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随着AI智能眼镜产业迈入高速发展通道,产品形态创新与技术体系完善正以超预期速度同步推进,语音支付、脑机接口等技术落地AI智能眼镜,智能眼镜正在从“极客玩具”蜕变为承载下一代人机交互的革命性终端。

这一趋势背后,是生态链上企业积极探索,恒玄科技、炬芯科技和亿道信息等核心概念股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显著的营收和净利双增长,折射出该赛道强劲的增长潜力。

脑机技术初露锋芒、垂直化产品百花齐放

在生成式AI突破、微型化传感器迭代、低功耗芯片普及的多重驱动下,这个曾被诟病"伪需求"的赛道突然成为科技巨头与资本竞逐的焦点。2025年中国AI眼镜市场爆发增长,市场调研机构Wellsenn XR预测,2029年,AI智能眼镜年销量有望达到5500万副;到 2035 年达14亿副,渗透率将提升至70%。

AI智能眼镜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入口,其产品形态的演进始终围绕着更轻、更智能、更实用的核心目标展开。今年以来,市场上出现了多种新型智能眼镜产品,特别是在垂直化应用领域的探索取得了显著进展。

脑机接口(BCI)技术的引入,为AI智能眼镜带来了全新的交互方式。今年6月,江西闪亮明眸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闪亮”)推出全球首款脑眼协同AI功能眼镜——ULook脑机智能眼镜。闪亮是中华老字号医药品牌仁和药业旗下品牌。

脑机技术是如何应用到AI眼镜上的呢?

根据介绍,ULook智能眼镜具备视觉训练、专注力提升、用眼行为监测及情绪分析四大核心功能。智能传感器和算法是实现上述功能的核心技术。

ULook智能眼镜搭载了EEG传感器、红外测距芯片、光照检测传感器、陀螺仪等传感器。其中,EEG传感器用于监测脑波活动,红外测距芯片进行动态测量眼动焦距变化,光照检测传感器、陀螺仪分别进行环境周围光照、身体姿态变化监测,从而监测佩戴者专注度、眼疲劳程度、情绪状态。这款眼镜集成了脑眼一体智能工程算法,可以监测用眼用脑状态的变化数值,例如专注、疲劳、情绪状态。

通过EEG脑电传感器与红外眼动追踪技术的结合,ULook智能眼镜不仅仅能够监测用眼时长,还能通过感知矩阵进行分析,生成个性化报告。例如,小孩在玩手机等电子设备时,ULook智能眼镜能够监测到兴奋的脑电波。

多家科技公司已开始尝试将脑电波识别技术应用于智能眼镜中例如,2021年回车科技推出首款脑电波的智能眼镜Kether、脑机接口VR眼镜。其中脑机接口VR眼镜实现一体化双通道脑电+心率采集,这款VR设备搭载了EEG 参考电极、EEG 采集电极、EEG 驱动电极、PPG 心率传感器。

在上述脑机相关产品中,都提到了EEG。脑电图(EEG)是一种记录大脑电活动的技术。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电信号进行通信,这些信号可以在头皮上通过专门的传感器(电极)检测到。EEG通过将这些传感器放置在头皮上来记录由大脑产生的电活动模式。

如何采集脑电信号现阶段主要分为侵入性、半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三大类。上述提到的产品均是非侵入性无需将电极植入大脑,只需通过附着在头皮上的穿戴设备对大脑信息进行记录和解读

尽管,脑机AI智能眼镜还未在市场上快速起量,但从当前玩家的情况来看,这一方向的商业化探索已慢慢进入实质性阶段。

与脑机技术融入AI智能眼镜,一同释放的信息是:AI智能眼镜正从通用型产品向垂直领域深度拓展,运动、翻译、医疗、教育等细分市场成为厂商重点布局的方向。

运动类智能眼镜主打运动记录、心率监测、环境感知等功能,适用于跑步、骑行、滑雪等场景。例如,LOHO与光粒科技共同推出联名AR智能运动眼镜,面向户外登山、骑行、徒步等场景。翻译类智能眼镜结合AI语音识别与实时翻译技术,实现跨语言交流。例如李未可发布的View AI 拍摄眼镜,City AI眼镜产品支持越南语等小语种翻译。医疗类智能眼镜聚焦视力辅助、远程诊疗健康监测等功能,成为可穿戴医疗设备的重要分支。

