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从一颗颗精准啮合的齿轮,到内藏乾坤的变速器;从驰骋田间地头的钢铁巨兽,到精细操作的人形机器人,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里扬”)的转型之路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折射出的确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波澜壮阔。

从一颗齿轮开始

    奠基中国汽车自主时代    


资讯配图

初夏的金华,蝉鸣喑哑,厂房内机器轰鸣,机械手有条不紊地腾挪转移,在钢铁声浪与自然旋律的交响乐中,一台台金属壳体缓缓从流水线上驶出。在工人的操作下,各种零部件装配的严丝合缝,一台台变速器顺利诞生了。

1984年,万里扬董事长黄河清从浙江大学毕业时,来到金华汤溪,成为汤溪齿轮机床厂的一名员工,自此与齿轮结下不解之缘。

资讯配图

1996年,黄河清与夫人吴月华于辞去公职,成立金华市清华实业有限公司。“清华”取自二人名字,公司以制造业为主,专注于汽车变速器齿轮和轴等配件生产。

起初,这是一家只做齿轮的小公司,正逢中国汽车工业初露萌芽,黄河清从小齿轮窥见了大机遇。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随之成立,专门攻克技术难度更高的变速器,万里扬开始了第一次转型。

“2000年左右,中国汽车工业刚起步,年产量仅200余万辆,我们遇到非常好的机遇。汽车变速器这种零部件对于当时的国内市场,技术非常复杂,而且国内的汽车变速器相较于国外非常落后。”万里扬副总监徐万洪1999年刚刚毕业就进入万里扬,提起当年记忆犹新。

早期国内变速器技术主要从日本、德国这些汽车工业发迹较早的国家引进,后来发展到买图纸,学习制造工艺。一位资深工程师曾聊起:“最早从日本购买的变速器资料都是纸质的,运过来满满一卡车,包括变速器产品图纸,还有工艺过程的一些工艺图纸、说明书等。”

从买图纸开始,独自研究、设计、制造,万里扬如婴儿蹒跚学步,开始了第一台手动变速器的研制。

“一开始都是照本宣科,图纸怎么画,我们就怎么设计,说明书怎么写我们就怎么做,对整箱没有很深的理解,也不敢随意改动。”徐万洪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变速器行业都是这样一种状态。

转型契机是在变型拖拉机时诞生的。那时浙江地区的拖拉机发动机功率比较小,又是单缸机,无法胜任重负荷工作需要。如果要求功率大,那就要更大的发动机,整车成本就会提高,随之购买成本也就高了,用户承受不了。最理想的设计是,发动机大小不变,但能拉更多货物。

怎么才能小马拉大车?一众工程师陷入沉思。

在拆解了几台变速器仔细研究结构后,他们发现,传统变速器都是汽车厂生产的,速比固定,汽车驱动扭矩=发动机扭矩×变速器速比×后桥速比,在数据都固定的情况下,自然无法改变。但只需改变其中一个参数,这一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作为掌门人的黄河清,利用在浙江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大刀阔斧,说干就干。

“这是很大胆的操作,在汽车变速器的基础上改变速比,增加输出扭矩,我们发现当速比从7做到10,按照1.5倍的比例,原来拉3吨的车,现在可以拉4.5吨。”徐万洪提起这段仍难掩自豪。

一切都有迹可循,敢于突破和创新,是万里扬在第一次转型中收获的宝贵经验。在变型拖拉机上的创新非常受欢迎,这场拒绝循规蹈矩的胜利,不仅奠定了企业根基,更成为中国零部件自主创新的早期范本。

乘商并举再突破

    产业格局再升级    


资讯配图

由于材料和物理极限,单箱速比再大也会有心无力,在市场对更大速比的需求下,万里扬突破性地提出增加副箱。在变速器前面再做一个小的副箱,这样即使主变速器速比是7,乘上副箱2的速比,主副箱配合速比可以达到14,比单箱10速比大不少。围绕变速器主箱,万里扬又做了不少创新,不仅提高承载能力,还提升了换挡性能和传动效率,产品在国内市场遥遥领先,与众多车企的合作就此开始。

当配装万里扬变速器的变型拖拉机驰骋在浙江的田间地头忙碌于春耕秋收时,轻卡变速器的布局正悄然展开。

“变型拖拉机和轻卡属于一个平台,转型难度不大。”按照徐万洪的回忆,转向做轻卡以后,万里扬很快就在国内轻卡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凭借产品优势,在其他供应商因转型慢、成本高、供货难等难题面前纷纷倒下时,万里扬坚强挺过一个又一个难关。“2004年某家车企有13家变速器供应商,竞争到现在,就剩我们和另外一家了。过去20年,整个行业整合非常迅速,也让整个行业资源更集中。”徐万洪说。

