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上项目,一说就是几样: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车,是不是全国各省份都要往这些方向去发展产业?”日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从“按规律办事”的角度观察产业布局、指出发展症结:“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要解决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问题,防止出现拍胸脯、拍脑瓜、拍屁股的‘三拍’干部。”

回望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就的市场规模世界瞩目,积累的技术创新优势驰名中外,塑造的产业链、价值链韧性惠及全球。然而,近年来地方政府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正在成为制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牵绊。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冲动,当休矣!

近年来,各地政府与新能源汽车的“结缘”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各类合作、签约、会议、投资不胜枚举。“新能源”3个字在地方政府眼里就像一块不可撼动的金字招牌,“新能源汽车”更是成为几乎全国各地政府眼中的“香饽饽”“聚宝盆”和“摇钱树”。从招商引资上项目、到各地新能源汽车产量大比拼,仿佛陷入一场千篇一律的“盲目狂飙”。

当然,基于国家大力扶持、市场前景广阔、产业集中度高、产业链长且带动性强等多重优势,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青睐有加无可厚非,但不遵循因地制宜规律、不尊重市场规则、盲目投资的背后,却埋着诸多隐患。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地方政府因冲动导致的投资失败案例并不少。从拜腾到博郡,从赛麟到哪吒,还有高合、奇点、宝能、威马等都曾是有着地方政府背书、被积极推进的新能源汽车投资合作项目,现如今这些企业和品牌,有的成为不了了之的“烂尾工程”;有的试图顽强“复活”但始终陷入尴尬的停滞状态;还有的甚至卷走地方政府巨资干脆上演荒唐的“跑路闹剧”……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有的地方政府在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投资和引进上不止一次失败、一错再错。

盲目的投资和重复建设,引发国内汽车产业产能利用率不足,产能结构性过剩日趋严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两年,汽车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呈下降趋势,且低于规模以上工业的整体水平。2024年全年,国内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2.2%,比上一年下降2.4%,低于规模以上工业75%的利用率。2025年一季度,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1.9%,仍然低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的产能利用率。尽管产能是否过剩,市场应有话语权,但有效产能不足导致的愈发突出的结构性产能过剩现象正在国内汽车产业蔓延。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前20家乘用车企业的总产能约为3500万辆,占总产能的70%,但整体平均产能利用率低于50%。一些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因产能受限而供不应求,另一些低端低质的产品产能过剩、销量不足。

都说“冲动是魔鬼”,现在回头看,这正是某些地方政府“丧失理智”“疯狂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真实写照。向“冲动投资”喊停,因地制宜开展政府投资合作,建立科学考核机制,加强对合作项目的监管和评估,把无效低效投资拒之门外,让真正优质的项目脱颖而出,是遏制盲目投资、杜绝重复建设、避免产能结构性过剩、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关键。

文:王璞 编辑:孙焕玉 版式:李沛洋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喜欢请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给小编加个鸡腿!
资讯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