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IC:为RISC-V筑生态,在AI时代换道超车
- 2025-07-24 17:17:00
RISC-V已经成为当下全球半导体产业中最具变革性的一股力量。它不再是“潜力股”,而是正在重塑芯片产业格局的现实力量。
在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平台)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大会暨IC应用生态展(ICDIA 2025),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副理事长彭剑英表示,虽然相比X86和Arm,RISC-V生态还在快速成长过程中,但从底层、工具链、操作系统、应用库等方面来看,RISC-V 正在建立最大的软件生态。

彭剑英指出,中国CPU自主可控之路走了多年,有希望通过RISC-V的开放标准实现真正的国产化,保证供应链安全。另一方面,RISC-V通过模块化的创新,在一些新型领域可以更好地贴近客户需求,快速迭代,实现更多的可能性。
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简称SOPIC)是上海市一家专注于RISC-V处理器技术创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于2024年9月 ,由芯原股份联合芯来科技和达摩院共同发起。旨在协同RISC-V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通过开放的硬件平台构建开源的软件生态,推动RISC-V产业创新发展 。截至2024年12月,中心运营的中国RISC-V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已达198家。
彭剑英认为,PC时代成就了X86,移动时代成就了Arm,相信在接下来无处不在的AI时代,一定会给RISC-V一个巨大的成长舞台。
AI 正在重塑计算版图:无论是数据中心、端侧设备还是 PC,CPU 已从“唯一主角”退居为与 GPU 协同的“双主角”。应用需求的分化呼唤更垂直、更场景化的架构,也迫使软件栈必须同步“瘦身”并深耕领域。对 RISC-V 而言,这种碎片化恰恰是机会——它既没有 x86 的包袱,也无需复制 ARM 的授权壁垒,历史负担几乎为零。
当然,AI以及数据中心远未定型,迭代窗口仍在。彭剑英表示,RISC-V 作为后来者,既需要追赶时间,也必须用更短的周期完成生态闭环,挑战更大,但换道超车的空间也同样更大。
谈及RISC-V产业能否真正起飞,软件生态始终是无法回避的核心变量。彭剑英坦言:“RISC-V生态确实仍面临多重挑战,瓶颈也愈发清晰。”
SOPIC的诞生正是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把碎片化的产业力量聚到一张“圆桌”上,先厘清哪些是共性、底层且最迫切的难题,再按优先级排兵布阵,让企业与科研院所并肩把“卡点”一个个啃掉,把平台效应真正转化为生态加速度。采访中彭剑英解释SOPIC的核心目标:
参照Linaro模式,联合相关科创企业进行共性技术的研发,特别是在软件生态上面,创新中心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管理共性技术的研发项目,并提供一些基础的技术服务。
构建典型的应用硬件开发平台,进而推动RISC-V与软硬件的协同发展。
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培养RISC-V专业人才。SOPIC目前已经和多所高校,包括上海交大、复旦、华东师大、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大学等等,在相应高校的本科课程中。当前,SOPIC已经完成了100多页课件的编写,今年秋季将会在全国11所高校开设新的课程,预计会覆盖900多名研究生;
SOPIC 将搭建一个面向全球的 RISC-V 产业交流平台,把国内外芯片、软件、整机、云厂商及科研院所拉到同一张“网”里,进行标准研讨、联合攻关和场景对接,让需求、IP、工具链和人才在平台上高速流动,把单点创新变成产业合力。
- End -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