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跑”起来,上门给汽车充满电
- 2025-07-25 09:00:00
前言

7月19日,市民杜女士开车驶入贵阳市世纪金源大饭店,正寻找充电桩时,看到一台在逛街的机器人——身高1.4米,小巧方正,身体里装满了电能。
“这是移动充电机器人!”杜女士开心地扫描了二维码,邀请机器人来到她的车尾,20分钟后完成充电,“上门服务,真方便!”
在电动汽车补能需求的驱动下,充电桩与机器人技术结合的移动充电机器人应运而生。

市民准备扫码充电
这台被夸奖的机器人,是贵州香宾新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它有着无人驾驶、占地面积小、部署灵活便捷、应用场景多等诸多优势。该公司提前布局,以期抢占市场风口,成为贵州第一个家也是唯一一家“尝鲜”的企业。
为何投入大成本进入这一新领域?香宾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王欢给记者的答案是:“期待创造出新的商业机会。”
“当下,为汽车移动充电尚在发展初期,如果业内公司能找到可行有效的方式,技术能满足需求,未来市场空间将大有可为。”王欢说,和新能源车充电与日俱增的需求相比,一、二线城市的老城区建筑密集、街道狭窄,安装固定充电桩受限颇多,“我们打造的车用充电宝,目标就是实现移动、即时、高效服务。”
2023年,该公司从省外引入10多名贵州籍技术人员,启动研发工作。当年组装完成首款充电机器人,重400公斤,按照每台车充电20度计算,可为3台车充电。

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移动充电机器人正在为车辆充电
接下来,技术团队继续对电芯、底盘、充电模式等进行优化,同时引入算法和AI,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机器人行走稳定性是最棘手的难题,我们通过与贵州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深度合作,将目视仿生算法与多传感器技术相融合,经过上千次测试和算法优化,去年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驾驶系统。”王欢介绍,新的机器人各项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为车辆充电20分钟,续航里程便可增长100公里。今年春运伊始,40台移动充电机器人上岗工作了。他们进入贵州高速公路上的20个服务区,10天内为2000多台车提供充电服务。
此后,贵州制造的60台机器人走向省外,到四川、陕西、湖南、北京等地工作。人们在公共充电站、商业体停车场等多个应用场景,都可以看到这些可爱的“白胖子”。

高速公路服务区,移动充电机器人整齐排列
王欢透露,今年以来,公司已接到来自四川、陕西等多地500余台订单,预计11月底交付完毕。
香宾新能源公司还在继续修炼“内功”:第三代搭载智能语音交互技术的储能充电机器人正在研发中;投资5000万元建设生产线,预计2026年投用。
“从充电桩的行业格局来看,传统充电桩仍为主流,移动电桩可以作为有效补充,在越来越多企业相继研发出新产品的情况下,移动充电机器人销售未来有望实现快速增长。”王欢信心满满。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请联系原出处。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后台小编联系,平台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注明本公司原创内容,转载与商务合作请联系159 0176 7989(微信同号)。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