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当小鹏G6、智己LS6、小米SU7 Ultra等中国品牌智能新能源车型集体亮相英国古德伍德速度节,当中国产Robotaxi驰骋于阿联酋、新加坡等多国街头,中国汽车凭借智能化为世界所瞩目。

“近年来,中国汽车智能化发展突飞猛进,从政策、市场、技术、生态等领域为全球汽车智能化转型提供了‘中国样本’。”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安庆衡在不久前的一场链博会主题论坛上感叹。

近年来,随着关键技术持续突破、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成熟,属于中国汽车出海的智能化下半场大幕已启,烽火正燃。

全球领先

    智能化出海时机已至    


资讯配图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乘用车L2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已突破50%,全球第一;随着中高端车型日渐标配泊车功能,泊车辅助渗透率也已超20%,居全球前列。2024年国内乘用车智能座舱渗透率更是超过70%。“可以说,在智能化方面我们实现了终端先行,产业生态愈发丰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近期在公开场合表示。

在智能驾驶算法、激光雷达、高精地图、车规级芯片关键技术领域,安庆衡指出,中国涌现出一批如地平线、黑芝麻智能、华为、百度等本土企业,实现加速突破。在生态协同上,当前全国已有50多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开放测试道路3.2万公里,完成约1万公里道路智能化改造,“车路云网图”一体化优势明显。可以说,当前我国在智能化技术上占据领先地位,在算法、传感器、芯片、通信、云计算、声光电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在智能化浪潮中,中国汽车产业凭借前瞻布局与市场活力,正从‘跟跑者’向‘并跑者’乃至‘领跑者’转变,成为全球汽车智能化发展版图中不可或缺的驱动极。”安庆衡表示,得益于技术、产品、应用上的全面领先,我国在智能驾驶、车路协同、高精度感知等领域的技术正以联合研发、标准共建等形式惠及全球。

今年4月,智己与Momenta联合打造的IM AD智能辅助驾驶宣布正式出海。随后,搭载该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智己IM5(智己L6海外版)、智己IM6(智己LS6海外版)于7月在英国上市,并亮相2025古德伍德速度节。今年5月,零跑汽车也宣布计划2026年在欧洲推出搭载其智能驾驶技术的车型。

文远知行、萝卜快跑等Robotaxi企业则通过与当地政府、国际出行平台的合作加快了海外扩张步伐。3月,百度旗下萝卜快跑先后与迪拜道路交通局、阿联酋自动驾驶出行公司Autogo达成合作,计划在迪拜、阿布扎比开展智能辅助驾驶规模化测试和服务。5月,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接连宣布与Uber扩大合作或达成合作,借助Uber全球平台部署欧洲、中东等海外Robotaxi车队。不久前,萝卜快跑又宣布将数千辆Robotaxi接入Uber全球出行网络,今年年底前率先在亚洲、中东市场部署萝卜快跑第六代Robotaxi。

“电动化成为出海‘新三样’之一,智能化出海同样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海外发展机遇。”张永伟介绍,近两年,我国L2-L3驾驶自动化功能新车渗透率较全球平均水平领先近20%,这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可以依托大量搭载了智能化功能的整车,与大量智能化零部件供应链一同出海,这将成为继电动化之后中国汽车全球化发展的全新支撑力量。

资讯配图

暗潮涌动

    多方挑战不容忽视    


资讯配图

“与电动化相比,智能化出海显然要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胡坚耀认为,汽车智能化出海不仅要面临地缘政治等外界环境变化的挑战,在技术标准、数据合规、生态服务等方面都面临十分复杂的问题。

对此,中科院战略咨询院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汽车行业特聘研究员鹿文亮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智能网联功能出海涉及到数据跨境流动、个人隐私保护和服务出海等方面,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隐私安全等大量安全合规问题提出挑战。据介绍,当前有超100个国家发布了数据安全相关法规,且要求各异,这意味着如何满足各国对智能化安全的要求是车企智能化出海面临的首要且核心的问题。

“比如欧洲有非常严格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与国内在细节上存在一定差异。”鹿文亮介绍。

第二,国外汽车消费者当前对智能化功能的买单意愿尚不及国内,如何培育消费习惯、切合当地驾驶场景,也是汽车智能化出海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以欧洲为例,欧洲国家普遍面积偏小,路网精细且多样,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公路密度远高于中国,这意味着道路网络颇为复杂。面对差异化的道路,中国智驾如何克服“水土不服”问题尤为重要。

此外,张永伟指出,复杂的地缘政治也会阻碍智能化出海的步伐。今年1月,美国商务部便以“保护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发布一项管理规则,禁止销售或进口中国和俄罗斯的部分联网汽车软件和硬件。软件禁令将从2027年的车型开始生效,硬件禁令从2030年的车型开始生效。

从技术发展本身来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会长周卫东则强调,我国汽车产业还需首先攻克车载操作系统、高算力芯片等核心领域的技术短板,加速国产化进程。

资讯配图

多措并举

    打响“中国智车”招牌    


资讯配图

中国汽车该如何打破智能化出海的种种桎梏走向全球?

张永伟提出,要探索多元化智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出海路径。首先,初期企业可采用本地化策略存储、处理、使用数据,保障数据安全合规。据鹿文亮介绍,目前国内多数车企出海便选择把智能网络功能的供应商替换成欧洲本土供应商,以满足当地的数据合规要求,另外还需依据当地法规标准对部分功能进行修改和删除。

第二,智能化零部件企业可依托跨国企业的全球网络拓展海外发展。以Momenta为例,其不仅借智己实现IM AD智能辅助驾驶的正式出海,还与Uber携手,计划2026年初在欧洲落地自动驾驶Robotaxi商业化服务。

张永伟表示,车企还需结合当地消费者诉求采用差异化策略搭载智能化功能,可优先推动智能泊车等简单功能的出海。据悉,近年来,为精准捕捉海外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的需求,不少车企纷纷在海外建立智能化研发中心。2024年4月,蔚来汽车欧洲智能驾驶技术中心正式启用,意图基于欧洲实际用车场景、用户需求以及欧洲相关法规要求,为欧洲市场用户提供智能驾驶体验。今年5月,比亚迪欧洲总部正式落户匈牙利,计划首先聚焦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与下一代汽车电气化技术的深入研究。

自主品牌向外扩张在带来市场扩大和知名度提高的同时,也难免会带来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争议。因此,智能网联技术的国际布局仍需依托专利体系与标准的话语权,以知识产权护航中国汽车智能化全球发展。当前,我国正积极参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不断提升中国话语权。不久前,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道路车辆 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 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正式发布,是参与全球汽车智能化规则制定的重要实践。

据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曹珂琼介绍,相关数据显示,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海外专利申请数量从2012年开始不断攀升,到2022年达到顶点。其中,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德国等国布局较多。曹珂琼表示,企业在海外布局上,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策略、当地汽车产业发展及法律法规和审查标准等多种因素,利用知识产权为汽车智能化出海开路。

当然,汽车智能化出海离不开开放协作的全球技术生态。周卫东呼吁,全球各国打破技术壁垒,在人工智能、算法、车路协同协议、数据安全等领域推动国际标准互认,共建技术标准公约数。与此同时,他指出,智能汽车链贯穿了芯片、材料、能源等众多环节,还需全球企业联合攻关电池回收、绿色物流等课题,打造绿色供应链共同体。

推荐阅读
中国电动汽车直面英国补贴
防范伦理风险!科技部为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立规矩”

文:张奕雯 编辑:薛亚培 版式:李沛洋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喜欢请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给小编加个鸡腿!
资讯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