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的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上,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归口的团体标准《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要求》(T/CMSA0056-2025)正式发布,并自2025年7月9日起开始实施。这一标准由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牵头,联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深城交、国睿科技、中国铁塔等低空经济领域的头部单位共同参与研究制定。

  该标准是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首个关于总体要求的引导性标准,旨在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气象基础设施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首席科学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蔡银寅作为标准项目负责人对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他表示,当前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实际经验,因此很难立即建立完善的体系。而此次发布的标准可以为低空经济领域的气象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一套相对规范的总体要求,以指导性文件的形式先行先试。
  该标准涵盖了城市低空起降设施分类、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场景分类、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及其建设原则与设计准则、建设流程、软硬件要求等方面的内容,确保了低空经济气象设备设施建设、多源数据融合、处理及应用的统一性和兼容性。此外,标准中明确了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划分为八大类别,包括通用机场、低空测试场、低空集散中心、城市低空起降设施、独立管理的低空航线、低空临时飞行区、低空试验区和行政区低空全域等。
  蔡银寅指出,《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要求》不仅有助于各城市在开展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工程设计时有据可依,还将推动低空气象监测设备、数据处理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形成产供链体系。
  随着这一标准的发布,预计将为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低空经济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进一步促进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技术进步。
搜集、整理、编辑:周丹娜,责任编辑:张璐


商务推广、资讯发布、人物访谈、产品展示,请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