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在AI4G期间举办 “脑机接口:关键技术标准和多样化应用场景” 研讨会
- 2025-07-18 14:24:57
专家观点

2025年7月8日-11日,国际电信联盟(以下简称“国际电联”)“人工智能向善”(AI for Good)全球峰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
7月9日下午,脑机接口产业联盟秘书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峰会期间,成功举办 “脑机接口:关键技术标准与多样化应用场景” 研讨会,这也是中国在国际电联首次举办的脑机接口领域高级别研讨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局长尾上诚藏出席会议并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国际合作司司长徐朝锋参加会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主持会议。

与会致辞者强调了脑机接口的发展潜力,鼓励业界积极分享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和实践应用,并倡议各方在“智能向善”理念的指引下,发挥国际电联优势作用,组织全球各国共同开展脑机接口国际标准研制与推广应用,让前沿科技真正成为改善人类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会上,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保加利亚、日本、中国的全球顶尖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共同探讨脑机接口技术的最新进展、标准化路径及未来应用前景。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 “人工智能促进目标”战略与运营主管弗雷德里克・维尔纳(Frederic Werner)分享了相关战略与运营思路。他提出将在国际电信联盟这一平台上,推进国际化的技术研发、工业应用和标准化工作,加强研发资源和先进成果的共享,充分发挥联合国机构的优势,与世界卫生组织加强合作,制定医疗应用的国际指南。

英国巴斯大学格温・沙尔克(Gerwin Schalk) 教授回顾了脑机接口发展的百年历史,对比分析了美国、欧洲、加拿大等国家的脑科研资助情况,以及介绍其在术中功能成像技术、卒中运动康复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

西北工业大学谢松云教授围绕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展开深入阐述,从算法演进、技术突破和实用化等角度,为参会者呈现了脑控机器人和无人车、脑机智能协同无人群、脑机融合决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指出,高质量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数据在特征识别时发挥重要作用,有必要通过高质量检测方法、改进实验范式和智能算法提高解码准确率。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全球科学家的联合攻关和长期合作。

一、脑机接口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个专题讨论环节是“脑机接口的机遇与挑战”,由格温・沙尔克(Gerwin Schalk)教授主持,罗马大学法比奥・巴比洛尼(Fabio Babiloni)教授、巴黎塞纳神经科学研究所主任埃尔韦・谢内维斯(Hervé Chneiweiss)、信息与通信技术研究所迪米特・普罗达诺夫(Dimiter Prodanov)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顾心怡特别副研究员参与讨论,芝加哥大学脑机接口实验项目的参与者Scott Imbrie 也参与了圆桌研讨。专家们一致认为,脑机接口在医疗、科研等领域潜力巨大,但同时面临技术瓶颈、伦理规范等多重挑战。
罗马大学法比奥・巴比洛尼教授指出,注意力检测技术非常重要,应用场景广阔,可基于机器学习和多元自回归模型以及肌电信号、心率变异性等建立认知负荷检测,以判断空中交通管制员、飞机驾驶员当前状态是否适合于执行任务。该技术还可被用于实时评估个人或团队在工作活动中的心理状态,以及评估商业营销中对消费者的影响。

巴黎塞纳神经科学研究所主任埃尔韦・谢内维斯自2023 年以来担任国际大脑倡议神经伦理学小组的成员,并于 2024 年当选为 EBRAlINS 伦理与社会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伦理委员会前任主席,法国国家伦理委员会 (CCNE) 前成员。他指出,要重视脑机接口技术的伦理安全相关问题,避免技术滥用。

信息与通信技术研究所迪米特・普罗达诺夫副教授指出,脑机接口的标准工作非常重要,而且技术的发展需要得到持续的资金支持。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迅猛,未来可期,但需要建立坚实的治理框架,通过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避免开发者在未征得同意的情况下滥用技术,导致出现认知偏见等问题发生。

北京理工大学顾心怡特别副研究员介绍了其主笔撰写的中国首个《脑机接口伦理原则和治理建议书》,并指出,随着全球市场的快速增长,脑机接口临床应用和消费级产品发展带来的伦理挑战,以及脑机接口的全球治理现状。其中,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人类的自主性和脑隐私保护、未来的公平部署和事故责任分配等问题共同构成了现阶段的伦理治理重点。

脑机接口植入患者Scott Imbrie分享了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对其生活的改变,通过脑内已植入4年半的2个64通道犹他电极,他能用意念实现机械臂的控制,甚至利用机械臂与人握手时感知到触觉,他认为脑机接口技术能够为残障和受伤人群在生活中提供有用的功能,帮助他们鼓起勇气为生命而战。

二、脑机接口的产业化与商业化
第二个专题讨论环节是“脑机接口的产业化与商业化”, 是“脑机接口的产业化与商业化”,由Araya 公司创始人金井良太担任主持人。金井良太指出,虽然深度学习正在成为主流,但现成的解决方案往往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有必要解决准确性、成本和实施方面的障碍,开发出更加实用的人工智能技术。

景昱医疗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宁益华分享了双靶点DBS治疗药物成瘾技术,经过为期十年的临床研究,已科学全面地验证了该技术控制脑部疾病回路的短期和长期疗效、副作用以及产品和技术的安全性。随机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表明,植入后6个月内患者的戒断率达到80%,10年随访结果显示,戒断率为69%,患者的健康、性格、认知、生活和工作未受到不良副作用影响,且DBS设备可以在刺激治疗2年后植出。

三、标准化与全球合作
第三个专题讨论环节是“标准化与全球合作”,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文宇主持该环节,美国西北大学苏拉布・巴斯卡尔・肖(Sourabh Bhaskar Shaw)教授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员梁栗炎参与讨论。与会者强调,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是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而加强全球合作则能加速技术普及与应用落地。
苏拉布・巴斯卡尔・肖教授详细介绍了在大脑连接功能识别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通过人工智能建模能预测脑网络变化。他认为,通过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能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健康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梁栗炎梳理了脑机接口技术演进脉络、产业落地路径及标准化需求,重点阐述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的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实践,深入剖析标准化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以国际电联为平台推动全球标准协同的倡议,展现了对脑机接口技术与标准化的系统性思考和全球化研究视野。

总结
本次会议各方在脑机接口的技术发展、产业推进、标准制定及国际合作等方面达成了诸多共识,为推动脑机接口领域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为全球脑机接口领域提供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通过多维度探讨加速了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进程。作为跨领域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将充分发挥平台纽带作用,整合神经科学、人工智能、材料工程等领域的顶尖资源,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通过定期举办国际脑机接口前沿论坛,推动建立全球伦理治理框架等活动,力争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脑机接口技术生态圈,为脑科学探索贡献中国智慧。
-- End --
脑机接口产业联盟作为脑机接口的合作与促进平台,着力聚集产业界各方资源,共同致力于推进脑机接口产业发展、需求与架构、标准、产品、解决方案及应用推广,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及协作机制,围绕产业链,协调组织关键问题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业生态繁荣,为中国及全球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提供必要支撑。
加入方式
关注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公众号,菜单栏获取联盟加入申请表格,材料齐全后发秘书处。
欢迎业界积极参与联络,联系邮箱:bcia@caict.ac.cn。

(扫码获取加入联盟的申请材料)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