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起势,山东如何“飞天”突围?
- 2025-07-19 09:36:50

一条配送航线,让时令鲜果翻山越岭,抢 “鲜” 送上消费者餐桌;一片景区上空,观光载具平稳巡航,带游客俯瞰山河湖海壮阔景致;一台农业无人机,穿梭田间,为万顷良田精准播撒农药肥料……
近年来,在医疗救援、城市安防、农林植保、旅游观光、电力巡检及物流配送等领域,越来越多地出现低空经济身影。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通过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装备开展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场景应用的新兴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它不仅能推动航空、物流、农业等传统产业升级,更能催生低空文旅消费、低空城市交通、低空物流运输等新业态,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2024年起,“低空经济”已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民用航空局预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山东作为工业大省和沿海强省,将低空经济视为培育新动能的关键抓手,通过全链条布局、多维度发力,正将“空天机遇”转化为发展势能,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空天竞速”,全国多地探索低空经济特色路径
国家低空经济政策红利集中释放,推动多地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印发,“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2024年3月,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
深圳、北京、上海等地“领飞”探索,为全国提供了范本。
从立法赋能到场景拓展,深圳为低空经济“插上翅膀”,打造低空经济标杆。《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成为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2024年深圳累计开通无人机物流航线250条(含跨城航线5条),实现无人机物流配送超77.6万架次。
《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指出,要将低空经济培育为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导示范产业,将北京市打造成低空经济产业创新之都、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
上海在《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中提出联合长三角城市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城市,并已在无人机海岛物流运输、低空文旅空中走廊等方面开展了示范应用。
“齐鲁样本”,全链条布局构筑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山东如何在庞大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中,更精准地找到自身“坐标”?
作为工业大省和沿海强省,山东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政策体系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正逐步形成具有齐鲁特色的低空经济发展模式。
山东低空产业发展呈现出制造服务协同发展态势,培育出通用飞机和无人机整机、发动机、零部件及航空材料研发制造企业400余家,经营性无人机企业数量达1400余家,居全国第3位。
在政策层面,山东持续激活市场活力。对植保无人机给予最高1.44万元购置补贴、6400元报废补贴。并以赛强链,举办“第一届山东省低空装备产业链创新创业大赛”,为我省低空装备产业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山东取得积极成效,充分利用运输机场富余能力和优质资源,完善低空飞行保障设施,全省6个运输机场实现“运通融合”发展。去年以来建成无人机起降平台285个,总量达到524个;建成低空飞行营地4个,总量达到9个。
资源优势方面,山东地形多样,兼具沿海、山区、平原等地理特征,为低空经济场景创新提供了天然试验场。地形级实景三维实现全省覆盖,144座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构建起精准导航网络。在农业领域,全省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超1.8万架,年飞防作业面积达1.7亿亩次,小麦“一喷三防”、秋粮作物“一喷多促”等作业几乎全由无人机完成。
创新成果同样亮眼,在工业无人机领域,省内部分产品在续航及载重能力、复杂环境适应性、载荷多样性等方面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企业参与了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技术标准制定与验证飞行,航空复合材料、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也加速布局。
抢先布局,省会济南发力低空经济新赛道
作为省会,济南抢先布局低空经济,通过政策引领、项目攻坚、平台布局和创新实践,打造全省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政策体系上,济南先后出台《空天信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并召开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工作推进会议,将空天信息产业链纳入全市13条标志性产业链。经初步测算,截至2024年年底,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规模已超过250亿元,较2023年增长12%。
在项目攻坚上,济南以济钢集团为“链主”,聚焦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核心领域,密集推进重大项目合作,促成天兵科技两级可回收火箭总部及制造基地等项目落户,实现火箭总装领域“零”突破;又与西安羚控电子等4家企业签约,发力火箭研制、航天复合材料等四大领域,持续填补产业空白,加速空天信息产业集群建设。
从平台布局上看,济南先后引进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等8家科研机构,获批济南空天信息山东省实验室等88个创新平台,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创新实践中,随着“济南低空”app和鲲鹏智飞系统的发布,低空飞行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从应用场景到技术支撑再到商业落地,济南城市低空经济的全新生态轮廓日益清晰,低空经济正成为新时代济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注脚。
“强劲引擎”,多维发力打造山东低空经济闪亮名片
《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省低空飞行综合保障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打造省级综合飞行服务站和3个以上市级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低空经济规模达到1000亿元,基本形成济南、青岛市两核引领的低空经济发展新格局。
未来,山东将以“产业链完善、产品创新、场景拓展、生态升级”为主线,推动低空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在产业链建设上,山东将发挥“链长制”作用,加快打造覆盖装备制造、行业应用等关键环节的产业链体系。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济钢、济南低空集团等龙头企业与上下游协同,聚焦“核心制造+生态聚合”,打造航空智造集群。
围绕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山东将鼓励企业联合用户、科研机构等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加强动力系统、飞控系统、传感器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建立省工业级无人机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技术演示中心等,推动成立省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低空产业发展提供标准支撑保障。
与此同时,场景应用将进一步深化,在现有医疗急救、海岛物流等场景基础上,拓展市政管理、线路巡检、物流运输、海洋监测等领域,让智能送快递、空中看景区、云端管城市等成为齐鲁新名片。
以“空天机遇”激活发展新动能,山东正通过政策、技术、场景的多维突破,将“空天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贡献“山东智慧”。
原标题:观察|低空经济起势,山东如何“飞天”突围?
转载请注明来源:济南报业全媒体 | 低空经济网转载
长按二维码加我好友
低空经济网
微信号:dikongjingji_comcn
商务合作|天使投资|招商加盟
低空展会|广告合作|品牌宣传
通用航空|飞行汽车|无人机宣传
低空基建|低空保险|eVTOL宣传





戳👇关注低空经济网微信公众平台
推荐公众号戳👇关注飞行汽车网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文章观点仅供交流探讨,不构成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不负责更新以往文章及广告观点,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图文来源网络,仅供学习参考,无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