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猛了!台湾老人跟着无人机做八段锦,准确率还爆表
- 2025-07-26 23:56:49
你能想象这样的画面吗?一架小巧的无人机在客厅里缓缓飞行,67岁的陈奶奶正伸展着手臂,跟随它的轨迹做着优雅的动作。当她的动作偏离了正确路径,无人机会发出“嘀”的提示音,帮她及时纠正。
这不是什么未来设想,而是台湾成功大学研究团队不久前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最新成果。他们开发的一种名为Pei-Wo Drone的无人机系统,或许正在改变老年人居家运动的方式。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如何让老年人保持运动习惯成了全球性难题。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老年人运动量达不到建议标准。尤其是那些不参加社区活动的独居老人,每天有高达80%的时间都在久坐。
传统的解决方案往往是让老人看着视频做操,但二维屏幕的引导效果始终有限。台湾成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研究团队另辟蹊径,他们想到了一个大胆的主意:为什么不用会飞的无人机来引导老人运动呢?

▍30克重的“飞行教练”,最高精度可达毫米级
这个想法的背后有着扎实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对三维物体的感知和反应明显优于二维图像。当我们抓握真实的三维物体时,注意力和手部反应都会显著提升。而无人机恰好是一个可以在三维空间自由移动的实体引导物。
研究团队选用的是一款仅有手掌大小、重量只有30克的Crazyflie 2.1微型四旋翼无人机。别看它小巧,却集成了多种高精度传感器:飞行时间(ToF)传感器、光流传感器和超宽带(UWB)定位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让无人机能够在室内精确定位。
根据公开数据,在垂直方向的运动中,无人机依靠流量甲板传感器可以获得毫米级的测量精度;而在水平方向,通过UWB传感器也能将误差控制在±10厘米以内。
整个系统的搭建包括:一架装有多种传感器的无人机、两个腕部传感器(每个重约30克)、八个UWB定位基站,以及一台配有2.4GHz USB接收器的控制电脑。腕部传感器同样集成了UWB定位芯片,能够实时追踪用户双手的位置。

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研究人员会先测量每位使用者的身体数据,包括臂长、身高、两腿分开的宽度等,然后根据这些个性化数据为无人机规划飞行路径。无人机会在参与者前方1.2米处起飞——这个距离经过科学验证,既能让人清楚看到无人机,又不会造成心理压力。
当用户跟随无人机运动时,系统会实时计算双手与无人机之间的距离。如果任一只手的位置超出无人机周围20厘米的阈值范围,系统就会立即发出2500赫兹、持续500毫秒的提示音,提醒用户调整动作。
▍15位老人实测:跟着无人机做八段锦,准确率超88%
为了验证这个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团队邀请了15位老年人参与测试,其中包括12位女性和3位男性,平均年龄67.4岁。测试内容选择了两个源自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的动作:侧向伸臂(对应八段锦第二式)和上下举臂(对应第三式)。
研究团队使用了八台Kestrel-4200高速摄像机,以每秒120帧的速度精确记录无人机和参与者的运动轨迹。通过在无人机上安装6.5毫米的反光标记球,在参与者手腕上安装25毫米的反光标记球,系统可以精确追踪各个部位的三维位置。
测试结果相当令人惊喜。在垂直方向的上下举臂动作中,无人机引导右臂运动时的准确率达到99.64%,精确度为97.88%;引导左臂时准确率为92.35%,精确度高达98.77%。即使在相对复杂的侧向伸臂动作中,右臂引导的准确率也达到88.42%,左臂为97.41%。
更重要的是,老年参与者们都能很好地跟随无人机的引导完成动作。数据分析显示,参与者手腕位置与无人机位置的均方根误差(RMS error)在不同动作阶段有所差异:侧向伸臂动作的误差范围为0.17-0.22米,上下举臂动作的误差范围为0.10-0.18米。

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几乎所有参与者在用右手跟随无人机时的表现都优于左手。研究团队分析,这可能与14位参与者都是右撇子有关——惯用手的反应速度确实会更快。这个发现也为未来系统的个性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研究还将每个动作分解为多个阶段进行分析。以侧向伸臂为例,整个动作被分为两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两个子阶段。通过这种精细化分析,研究人员能够准确识别参与者在哪个环节最容易出现偏差,为后续的系统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比看视频有趣多了”:老人们的真实反馈
实验结束后,研究团队通过5分制李克特量表收集了参与者的反馈。结果显示,用户对这个新型运动辅助系统的接受度相当高。
在“无人机的引导是否清晰”这一项上,12位参与者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仅3位持中立态度。10位参与者认为,相比传统的视频或音频指导,跟随无人机做动作更容易掌握正确姿势。
安全性方面的反馈尤其积极。所有15位参与者都表示,在与无人机互动的过程中完全不担心受伤。即使无人机出现故障,30克的重量也不会对人造成任何伤害。13位参与者表示在跟随无人机运动时感到舒适。
在系统的易用性上,14位参与者认为这个互动系统操作简单。同样是14位参与者表示愿意再次使用无人机进行运动,其中4位给出了“非常愿意”的最高评价。总体满意度方面,13位参与者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

