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文丨谭梓馨
当最先进的AI技术与教育结合,未来会诞生更多顶尖人才还是学渣成为一个问题。
今天,OpenAI推出一项新功能:ChatGPT学习模式,一种可帮助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的学习体验。
官方介绍称,ChatGPT中的学习模式被设计为交互式的,使用苏格拉底式提问和支架式回答来帮助指导,目前已向免费、Plus、Pro、团队用户推出,未来几周内将在ChatGPT Edu中推出。
随着ChatGPT正在成为学生们的首选AI工具,OpenAI团队致力于确保它能够真正促进更深入的理解和学习,让教育变得更易获得和更有目的性。
资讯配图
OpenAI教育副总裁Leah Belsky表示:“早期研究表明,ChatGPT在学习中的应用方式对其带来的学习成果至关重要,它可以显著提高学习成绩。”
不过,这也引发不少人士对AI技术泛滥的担忧:如今超三分之一的美国大学生都在使用ChatGPT工具,但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思考,这类AI工具究竟是增进了知识理解,还是助长了学术投机和偷懒行径?
资讯配图
寻找AI学习的更好方式

ChatGPT学习模式旨在解决AI教育应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何确保它被用于支持真正的学习研究,而不仅仅是提供现成答案却不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答案的深层思辨逻辑?

根据演示,当学生使用学习模式时,系统会提供引导性问题,根据他们的学习目标和技能水平针对性调整回答内容,并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帮助他们建立更立体的理解从而掌握知识。

官方宣称,在技术层面,ChatGPT学习模式与来自全球40多所院校的教师、科学家及教育学专家们进行了合作开发,并定制了系统指令支持,旨在体现支持深度学习的核心行为,包括:鼓励积极参与,管理认知负荷,主动培养元认知和自我反思能力,激发好奇心,并提供具有实际操作性和支持性的反馈。

资讯配图

这些AI交互行为基于学科领域长期以来的实际教学经验成果,并决定了学习模式如何对学生做出响应,而且,更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批判性思考,主要包含5大功能点:

交互式提示:结合苏格拉底式提问、提示和自我反思提示,引导理解,促进主动学习,而非直接提供答案。

支架式回复:信息被整理成易于理解的章节,突出各主题之间的关键联系,通过恰到好处的背景信息保持内容的吸引力,并减少复杂主题带来的信息过载。

资讯配图

个性化支持:课程内容会根据用户的实际水平进行个性化调整,通过评估用户在之前聊天中展现的技能水平和记忆力,以及对上传文件的记忆力提升,确保学习时间高效且专注。

知识检查:测验和开放式问题,结合个性化反馈以跟踪学习进展,有助于巩固知识并提升在不同情境中应用知识的能力。

灵活性:在对话过程中,用户可以轻松切换学习模式的开启与关闭,从而在每次对话中灵活适应您的学习目标。

今年年初,OpenAI曾推出NextGenAI计划,致力于利用AI加速研究突破并改善高校教育,承诺提供50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计算资金和API访问权限,以支持学生、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不断探索知识前沿。

资讯配图
AI提升效率,也让人变“笨”

想抢占AI教育市场的不止OpenAI,谷歌、Antropic都在该领域进行了重点布局。

Anthropic在今年4月份推出了Claude for Education,这是其人工智能助手的教学专门版本,同样旨在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打造“AI数字导师”,对AI技术是否可以增强而不是缩短学习过程进行了大规模落地测试。

资讯配图

谷歌也测试推出了“Gemini引导式学习”,同时向学生免费提供其Gemini AI Pro订阅服务,并推出了打包的教育AI工具套件——Gemini in Classroom,包含30多项新功能,同时,谷歌也为老师提供AI辅助,教育工作者可以从课堂中选择资源,并立即为学生创建交互式学习指南和播客风格的音频概述,基于教育工作者上传的材料输出个性化教学内容。

AI教育应用既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遇,也展现了新技术的分化影响,与注重便利性的消费级AI应用不同,教育级人工智能工具必须在可访问性与促进真正学习的教学原则之间取得平衡,因为这对学生们未来的学术成就和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今年以来,“AI杀死大学的论调逐渐凸显。在美国东北大学,有学生发现教授用AI生成课件敷衍,愤怒起诉学校要求退还8000美元学费,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也有教授差点被自己学生们大量用AI生成的论文和作业气疯,出现诸多ChatGPT作弊行为,一些教授被迫采用更传统的现场纸笔考试和手写论文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甚至有的高校明令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

资讯配图

另据MIT媒体实验室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频繁使用ChatGPT写作的人,大脑神经连接会减少达47%,真正学习所需的有效认知负荷降低了32%,学习与思维能力出现明显下降。

时间一久,“脑回路”懒惰、记忆力减弱、思辨能力退化,最可怕的是这种过程是潜移默化发生的。

资讯配图

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最新研究报告数据,预计到2030年,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超过800亿美元,其中,K-12教育的复合年增长率最高将达到45%,学术标准将重点转向衡量学生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素养”在职场中变得至关重要,大学生们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适应压力,需要提前将这些工具有效地融入现代化课程,为他们接受高等教育进化和适应未来职场做好准备。

资讯配图
AI教育时代的反思

中国的AI教育市场远比大洋彼岸的竞争更激烈。

自2022年ChatGPT推出以来,AI大模型和AIGC技术掀起了新一轮智能革命,各种创新应用大爆发,教育行业亦不例外,AI大厂和此前在线教育企业们纷纷杀进市场,希望抢占先机和第一波市场红利。

AI技术在备课、教学、陪练、解题、考试、评测、管理等关键教育环节的应用纷纷出现,同时也分为AI教育硬件设备和软件服务,B端和C端市场同步发力,从基础教育、高校教育、职业教育乃至企业培训等各阶段陆续覆盖。

资讯配图

根据艾瑞咨询、多鲸教育研究院等多方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测算,2024年B端AI+教育市场规模预计约为250-260亿元,主要由学校、教育机构的智能教学系统、管理平台及教师培训工具构成;C端AI+教育市场规模预计约800-850亿元;主要涵盖智能学习硬件、在线教育AI服务及个性化学习平台,2024-2027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22%-25%。

AI教育市场中的玩家众多,例如百度、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网易有道等互联网大厂均有布局,此外比较知名的厂商还有科大讯飞、学而思(好未来)、希沃(视源股份)、作业帮、商汤教育、伴鱼、松鼠AI、汉王科技、步步高、豆神教育、粉笔、飞象星球等一大批参与者。

不过随着AI教育应用的同质化和竞争加剧,业内人士透露部分AI+教育企业毛利率已经下降了约5-8个百分点。

资讯配图

OpenAI、谷歌、Antropic等AI头部公司的新动作表明,是时候深入思考和把控AI教育的潜在影响了,教育不仅是追求教学效率和应对考试,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对优质人才素质的塑造培养,去赋能启迪人类大脑,遍地开花的商业化AI教育工具需要更加辩证的视角去看待。

另外,教育也需要更多“人文温度”,在过去“大师辈出”的辉煌年代,一代代老师们站在课堂黑板前的言传身教、启发互动、人格影响以及共情鼓励等,仍是AI技术难以替代的核心价值。

-END-

资讯配图
如果您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投稿或寻求报道,欢迎私信“投稿”,添加编辑微信。
【2025免费新年礼】:了解最新科技趋势分析、行业内部的独家见解、定期的互动讨论和知识分享、与行业专家的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领取100份AI科技商业研报合集,加群共同探讨与成长——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头部科技晶总微信!
资讯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