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深圳MCU公司,港股上市、芯片火了
- 2025-07-22 12:31:24
我是芯片超人花姐,入行20年,有50W+芯片行业粉丝。有很多不方便公开发公众号的,关于芯片买卖、关于资源链接等,我会分享在朋友圈。
扫码加我本人微信👇

今年简直是港股的IPO大年,不少企业纷纷“冲刺”A+H两地上市,港交所的锣都快不够用了。仅7月9日这天,就有5家企业在港股敲钟上市,其中就包括一家来自深圳的MCU芯片厂商——峰岹科技,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与此同时,峰岹的芯片近两年在现货市场上热度升高,需求增多。那么,峰岹为何选择在港股二次上市?它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国产芯片公司?
01
港股上市,芯片火出圈
峰岹此次的港股IPO成为香港市场半导体行业“电机驱控芯片第一股”,也是自2015年以来港股发行规模最大的半导体企业IPO项目,募资总额高达22.59亿港元。
背后离不开近几年强劲的业绩表现,2024年峰岹营收达6亿元,同比增长45.9%,实现净利润2.22亿元。除2022年略有下滑,其余年份都在高速增长,几年时间营收就翻了数倍。
不光业务猛,出手也越来越财大气粗。比如去年,峰岹买了楼——其全资孙公司“峰岧半导体”拟在上海购入“上海朗诗绿色中心”5号楼,建筑面积约5724平方米,交易价格1.3亿元人民币。目前峰岹总部设在深圳,并在上海、青岛、顺德、新加坡等地设有子公司和服务中心。
峰岹早在2022年就已经登陆科创板,这次选择去港股上市目的也很清晰,二次赴港上市,可以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目标是2028年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20%。虽然2024年其海外营收仅占6.2%,但增速显著高于国内营收,向海外进军或许是一条可行之路。
据招股书披露,本次所得款项净额约16%预计将用于拓展海外销售网络和海外市场推广。这与其近年来的动作也高度一致——2022年12月,峰岹在新加坡注册成立了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峰岹国际”;2024年11月,又在日本成立“峰岹日本”,逐步铺设海外业务基础。
除了资本市场,峰岹在芯片现货市场上也是个话题不断的品牌,峰岹算是少见的国产热门芯片,去年有相关型号需求明显增多,还传出缺货消息。其中代表型号FD6288Q,是一款电调芯片,广泛应用于航模、无人机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驱动,这颗去年传出产能紧张,到今年上半年据说仍然很缺。
值得注意的是,峰岹主要采用款到发货模式,2024年应收账款仅564万元,占全年营收1%。这意味着原厂可能自己掌握更多货源,在市场缺货时能保有一定的定价和交付能力。
从产能结构来看,根据招股书披露,峰岹目前的晶圆产能主要依赖格罗方德和台积电,2022年虽新增一家安徽本土的半导体制造上市公司,但占比仍仅为个位数。尽管与主要供应商并无长期协议,但峰岹表示,鉴于过往的长期合作关系,相信供应关系维持稳固。
从销售体系来看,峰岹仍以经销为主(占比95.7%)。2024年来自前五大客户(均为经销商)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6.8%,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15.0%。
不过,在峰岹的火热和出圈后,关于它的讨论也多了一些负面声音。有代理商朋友表示原厂现在的态度似乎不如以往那样亲民,部分市场人士在相关话题下面评论:“它家的方案基本上要靠原厂技术团队支持才能跑得起来,但现在有点‘高冷’,对小客户不太上心,有种‘爱用不用’的感觉”。
02
高毛利高门槛
拿下BLDC芯片生意
在国产芯片不断突围的当下,峰岹已经成长为国内BLDC电机驱控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
公司主打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产品线覆盖MCU/ASIC、电机驱动专用高压芯片(HVIC)、功率MOSFET 和 IPM ,几乎构成了完整的BLDC电机控制系统。其核心产品电机主控芯片MCU,在公司2024年营收中占比高达64.06%。
来源:峰岹科技招股书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在智能小家电及电动工具等多个细分领域,峰岹可谓“一家独大”。2023年,其在吸尘器和电扇领域所用BLDC电机主控及驱动芯片的中国市场份额,分别达到80.7%和83.6%。而峰岹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55%,包括美的、海尔、科沃斯等头部企业。