垂直化产品的出现,不仅拓宽了智能眼镜的应用边界,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这些垂直化产品不再追求“全能”,而是深耕细分场景,如同智能手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美图手机、游戏手机等垂直品类,AI智能眼镜的产品形态与功能创新正在演绎“场景定义产品”的商业逻辑。

核心厂商业绩飘红,产业链暗战从零部件到生态位的卡位战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AI智能眼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整合,从芯片、传感器、存储、电池电芯、显示模组到整机制造环节,竞争格局日趋激烈。除了恒玄、炬芯等蓝牙芯片企业在这一领域积极布局外,近期在业内对小米AI智能眼镜的拆解中发现,欣旺达电芯也已经应用在这款AI智能眼镜中。

随着AI智能眼镜逐步迈向消费级市场,产业链相关企业交出亮眼的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

恒玄科技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营业收入19.3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26.58%左右,净利润为3.0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6.45%左右。智能可穿戴市场持续增长,公司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在AI智能眼镜市场中,恒玄科技的产品已经应用到多款AI智能眼镜中,例如小米AI眼镜搭载了“高通骁龙AR1+恒玄BES2700”双芯片架构,MIJIA智能音频眼镜2搭载了BES27O0ZP。2024年的年度报告显示,恒玄科技计划用1.5亿元的预算用于开发智能眼镜SoC芯片。

今年上半年,炬芯全力推进端侧产品AI化转型。其财报显示,预计今年半年度营收为4.49亿元,涨幅60.07%,净利润为9100万元,涨幅达到122.28%。炬芯科技的智能穿戴芯片ATS308X系列已用在Halliday品牌AI眼镜等多个终端产品中,公司正积极布局全新一代芯片ATW6095。

亿道信息预测今年上半年的归属净利润则预计为1100万元至1300万元,同比增长88.91%到123.26%。此前,亿道信息旗下子公司亿境虚拟推出了SW3035全链路AI眼镜解决方案,采用高通AR1平台,重量仅39克。另外,今年5月,亿境虚拟联合亿道数码、英特尔共同推出全球首款AI眼镜与AI PC协同解决方案,以亦心科技自研大模型为核心引擎,首次实现AI眼镜与AI PC的深度算力融合。

恒玄科技、炬芯科技、亿道信息等核心概念股营收及净利普遍实现双位数增长,折射出AI智能眼镜赛道强劲的增长韧性与技术红利。随着底层技术突破、生态链成熟及应用场景扩容,则为行业未来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存储企业中,江波龙的嵌入式存储已广泛应用于智能眼镜等智能终端领域。例如XREAL智能眼镜。此外,江波龙还推出了0.6mm(max)超薄ePOP4x、7.2mm×7.2mm超小尺寸eMMC等行业领先的存储产品,ePOP4x的高集成度设计适用于AI智能眼镜中。

ODM厂商在AI眼镜的大规模量产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智能眼镜类产品已经成为立讯精密消费电子业务重要的产品线。立讯精密在投资者平台上表示,公司在研发创新、工艺制程开发等方面持续为海内外头部品牌客户赋能,无论是零组件、模组及整机,均技术沉淀

歌尔股份同样在推进AI眼镜领域的布局,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正在进行AI智能眼镜光 学器件及模组研发项目提供高性能、一体化、轻量化产品解决方案针对AI眼镜拾音挑战,歌尔推出多MIC+VPU传感器拾音方案,结合声源定位、指向性拾音、多MIC智能策略等技术,使用业内一流水平DNN语音算法模型,提升降噪水平和语音识别准确率。

AI眼镜当前处于“技术验证→规模商用”关键期,恒玄、炬芯、歌尔股份等核心企业通过技术卡位,而亿道信息通过协同英特尔合作伙伴实现生态绑定,建立优势。随着更多企业加入这场竞争,未来的AI智能眼镜市场无疑将迎来更加激烈的“厮杀”,同时也将推动AI智能眼镜行业向着更高水平发展。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更多热点文章阅读


点击关注 星标我们



将我们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更新!

喜欢就奖励一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