彼时,中国汽车产业进入规模扩张期,乘用车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此起彼伏,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坐拥巨大蓝海。在拿下轻卡市场后,万里扬也顺理成章转向了乘用车,从2012年开始拓展,到2015年打开市场,万里扬用了3年时间。

万里扬通过与吉利和奇瑞的合作,拥有了稳定客户,并对相关产品进行整合升级,开发了新平台的手动和CVT自动变速器,在乘用车市场站稳脚跟。

但华泰、众泰、力帆等车企因经营不善或出售、或倒闭。汽车产业变化之快,也让万里扬明白了一个道理——居安不忘思危,方可长保其安。

紧接着,万里扬马不停蹄地开始新一轮布局,这次指向的是重卡变速器。

“虽然都是商用车,但是重卡和轻卡的变速器开发相差很大。我们在2008年就开始做重卡变速器,当时想把商用车版图做全,但能力不够,重卡变速器项目就暂时搁置了。”徐万洪感慨。

电动化、智能化席卷汽车市场,商用车同样面临转型挑战。2018年左右,自动挡重卡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采埃孚等外资企业迅速占领高端市场。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崛起,给万里扬重卡变速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一方面,在商用车领域深耕多年,万里扬对应用场景深度洞悉;另一方面,乘用车自动变速器研发团队充分掌握软件和硬件技术,特别是对电子元器件、电磁阀、传感器等供应链上游产品的把握。于是,万里扬叩开了重卡自动变速器的大门。

天时、地利、人和,万里扬这一仗打得极具信心。

资讯配图

2023年,万里扬智慧星AMT产品发布会在浙江金华举行。作为针对中、重卡领域打造的全新变速器,它不仅是万里扬潜心多年进行科技研发与创新的集大成者,更称得上是中国汽车变速器行业的“民族之光”。

五年磨一剑,今朝露锋芒。几年的积累与学习,终于迎来厚积薄发。万里扬对变速器这一老产品有了新的理解——抛弃从手动挡向自动挡渐进的路线,以“平地起高楼”的技术实力重新开发。

不断摸索,不断试错,不断丰富产品的过程,在徐万洪看来就像是探索红警游戏的黑地图,非常考验人,但很有趣。

在不断打磨中,匠心之作的智慧星产品终于下线,对万里扬而言,不啻于用心种下的花终于结出了沉淀的果。到今天,重卡变速器每个月出货量达到1000多台,供不应求。

智能制造跃迁

    锚定新质生产力航向    


资讯配图

小齿轮,带动大产业。如果说前两次转型,是万里扬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敏锐感知,那第3次转型更像是“开天眼”般对中国新质生产力引领智能制造的前瞻洞悉。

2022年,永不止步的万里扬开始思考,未来,我们还能做什么?

万里扬内部进行了热烈讨论,并给出了多个方向。

机器人传动系统也在这时候进入万里扬视线。“机器臂的关节也用到不少减速器,我们能不能做?”万里扬研发团队反复问自己,并得到了肯定回答,当时他们并不关注人形机器人,更多瞄准的是工业机器人。考虑到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与日俱增,关节处的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作为关键零部件前景可观,于是万里扬最终决定从谐波减速器入手。

虽然,复杂度比汽车变速器低很多,但谐波减速器的技术含量一点不少。

机器人谐波减速器不同于普通齿轮直接啮合,不仅传动原理不一样,对材料要求也不同。团队经过3年多研发,在做了两轮样品后出具的报告显示,检测效果不错,并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达成意向,万里扬的第三次转型也出奇的顺利。

“这样一个手掌大小的谐波减速器,如果从日本企业采购,大概5000元,如果从目前国产企业采购,也要2000元左右,但万里扬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将大大减少生产制造成本。目前万里扬的机器人产品已完成样机性能测试,下一步目标直指国产替代。”徐万洪坦言,万里扬是用汽车零部件的理念打造机器人零部件,通过大批量生产、高质量要求来降低成本,确保机器人如同汽车一样可靠和放心,进入千家万户。

今年5月,浙江万里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专注于机器人关节模组,包含电机、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等单品和组合的关节模组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企业转型的本质,是以时代为海、创新为帆、韧性为锚,在产业变革的深海中刻下自己的航迹。与大多数民营企业相同,万里扬出身草根,3次转型,果断精准,每次都踏在时代的脉搏上。

在金华的工厂里,万里扬“拼搏进取 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赫然在目。如今每年有超过150万台万里扬生产的变速器配装于乘用车、轻卡、重卡,疾驰在全球各地。从齿轮制造厂到机器人科技先锋,29年风雨兼程,万里扬从未停止过奔跑,回望来时路的每一步都坚定有力。

文:张雅慧 编辑:张彦武 版式:李沛洋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喜欢请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给小编加个鸡腿!
资讯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