BLDC电机(无刷直流电机)相较传统有刷直流电机,省去了机械换向器,结构更简单,具备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转矩特性优异、无级调速、过载能力强等优势,下游应用主要包括家电、民用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电动汽车、电动工具及伺服系统。这些下游市场持续增长,也成为峰岹的主战场。
近年来,我国BLDC电机驱动控制产品市场增长迅猛:
● 从2019年的86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8%;
● 预计将由2024年的人民币331亿元进一步增长至2028年的人民币8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5.0%。
其中,功率器件和主控及驱动芯片是最核心的两类产品,仅这两者就占了超80%的市场份额,而主控及驱动芯片占比30.6%。
来源:沙利文报告
在主控与驱动芯片领域,过去长期由TI、ST、英飞凌、赛普拉斯等国际大厂主导。2023年前五大厂商合计占据55.1%的市场份额,国内厂商包括峰岹、中颖电子、士兰微等。
其中,峰岹2023年以4.8%的市占率跻身中国市场(含本土及海外厂商)第六,也是前十大厂商中唯一的中国企业。其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公司电机驱动控制芯片具备卓越性能、可靠品质、高性价比等明显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峰岹之所以成为国内BLDC电机芯片的头部玩家,主要靠十多年的研发沉淀。
公司打造出有自主产权的ME内核,还做成了“双核”,算力更强,能应对各种复杂的电机控制场景,并把芯片、算法和电机技术整合成一套解决方案。招股书里也提到,其产品能有效帮助终端客户解决无感大扭矩启动、静音运行和超高速旋转等行业痛点。
峰岹的发展路径可以追溯到2010年,这年峰岹发布首颗三相无感BLDC芯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2013-2018年,国产替代加速,实现算法硬件化,产品进入智能家电领域,芯片累计出货量突破一亿颗。此后受益于 BLDC 电机在各终端领域的渗透率提升,经营规模快速发展,2024年产品累计销量超3.9亿颗。
来源:上市公司公开材料、沙利文分析
目前峰岹的主要收入来自智能小家电(占比约50%),其次是白色家电(占比19.6%)。
在业绩方面,2022年-2024年,峰岹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3.23亿元、4.11亿元、6亿元,2023年、2024年分别同比增长27.4%,45.9%。2024年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产品优势增强,在白色家电、工业及汽车等领域销售收入快速增长。
同期净利润从1.42亿元增长至2.22亿元,净利率维持在高位,分别约为43.97%、42.50%、37.04%。毛利率分别约为57.34%、53.16%、52.64%,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其2024年毛利52.6%,高于中国市场同业的平均毛利率水平。而公司自主研发的“8051+ME”双核架构,有效规避了ARM授权费用,使得毛利率相比竞争对手偏高。
来源:苕国土鱼
此外“款到发货”的结算方式,降低了应收账款压力,2024年流动比率达20.7倍,经营性现金流达1.8亿元,同比增长66%,现金流状况稳健。公司的存货管理还不错,存货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144天降至2024年的100天。
不过,峰岹也并非没有隐忧。一方面,公司收入规模仍偏小,2024年仅6亿元,在半导体行业中体量有限;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开始通过“以价换量”策略扩大份额,核心MCU产品售价主动下调,导致毛利率持续下滑。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幅(+27.2%)低于营收增幅(+45.9%),盈利能力存在一定压力。
03
总结
凭借技术积累和产品的规模落地,峰岹在国产替代的大潮中闯出了一条细分赛道之路。虽说体量不大,但底子还算扎实,海外布局也在持续推进。下一阶段能否跑出新高度,就看它接下来的打法了。


[1]经营“电机驱动芯片”的峰岹科技,2024年表现如何?,苕国土鱼
[2]芯片百大榜——峰岹科技,“硬”啃人形机器人?,与非网eefocus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