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资讯配图


来源:内容来自半导体行业观察综合。 


据晚点报道,寒武纪前 CTO、海思麒麟前 SoC 总架构师梁军任职CEO的昉擎科技最近完成了总计数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晚点指出,其中天使轮由小米战略投资部领投,蔚来资本和明势资本跟投;天使 + 轮由蔚来资本领投,明势资本跟投;天使 ++ 轮由临港科创投领投,华业天成、高捷资本、三七互娱、新智认知等机构联合投资。


晚点在报道中指出,昉擎科技提出了一种新技术方向:“上下文相关”(context aware)与 “上下文无关”(context free)解耦的分布式计算架构,即将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twork, FNN)与注意力机制(Attention)解耦为两个独立模块,将它们分配给最适合的硬件架构来做分布式处理,而非像传统 Transformer 那样将两者串联在同一层中。昉擎认为,这个设计能提高整体计算效率,会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演进趋势。


资料显示,梁军,男,出生于197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学历。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2000年至2003年,就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研究所,任工程师。2003年至2017年,就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基础业务部、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技术专家、高级技术专家。


2017年起,梁军为寒武纪服务,曾任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在职期间主导推出了寒武纪首颗 7nm AI 训练芯片思元 290, 370、590;也推动了寒武纪 NPU 在华为麒麟 970 芯片中的商用落地。梁军 2022 年 3 月从寒武纪离职。



英伟达主导GPU,继续破局者



英伟达成为第一家市值达到惊人的 4.3 万亿美元的公司,比排名第二的微软高出 5000 亿美元,这一差距非常大,相当于星巴克、耐克和AT&T 的市值总和,还剩下 800 亿美元。 


英伟达在人工智能 (AI) 硬件领域的主导地位推动了该公司的迅猛发展,凸显了其在科技领域的关键地位。英伟达已从一家小众图形芯片制造商发展成为人工智能革命的中坚力量,其图形处理器 (GPU) 为微软、亚马逊 和谷歌等公司的数据中心提供支持。 


自 ChatGPT 于 2022 年上市以来,NVDA 股价已飙升逾 1000%,反映出华尔街对人工智能快速增长的信心。预计到 2028 年,全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出将超过 2000 亿美元,英伟达的发展轨迹似乎势不可挡。然而,由于人工智能的潜力仍处于起步阶段,有什么能阻挡英伟达的巨无霸呢?


英伟达未来十年的增长前景与其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近乎垄断地位息息相关,占据了对人工智能发展至关重要的GPU市场的90%份额。其数据中心收入在最近一个季度同比增长73%,达到390亿美元。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自动驾驶汽车和企业软件等行业的加速应用,预计该收入还将继续攀升。 


分析师预测,到2028财年,英伟达的营收可能达到2920亿美元,其中一位分析师预计未来十年的估值将达到50万亿美元。其Blackwell GPU架构有望通过增强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能力,进一步巩固英伟达的领先地位。 


除了数据中心之外,英伟达的汽车业务上季度已增长72%,达到5.67亿美元。得益于与Waymo、梅赛德斯-奔驰和丰田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今年的营收有望达到50亿美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可能达到5.2万亿美元,英伟达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使其能够持续增长。


尽管占据主导地位,英伟达仍面临巨大风险。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尤其是中美贸易限制,已导致该公司因H20芯片出口禁令而损失了80亿美元的销售额。 


中国市场曾经拥有500亿美元的商机,如果再次实施限制,其收入可能会进一步缩水。然而,据报道,在特朗普总统撤销了对H20芯片出口的禁令后,英伟达已向台积电(NYSE:TSM)订购了30万片新的H20芯片——这是该公司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简化版AI芯片——以补充其现有的60万至70万片H20芯片库存。


竞争是另一个担忧,因为像Advanced Micro Devices 和英特尔这样的竞争对手正在开发人工智能芯片,而微软、亚马逊和Meta Platforms等科技巨头则设计内部解决方案以减少对 Nvidia GPU 的依赖。 


技术挑战,例如 Blackwell 架构可能存在的过热问题,可能会延迟部署并削弱市场信心。此外,英伟达的高估值——市盈率为 30 倍——引发了人们对过度炒作人工智能短期回报的质疑,尤其是在企业未能从预计 1 万亿美元的人工智能开发成本中获得足够回报的情况下。 


对英伟达市场主导地位的监管审查也可能引发反垄断挑战,威胁其定价能力和增长轨迹。


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革命中无与伦比的地位使其成为长期投资组合的基石。它能够保持90%的GPU市场份额,加上强劲的收入增长和Blackwell架构等创新,使其能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数十年来的转型机遇。 


尽管存在竞争和地缘政治障碍等风险,但英伟达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和包括 CUDA 和 AI Enterprise 在内的软件生态系统,为其领域入侵提供了缓冲。分析师预测,到 2026 年,英伟达的估值可能达到 5 万亿美元,到 2030 年达到 6 万亿美元,10 年后甚至可能达到 50 万亿美元。因此,英伟达在 AI 的指数级增长中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作为国内的新兴势力,昉擎科技能否担当这个破局者?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END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110期内容,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一颗改变了世界的芯片

美国商务部长:华为的芯片没那么先进

“ASML新光刻机,太贵了!”

悄然崛起的英伟达新对手

芯片暴跌,全怪特朗普

替代EUV光刻,新方案公布!

半导体设备巨头,工资暴涨40%

外媒:美国将提议禁止中国制造的汽车软件和硬件

资讯配图


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小号防走丢


资讯配图


求点赞


资讯配图

求分享


资讯配图

求推荐


资讯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