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疯抢GPU
- 2025-07-30 10:15:10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内容来自半导体行业观察综合。
韩国政府将投资1.5万亿韩元(约合10.8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AI)半导体图形处理单元(GPU)的安全项目,Naver、Kakao、NHN等公司均参与其中。
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MSIT)于7月28日宣布,已选定Naver Cloud、NHN Cloud和Kakao作为项目参与者。三家合作伙伴将利用政府首笔1.46万亿韩元的补充预算,购买总计1.3万台GPU,并在一年内分发给韩国各地的产学研机构,以支持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应用。参与公司还将在GPU即服务(GPUaaS)领域打造自身专长,GPU即服务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增长引擎。
Naver Cloud 将采购 3,056 块 NVIDIA H200 GPU,在其数据中心构建 AI 服务器网络,其中 2,296 块将用于支持产业、学术和研究。NHN Cloud 将采购 7,656 块 NVIDIA B200 GPU,Kakao 将采购 2,424 块同型号 GPU。
该部表示:“三家供应商均致力于拓展自主的国内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政府支持的GPU资源。他们将利用部分GPU进行内部人工智能开发和优化,并向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提供价格合理的GPU资源。部分参与者还将加强国内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为国家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做出多方面的贡献。”
MSIT还将与这三家公司合作建立一个“综合GPU支持平台”,使来自产学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能够在线请求和获取GPU资源。该部计划于下月初与供应商敲定协议并开始GPU采购。
MSIT部长裴庆勋表示:“确保这些先进的GPU能够有效弥补韩国人工智能计算基础设施的缺口,并加速整个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创新。这标志着新政府开始拓展自主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并构建人工智能高速公路。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致力于所有政策努力,以扩展人工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并推动韩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欧盟计划搞几百万个GPU
就GDP而言,欧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在人工智能市场的地位却远不及美国和中国。据CNBC报道,为了赶上美国和中国,欧盟正在启动一项300亿美元的计划,建设一个可承载数百万个人工智能GPU的高容量数据中心网络。如果计划成功,欧盟将拥有千兆瓦级数据中心,其性能可与美国领先公司的数据中心媲美。
迄今为止,欧盟已拨款100亿欧元(约合118亿美元)用于建立13个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并额外拨款200亿欧元作为千兆瓦级人工智能设施网络的初始资金。据CNBC报道,该项目迄今已收到来自16个成员国的76份意向书,共涵盖60个潜在地点。初期启动工作正在进行中,首个人工智能工厂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投入使用,慕尼黑的一个大型项目计划于9月初启动。
据CNBC援引瑞银的估计,每个千兆瓦数据中心预计需要30亿至50亿欧元,其计算能力远超现有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每个站点可能支持超过10万个先进的人工智能GPU。xAI的Colossus cuper集群在配备10万个H100 GPU时,功耗约为150兆瓦,因此一个千兆瓦的设施可能能够承载更多的GPU。或许,30万个Blackwell Ultra处理器。
如果欧盟的努力得以实现,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共资助人工智能项目之一,可能远低于中国当局(联邦和地方)对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投资,但远远超过其他大型经济体对人工智能的努力的投资。
欧盟委员会负责技术政策的执行副总裁亨娜·维克库宁(Henna Virkkunen)告诉CNBC,尽管欧洲拥有强大的人才基础——据报道,欧洲的人均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数量比美国高出30%,但其有限的计算能力阻碍了其发展。建设大规模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旨在解决这一问题,并在整个欧盟范围内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
尽管公众兴趣浓厚,但该项目的规模和可持续性仍存在疑问。布鲁盖尔的贝尔廷·马滕斯指出,尽管欧盟已承诺提供纳税人资金,但公共部门将为该项目投入多少资金尚不清楚。此外,即将建成的数据中心的具体规格也尚不明确。尽管欧盟可以通过与美国的贸易协定获得英伟达的GPU以及美国开发的其他先进人工智能加速器,但马滕斯指出,采购硬件仅仅是个开始。
此外,马滕斯指出,要盈利地运营这些数据中心并利用它们打造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产品,需要开发商业模式、进行周密的规划,并吸引私营企业的兴趣。因此,欧洲的人工智能建设可能会非常循序渐进,以避免中国当局重蹈覆辙。
但或许电力供应才是最大的担忧。一个千兆瓦级的数据中心需要巨大的电力,而建设这样的发电能力需要数年时间。马滕斯警告说,欧洲目前的电网基础设施可能尚未准备好支撑如此高的负荷,可能需要进行大规模升级,这将延长项目的工期。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END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110期内容,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小号防走丢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