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制程,才是美国的命门
- 2025-07-30 10:15:10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内容来自自由时报。
从拜登时期起草、获得跨党派支持的芯片法案,如今正面临来自川普政府的质疑与削减补贴资金压力。美国这场科技主权的豪赌,正暴露出其内部混乱与全球竞争下的无力感。
外媒指出,最引人瞩目的是台积电在芯片法案中的角色,这家全球最大晶圆代工厂,不仅拥有领先业界的技术实力,也被视为「硅盾」、台湾战略地位的象征。
该文直指,美国政府也深知这一点,即使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投资将获得66亿美元(约新台币1955亿元)补助、50亿美元(约新台币1481亿元)低息贷款,以及250亿美元(约新台币7408亿元)的税务优惠,但其最先进的2纳米与1.4纳米制程,仍将会留在台湾的新竹,并不会外移,这并非技术问题,而是战略选择。
专家指出,原先美国推动的《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本在于减缓美国对亚洲芯片供应链的依赖,并遏止中国在人工智能与国安关键技术上的崛起,以及将高阶芯片制造能力带回美国等目的。
CHIPS法案再推进3年后,出现了结构性矛盾,体现出美国想拉拢盟友、保障国安,却又以「美国优先」为前提,实施巨额制造补贴。
这结果不但未与日本、欧盟、台湾或南韩协调,反而激起一场全球性补贴竞赛,五大科技重镇正同时投入逾1500亿美元(约新台币4.44兆元)建厂与研发。市场担忧,未来恐导致高阶产能过剩,进一步压缩利润与资源。
专家直言,其实美国本欲缓解的芯片短缺,主要多集中在成熟制程如40纳米以上的芯片,例如汽车用微控制器、医疗设备与军用备品。但这些市场的利润低、商业诱因也不足,才导致CHIPS补助多数流向高阶制程业者,导致芯片法案的本意与实际执行脱节。
根据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指出,2022年初,美国商务部发布了一项针对芯片短缺问题的调查结果,发现企业面临的最严重短缺不是尖端芯片,而是40纳米或更大节点的传统芯片。
目前大部分成熟制程的产能仍将留在亚洲,主要是台湾台积电和联电,中国中芯国际等生产。分析师指出,只有在维护现有晶圆厂且资本支出已被吸收的情况下,这些利润率才具有商业意义。
外媒认为,芯片法案已成为美国政党角力的焦点,显露出美国在半导体议题上的政治分裂,现今《芯片法案》的补助更可能暂缓发放或重新协商,这使得半导体企业对新案抱持观望。
如今,美国半导体政策即将进入下一阶段,日前国家半导体技术中心(NSTC)在纽约正式启动,将主导未来1.4纳米、量子芯片等尖端研发。外媒直言,这是美国能否重掌科技主导权的关键,但要成功,不只是撒钱建厂,更需战略清晰、国际协调。否则,这场半导体豪赌,恐怕会输在方向错置与执行失衡。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END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110期内容,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小号防走丢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