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机器人企业豪华阵容备战WAIC!
- 2025-07-25 09:00:00

前言

“这一次,我们会带着青龙系列产品矩阵全新亮相,其中就包括最新推出的青龙-V3.0人形机器人”;“智元机器人总共将展示数十台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傅利叶将带着“可触摸”的GR-3首次亮相;开普勒人形机器人将在WAIC展区发起充电1小时、连干8小时的直播挑战。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进入倒计时之际,位于张江的国地中心、智元、傅利叶、开普勒公司内,工程师们一大早就忙着调试即将在WAIC展出的最新款人形机器人。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破圈”之年。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吸引800多家展商,集中发布3000余项前沿展品,展览规模将创下历史之最,其中智能机器人就包括60余款。
大会前夕,记者走访了浦东具身智能产业高地——张江机器人谷、模力社区等地。对于即将参与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浦东机器人代表企业异常兴奋,迫不及待想向全球展示最新技术与应用场景。
预计到今年年底,市民将无需在街头“碰运气”偶遇“酷炫”机器人,而是能在张江科学城内走入真实的咖啡馆、药房、超市等,与“浦东造”的机器人面对面交流、互动。
机器人链主企业
从“新赛道”奔向“主赛道”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是国地中心产品发布的重要窗口。”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总监邢伯阳提前剧透,在2025 WAIC上除了展示青龙系列产品矩阵(青龙-V3.0、青龙Lite、青龙Wheel等)外,还将带来高性能国产化组件与通用具身智能开发平台发布等,每一项产品都瞄准了人形机器人赛道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与“卡脖子”问题。
自2023年年底国地中心落地浦东张江后,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域国家首个开源共创平台,国地中心一直致力于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台支撑于一体的共性服务平台,同时加快开源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研发。
“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人形机器人在室外广域场景中的应用面临导航难、端侧算力不足、通讯链路缺失等难题,为了帮助人形机器人进行互联互通、VLA模型端侧推理、机器人时空信息准确获取,青龙-V3.0增加了通用智能背包系统,其融合5G通讯链路、北斗定位系统与昇腾算力模组,全面增强人形机器人在室外场景下时空定位感知能力、端侧模型高效部署能力、边-端互联通讯资源调度能力。”邢伯阳表示。
两年前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傅利叶发布了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GR-1,并率先实现量产交付。两年后,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傅利叶的机器人不再是“钢铁直男”,而是摸上去柔软、可以陪伴人类的朋友。

“这次在WAIC首次亮相的GR-3拥有‘温暖’的外壳,我们引入了柔肤软包覆材设计,相较于前两代的铁皮外表,能让人更容易感到亲近。”傅利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顾捷表示,“这款机器人主要应用场景聚焦于导览交互、医疗康养、学术科研和效率赋能。”
在张江,机器人链主企业如同一块“磁石”,既吸引上游零部件企业,也让更多下游系统集成商等向浦东靠拢,加速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在他们的带动下,从单点突破到聚链成群,浦东机器人产业从前沿的“新赛道”快速跑入了量产的“主赛道”。
例如,2025年下半年开始,智元机器人最新款灵犀X2机器人能够实现规模化出货,预计到2026年底可实现数千台的规模;截至2025年Q1,傅利叶机器人总体交付超一万台,2025年出货交付目标整体数千台;开普勒人形机器人也即将迎来百台量产,这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其产品正式迈入商业化进程的新阶段。
释放“链式创新”潜能
推动产业规模化进程
尽管2025年人形机器人走入逐步量产阶段,但应用落地仍面临挑战,需攻克安全、情感、交互等多项关键技术。
在办公室,高效且专业的机器人“同事”成为你有力的搭档;在街边,露天咖啡馆为你冲泡咖啡的是机器人;在园区内,机器人化身“食堂阿姨”,打饭的手非常稳……人形机器人何时能真正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浦东,和机器人做“同事”的场景或许比想象中来得更早。

在国地中心,邢伯阳正在调试一个人形机器人缩比原型“强化小子”,虽然它只有0.5米高,但具有与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平台一致的构型与自由度,它的功能就是通过在缩比的场景中对大小脑模型进行测试验证。邢伯阳表示,在国地中心内,这样的小型机器人处处可见,相对于体型庞大的“类人”机器人如青龙系列,缩比原型极大地降低了科研人员开发机器人的门槛,可以快速完成对人形机器人L1~L2级别具身智能算法的研发测试,“小型机器人更方便部署算法,训练起来更便捷、快速、安全,当训练策略验证符合设计预期时,就可以将同样的训练策略应用于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极大加快模型迭代飞轮。”
“链式创新”正激发浦东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规模化进程,如何进一步释放产能?产业重地张江科学城正在发力。
浦东新区的机器人产业已积累数十年,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基础雄厚的产业基地。目前,浦东机器人企业超过100家,机器人核心企业产值达100多亿元。在张江,具身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已经集聚了70余家,包括10多家整机企业及50多家零部件及关键软件、功能型平台企业等。
记者了解到,张江集团正支持智元新建通用机器人示范制造工厂、测试实验室、全球展厅,支持傅利叶扩建数采和制造工厂等。“具身智能要走进各行各业,需要在不同场景下去学习,数采中心内一年可以产生数百万条的数据,支撑我们对各类场景下工作的人形机器人进行训练,拓展更多应用场景。”顾捷介绍道。

与此同时,张江机器人谷正抓紧建设应用场景体验空间,机器人将不止会在工厂拧螺丝,还能进店当服务员、导购员、咖啡师等。
“我们希望通过真实场景的设置,让机器人拥有更多展示和训练技能的空间,既让企业有地方验证机器人功能,也让普通市民不只是能在街头‘偶遇’机器人,而是能与机器人进行真实交互。”上海张江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晓刚表示。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浦东发布
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请联系原出处。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后台小编联系,平台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注明本公司原创内容,转载与商务合作请联系159 0176 7989(微信同号)。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