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芯片的较量——亲历者回顾日美半导体战争的爆发
- 2025-07-27 20:38:58
给 芯榜 粉丝发福利了,这里会免费赠送5本《芯片的较量——日美半导体风云》,书籍内干货多多。想要免费获得本书的粉丝,在本公众号下方留言,根据留言点赞数的高低选出前5名,周三(7月30日)晚上 20:00统计出获奖读者。

本文节选自《芯片的较量——日美半导体风云》
作者:【日】牧本次生
译者:【美】杨骏
1984年,世界半导体市场的增长率实际上达到了48%。这一年正好是洛杉矶奥运会的年份,而在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说“奥运年半导体市场会达到顶峰”。确实如此,被说中了。
我所负责的内存部门业绩突飞猛进,在公司内外评价不断提高,甚至被周刊杂志的文章列为社长候选人。然而,半导体领域的这种繁荣并不会持续太久。果然,到了次年的1985年,地狱般的半导体萧条开始了。全球供需平衡严重失调,陷入了供过于求的状态。
以内存为中心,价格大幅暴跌,全球市场整体出现了16%的下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美国的半导体工业协会(SIA)针对日本半导体企业,提起了倾销嫌疑的诉讼。以此为导火索,日美半导体战争爆发了。日美半导体战争的征兆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日本开始向美国出口DRAM的时候。日益增强的对日警惕心成为契机,于是在1977年,美国成立了SIA。其成员包括罗伯茨·诺伊斯(英特尔)、查理·斯波克(国家半导体)、威尔夫·科里根(仙童)、约翰·韦尔奇(摩托罗拉)、杰里·桑德斯(AMD)等著名经营者,其影响力极大。
SIA积极开展游说活动,主张废除对日贸易的关税壁垒等。此外,还列举1976年日本启动的“超LSI项目”为政府补贴的缩影,贴上了“Japan Inc”(日本株式会社)的标签,指责其不公平的做法。
这样的活动也被美国国内媒体所报道,1978年,《财富》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硅谷中的日本间谍”的文章,加剧了对日本的警惕心。文章的标题页上描绘了一幅怪异的图案,一只戴着望远镜的大风筝从空中窥视着硅谷。
在这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DRAM领域仍然是美国领先,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逆转。象征这种逆转过程的是1980年3月的“安德森的炸弹宣言”。安德森当时担任HP公司数据系统部门的总经理。在华盛顿举行的日美半导体研讨会议上,他公布了一个对美国公司来说极为震惊的数据。
其内容大致是:“由于16Kb DRAM的短缺,我们采用了日本产品,其质量比美国产品要好得多。”安德森证实说:“比较了美国和日本各三家公司的产品质量,即使是日本最差公司的产品质量也比美国最好的公司的产品质量要好。”这后来被称为“安德森的炸弹宣言”。尽管这是对当时两国DRAM实力的客观描述,但对于美国半导体行业来说,这是一个极其震惊的消息。
到了1981年,64Kb DRAM开始起量,从这一代产品开始,日本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而前述的《财富》杂志在1981年3月和12月两次报道了这个问题。最初(三月)的报道的标题为“日本半导体的挑战”,在文章的顶部页面上,与标题并排,描绘了一幅插图,如图1所示,在半导体晶圆的擂台上,日本的相扑手与美国的摔跤手正在对峙。


推荐阅读

▊《芯片的较量——日美半导体风云》
[日]牧本次生 著 [美]杨骏 译
9位来自产学研领域的专家联袂推荐。
一部日本半导体兴衰启示录,窥见全球科技博弈中的生存法则。
以亲历者视角.全方位展现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兴衰历程和日美半导体贸易战。
对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撰 稿 人:计旭
责任编辑:张淑谦
审 核 人:曹新宇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