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国产芯片神话破灭,多地重大项目陷入停摆
- 2025-07-23 18:15:44
在浙江金华,清科半导体曾计划通过20亿投资打造“芯片+物联网”的宏伟蓝图。然而,三年时间过去,这个高调宣布的轻量SOC异构芯片项目却以经营异常名录上的一行字告终。CEO的笔记本电脑甚至被列为抵债品进行拍卖,曾经关于“赋能多业态融合”的豪言壮语早已成为泡影。企业登记地址人去楼空,生锈的门锁和满地废纸成为了“国产高端芯片基地”的黑色注脚。
2025年,中国半导体行业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危机。从金华清科半导体的20亿投资到湖州见闻录半导体的10亿产线,再到淮安130亿的12英寸晶圆厂,这些曾被寄予厚望的“国产替代”项目如今正逐一陷入困境。
同样在湖州,拥有57项专利的见闻录半导体也没能逃脱同样的命运。2025年7月11日,这家公司被申请破产审查,自2024年四季度起,公司便面临欠薪断缴的问题,生产线彻底停滞。前员工的留言:“我们赢了技术,却输了生存。”这句话深刻反映了国产半导体行业的现状。
淮安的12英寸晶圆厂则经历了更为戏剧性的坠落。从最初的年产10万片的目标,到无力支付设备尾款的窘境,这座工厂成为了行业泡沫破裂的典型例子。时代芯存的故事揭露了许多所谓的“打破垄断”的项目实际上只是为了获取政府补贴,而一些所谓的“行业领袖”仍在进行资本游戏。
南京大学陈柳教授指出,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盲目的项目扩张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此外,法律监管的缺失使得过度自信的企业继续无序扩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衰退加上美国的技术封锁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使得曾经繁荣的行业迅速陷入了寒冬。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吊销注销的芯片企业数量达到了5746家,比2021年增加了近两倍。从华夏芯到苏州湃芯,再到武汉弘芯和南京德科码,每一个失败的例子都在提醒人们,在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半导体领域,没有足够的技术和实力是无法成功的。
行业内部人士发出警告:“想赚快钱别来做芯片!”随着130亿与200亿的投资承诺变成空头支票,整个行业应当警醒。锈蚀的设备不仅是资金链断裂的结果,更是对那些试图通过夸大宣传获取短期利益的企业的一记耳光。当资本狂欢结束时,留下的只有沉重的债务负担和错失的技术发展机会。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