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标星的朋友们有时可能会错过【通航圈】的推送或是看不到部分推送文章的封面,欢迎新老朋友给【通航圈】点个星标,以便及时收到最新推文、避免错过更多精彩* 
加星标方法戳👇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
7月18日,香港特区政府修订的《小型无人机令》及《1995年飞航(香港)令》正式生效(7月18日正式生效!发展低空经济,香港特区政府修订《小型无人机令》448G章及《1995年飞航(香港)令》448C章)。同日,中国气象局低空经济气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调度会议也在北京召开——

中国气象局统筹推进低空经济气象保障工作

强调要坚持宏观战略与微观实践相结合,

强化改革创新和系统发展,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18日,中国气象局低空经济气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调度会议在京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分析研讨低空经济气象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气象保障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低空经济气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振林主持会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毕宝贵、张祖强,副局长曹晓钟,党组成员、副局长熊绍员、宋善允出席。中国气象局相关内设机构、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安徽、河南、广东三省气象局主要负责同志与会。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低空经济气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振林在会上强调,要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高度,坚持宏观战略与微观实践相结合,强化改革创新和系统发展,全面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上,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汇报低空经济气象保障工作总体推进情况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以及安徽、河南、广东三省气象局汇报工作进展。


会议充分肯定低空经济气象保障前期工作进展和成绩,当前,气象工作初步融入低空经济治理体系,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气象保障效益初显。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篇布局和创新实践,高质量保障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要筑牢安全底线、强化主体地位,稳妥有序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气象在保障低空经济发展与安全中的关键作用,以高质量气象保障支撑低空经济高质效发展


会议强调,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要将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与极端复杂条件下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城市智慧气象,以及其他专项保障和专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统筹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一布局、按需推进,实现共建共享共用。


聚焦坚持宏观战略与微观实践相结合,走出一条“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创新探索之路,积极有序推进低空经济气象保障工作,会议提出四方面要求。


一要切实在低空经济治理体系中发挥作用。推动气象工作纳入低空飞行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培养战略研究专家团队,在低空飞行、空域管理和运行服务规则、无人机适航审定等规则制定中充分体现气象要素并主导推进积极参与低空航空器装备设计和测试,加紧谋划制定低空气象标准体系。

二要巩固和强化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编制好“十五五”相关规划和指南做好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试点建设,加强上下贯通,充分发挥气象系统的体制优势和技术优势。


三要分场景有序推进低空经济气象保障试点示范不断完善部门间协作机制,提升传统农业生产和公共服务场景的气象保障能力,继续培育发展不同应用场景气象保障模式,探索打造低空经济气象应用场景探索建立以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高效飞行为核心的气象科技平台、项目(资源)和人才协同发展机制

图片


四要强化分工有序、职责清晰的气象保障工作体系。坚持“咬合式”发展,高效协同推动工作。各内设机构要加强敏捷治理,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以“钉钉子”精神抓实基础能力提升、应用场景服务等工作;国家级业务单位要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技术和支撑能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要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延伸阅读:

据中国气象报道,业内普遍认为,低空经济,指的是依托于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可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但从气象视角来看,绝大部分飞行高影响天气,如低空风切变、低能见度、强降水、强对流、晴空湍流、积冰等在这一空域易发、频发。 中国气象局边界层气象重点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郭建平指出,3公里以下的大气环境,包括边界层和部分自由大气层,是地气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湍流-对流相互作用复杂,受复杂下垫面和云雨影响大。研究显示,气象条件是影响低空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对航路规划、飞行“窗口期”把握等有重要影响,风切变、湍流和微下击暴流等不利气象条件是导致低空航空器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低空飞行路线的划分、飞行规则的制定和运行过程中的指挥调度,都需要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常务副主任蔡银寅指出,在低空经济时代,天气特征是适飞空域、时域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如管理方需要根据低空区域气象(特征)风险评估和区划开展航线区域的划定和分类,特别是需要针对易发雷暴、风切变、龙卷风、狭管效应等的低空区域,提出航线分类、飞行器分级管控等建议;操作方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及时感知起点、落点、航线区域对应飞行时间的天气实况,提前做好安排,确保飞行安全。

来源:中国气象局网站、中国气象。

PS:《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等已于6月27日发布并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26日

图片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关注本公众号后,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