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巨头停运,中国车企造船!新能源车的出海考验
- 2025-07-24 12:00:00


近日,美国老牌航运公司美森轮船(Matson)宣布,因对锂离子电池相关安全隐患的担忧日益加剧,将暂停承运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海运事故频发

“鉴于当前人们对大型锂离子电池驱动车辆运输安全性的担忧日益增加,美森决定即日起暂停接受全新/二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运输预订,不再通过旗下船舶进行运输,直至相关安全技术与流程标准建立完善。”美森在致客户函件中表示。
这一决定是在多起备受关注的锂电池相关海上事故发生后做出的,尤其是今年 6 月国际船舶管理公司Zodiac Maritim旗下的巨轮“Morning Midas”号在北太平洋沉没一事。当时这艘货船载有约3000辆汽车,其中包括近800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原计划运往墨西哥。因火灾导致船体进水,尽管船员们启动了紧急消防预案,但猛烈的火势迫使所有 22 名船员弃船逃生。火灾的具体原因目前尚未确定,但据称,事故刚发生时,最初看到烟雾从停放有电动汽车的甲板上冒出。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类似事故首次发生。2022年2月,“Felicity Ace”货船从德国驶往美国途中,在葡萄牙附近海域发生火灾,船上载有大众、奥迪、兰博基尼、宾利、保时捷等大众集团旗下近4000辆新车,其中包含大众ID.4车型。货船在燃烧近两周后最终沉没,葡萄牙海军当时认为,是船上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引发了该次火灾。
2023年7月,一艘载有近3800辆汽车(包括近500辆电动汽车)的日本货轮“Fremantle Highway”在荷兰附近海域发生火灾,导致一人死亡,多人受伤,大火持续燃烧了一周。最终,该货轮被拖往荷兰港口进行打捞。当时来自荷兰媒体发布的一段录音显示,一名紧急救援人员称“起火的是一辆电动汽车的电池”。不过,荷兰海岸警卫队随后否认了这一说法,称起火原因暂不明确。
锂电池隐患致航运风险陡增

从事故共性分析,电动汽车搭载的锂电池被认为是推升汽车运输船火灾风险的核心诱因,锂电池在碰撞后容易发生热失控,并在密闭航运环境中形成“灭火-复燃”的恶性循环。
安联保险今年5月底发布的《2025年安全与航运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发生165起船舶火灾,达到十年峰值,其中集装箱船事故超60%与锂电池相关。
与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起火后的灭火难度更高。原因在于锂电池燃烧后内部温度可能高达800度以上,远高于汽油的400度。同时,即便在明火扑灭的情况下,电池内部的反应可能并未终止,这导致了复燃的可能性。
另外,国际海事组织(IMO)修订的《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运输规则》要求锂电池特殊包装与隔离,但为降低成本,航运公司普遍简化流程。例如,“Morning Midas”将电动汽车密集混装于普通车辆中,未采取分区隔离。此外,当前国际海运规则未针对锂电池运输制定专用防火标准,货船灭火系统难以应对电池火灾释放的剧毒气体。
安联保险指出,随着市场对锂离子电池(包括电动汽车所用电池)需求的增长,全球航运业正面临新的风险,尤其是考虑到目前汽车运输船上所载车辆的巨大价值。例如,据估计,“Felicity Ace”的损失可能达到3.55亿美元甚至更高,“Fremantle Highway”的损失超过3.3亿美元。
事实上,美森此前曾积极应对电动汽车运输的安全性挑战,组建了“电动汽车安全运输工作小组”,并与外部组织合作研究电动汽车及锂电池运输安全标准,制定了陆上锂电池处理流程,包括二手电池运审机制和检查清单。
此外,相比传统滚装船,美森在部分航线上使用的是集装箱方式运输车辆,这使得车载电池的温度监测难度加大,火情响应时间被大幅压缩,一旦起火后果更加严重。这也被认为是美森率先停止这类运输的原因之一。美森表示,将继续支持行业建立全面标准及流程,以应对锂离子电池在海上运输过程中存在的火灾风险,待相关解决方案落实且符合公司要求后,恢复相关运输服务。

中国车企自建船队

上述数起火灾事故给全球汽车产业和海运业敲响了警钟,暴露出现有海运体系在应对电动汽车运输安全方面的严重不足。目前,多数船舶公司未设立针对电池热失控的特殊风险等级评估机制,也未强制加装锂电池气体监测、独立灭火系统或专用舱位。船舶的老龄化也是一个问题,以“Morning Midas”号为例,截至今年6月火灾事故发生时,其船龄已有19年。
对我国来说,这一风险更具现实紧迫性。我国早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出口大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海外运输则主要依赖国际船运。
面对新能源汽车海运安全的严峻挑战与我国出口激增的现实需求,近年来,比亚迪、吉利、上汽集团、奇瑞、广汽集团等多家中国车企主动布局自营远洋运输船队,且在船舶设计上针对性解决新能源汽车的特殊运输风险。
其中,今年年初,奇瑞首条远洋汽车运输船首航欧洲。上汽集团旗下安吉物流打造的滚装船“安吉安盛”号和“安吉宏盛”号分别于5月中旬和6月首航欧洲,均可满足新能源汽车的装载要求。
5月下旬,吉利旗下吉速物流首艘自营滚装船“吉速财富”号驶往欧洲。据悉,该船共12层甲板,可装载汽油车、锂电池车、氢燃料车和天然气车。尤其是第11、12层专为氢燃料车、天然气燃料车等设计。
6月下旬,比亚迪第六艘汽车运输船“长沙”号交船及命名仪式举行。据悉,该船13层甲板分层管理系统配备1300个温度监控点,专为新能源汽车运输设计,可同时容纳氢燃料车与危险品运输车。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中国车企组建的自营船队,不仅服务自家出口,也为其他品牌提供运输服务,中国车企呈现出抱团出海的趋势。
文:张冬梅 编辑:齐萌 版式:刘晓烨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