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全国第一!深圳机器人产业跑出领先身位
- 2025-07-27 09:00:00
52年前
“TA”在实验室迈出了历史上的第一步
从此开启了几十年的不断进化
学会站立、走路、跑步甚至是空翻
半个世纪的时间
人形机器人不断迭代升级
实现了从“站”起来
到“跑”起来的关键跨越
近日
作为国内第一家人形机器人企业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推出的全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
无需人工干预或关机
全球首次实现自主换电
机器人工作“连轴转”的场景成为现实

作为全球“创新之城”
深圳为何屡屡抢先?
这离不开它的强大实力
首例“扎堆”
技术创新引领行业
量大质优,有点有面
深圳人形机器人群星璀璨
人形机器人加速“跑进”工厂
深圳企业引领潮流
👇
全球首例引入群体智能技术的优必选,实现机器人“组队”进厂打工;全球首次优雅直膝行走、全球首例前空翻特技,众擎结合智能控制算法与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不断突破“极限”,彰显了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的飞跃。
深圳汇聚了优必选、众擎、乐聚等一批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它们以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边界,创造了多个全球首例、首次,引领整个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在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人形机器人挥舞手臂致意。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目前,深圳机器人行业
拥有众多“榜一”
⭐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数量全国第一;
⭐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等上市企业,领跑细分赛道;
⭐深圳机器人产业链去年总产值达2012亿元,同比增长12.58%,全国居首;
⭐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名单中,深圳7家企业上榜,数量全国第一,占中国大陆上榜企业近1/4;
⭐深圳机器人产业去年以72起融资,续居全国首位。
以重点园区与孵化空间互为补充,“机器人谷”“机器人湾”“机器人街区”集群成势,深圳人形机器人产业版图正在拼接成型。
集群成势
产业版图拼接未来图景
位于珠江口“黄金内湾”的
大铲湾蓝色未来科技园内
一栋栋白色仓储式厂房
正在聚集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核心企业

“大铲湾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位置,一小时即可往来珠三角多个城市。15分钟车程半径内,既能对接宝安区精密制造集群,又可联动南山区软件算法资源,硬软结合再加上前海的制度优势。根据15分钟创新链理论,一个以灵巧手为核心的园区就呼之欲出了。”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说。
灵巧手被视为具身智能连接现实世界的“最后一厘米”,集成人形机器人多项关键技术,因此成为深圳近年来重点突破的方向,这个由仓储厂房改造的产业园区,也在转型升级中酝酿着新动能与新机遇。
此外,深圳更知名的“机器人谷”
也汇聚了众多精英企业、人才
展开地图,大铲湾东北方10公里左右的直线距离,阳台山南部余脉和塘朗山之间形成一道天然走廊,其间汇聚优必选、越疆科技、普渡科技等近百家机器人企业,以及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顶尖大学与科研院所,涵盖从AI大模型、运动控制、传感器等核心技术及从零部件到整机研发生产的完整链条。
这种“地理相邻+要素互补”的集聚效应,正加速催生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深圳范式”。
深圳为初创企业梯度配置“一张办公桌、一间办公室、一层办公楼”的乐业办公体系,高质量、低成本的创新创业空间星罗棋布。南山区“模力营”、福田区“千模应用加速器”、龙岗区“模力谷”等创新孵化器,还有AI生态社区、“零租加速营2.0”等场地,提供算力等专业基础设施和要素支持,激活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活力。
在深圳,场景搭建充分融入城市治理,让创新链与产业链连接更加紧密。按照“应开尽开”原则,深圳将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开放城市全域全时全场景。

场景驱动
创新成果落地开花
深圳以技术为内核
以场景为驱动
把整个城市打造成为人形机器人的“练兵场”
在工业端,场景应用成为产业升级的加速器。
深圳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技术验证提供广阔舞台。今年,在深企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制造车间,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走上生产线,完成检测、装配等多项任务,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在家庭端,场景创新解锁日常生活新体验。
7月初,越疆科技展现了人形机器人的“远程存在”能力。深圳与山东相距1800公里,一位工程师却能头戴VR设备,隔空精准操控远在山东的人形机器人煎牛排,并送到孩子的餐桌前,拓展了新应用场景。
在深圳,场景搭建充分融入城市治理,让创新链与产业链连接更加紧密。
坂田星河WORLD片区,深圳规划打造全国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示范街区”。这里将集机器人剧场、实验场、产业园区于一体,搭建“技术研发-场景验证-产业协同-数据反哺”的全链条生态系统,助力打造深圳独特的机器人城市名片。
“深圳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制定人形机器人场景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分层分类开放应用场景,覆盖B端、C端、G端全链条。”谈及新技术应用成果,深圳市科技创新局重大专项处副处长李坊标说。
按照“应开尽开”原则,深圳将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开放城市全域全时全场景。李坊标透露,2025年滚动开放不少于50个应用场景,加速场景供需匹配,助力企业研发产品、迭代技术、验证性能。
立足创新高地、产业枢纽与场景基地
深圳人形机器人第一城轮廓
日渐清晰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深圳发布、深圳商报
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请联系原出处。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后台小编联系,平台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注明本公司原创内容,转载与商务合作请联系慕老师159 0176 7989(微信同号)。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