参与者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有人建议将无人机设计成更可爱的造型,比如蝴蝶、小鸟或蜜蜂,这样可能会让老年用户感觉更亲切,提高持续运动的动力。还有参与者提出,在初次使用时如果能配合视频演示,会让不熟悉八段锦动作的用户更容易上手。
与现有的运动辅助技术相比,Pei-Wo Drone展现出独特优势。市面上的体感游戏如Wii、Kinect,以及各类运动APP,虽然能提供实时反馈,但用户仍需盯着二维屏幕,空间感知受限。VR和AR设备虽能提供三维视觉体验,但长时间佩戴头显容易导致视觉疲劳、头痛,还可能影响睡眠、增加焦虑。
Pei-Wo Drone提供的是真实的三维引导物体,用户可以直接聚焦于身体动作本身。这种设计不仅避免了长时间看屏幕的弊端,还能让运动体验更加自然流畅。
当然,现有系统也存在一些技术限制。最明显的是续航问题——微型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只有5-6分钟,进行较长时间的运动训练需要准备多块电池。另外,虽然定位精度已经相当高,但在水平方向的运动中仍有提升空间。
研究团队已经在规划下一步的改进方向。除了优化外观设计,他们还考虑加入彩色LED灯光反馈,用舒缓的背景音乐替代单调的蜂鸣提示音。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开发自适应算法,让系统能根据每个用户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自动调整难度和反馈阈值。
总结来说,这项研究为居家养老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你看到有老人在公园里对着手机做操时,你告诉他们:现在流行的是跟着无人机运动啦!
所以,这样的运动方式你觉得怎么样呢?
如需咨询企业合作事宜,欢迎联系堂博士(13810423387,手机与微信同号)进行对接。
----------------END-------------------

工业机器人企业
埃斯顿自动化 | 埃夫特机器人 | 非夕科技 | 法奥机器人 | 越疆机器人 | 节卡机器人 | 松灵机器人 | 珞石机器人 | 盈连科技 | 集萃智造 | 优傲机器人 | CGXi长广溪智造 | 阿童木机器人 | 极智嘉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
医疗机器人企业
元化智能 | 天智航 | 思哲睿智能医疗 | 精锋医疗 | 佗道医疗 | 真易达 | 术锐®机器人 | 罗森博特 | 磅客策 | 柏惠维康 | 迪视医疗 | 水木东方
人形机器人企业
优必选科技 | 宇树 | 云深处 | 星动纪元 | 伟景机器人 | 逐际动力 | 乐聚机器人 | 大象机器人 | 中科深谷 | 魔法原子 | 众擎机器人 | 帕西尼感知 | 赛博格机器人 | 数字华夏 | 理工华汇 | 傅利叶智能 | 天链机器人 | 开普勒人形机器人 | 灵宝CASBOT | 清宝机器人 |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动易科技
具身智能企业
跨维智能 | 银河通用 | 千寻智能 | 灵心巧手 | 睿尔曼智能 | 微亿智造 | 推行科技 | 中科硅纪 | 枢途科技 | 灵巧智能 | 星尘智能 | 穹彻智能 | 方舟无限 | 科大讯飞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擎朗智能 | 戴盟机器人| 视比特机器人| 星海图
核心零部件企业
绿的谐波 | 因时机器人 | 坤维科技 | 脉塔智能 | 青瞳视觉 | 本末科技 | 鑫精诚传感器 | 蓝点触控 | BrainCo强脑科技 | 宇立仪器 | 极亚精机 | 思岚科技 | 神源生 | 非普导航科技 | 锐驰智光 | NOKOV度量科技 | 因克斯 | 褔德机器人 | 巨蟹智能驱动 | 微悍动力 | 元客视界 | 璇玑动力| 意优科技| 瑞源精密 | 灵足时代
教育机器人企业
加入社群
欢迎加入【机器人大讲堂】读者讨论群, 共同探讨机器人相关领域话题,共享前沿科技及产业动态,添加微信“robospeak2018”入群!


看累了吗?戳一下“在看”支持我们吧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