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技术与资本三重加持下,一场空中的产业革命正在重构商业版图

低空经济,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概念,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入中国经济的血脉。从国家战略的提出到万亿级市场的召唤,低空经济已从实验室和试验场走向了规模化商用的前夜

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5年目标明确——推动多地试点城市开放低空空域,实现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场景的全面落地

今天,低空经济不再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与多个行业深度融合,开辟出实实在在的变现通道。

1、物流配送:天空中的“快递员”

低空物流已成为低空经济中变现路径最清晰、落地最快的领域。美团、顺丰丰翼、京东物流等企业已在深圳、武汉等试点城市建立起无人机配送网络,单票收费5-20元的商业模式跑通了“最后一公里”的空中通道

在重庆,常态化无人机药品配送服务已开始运营,急救药品通过无人机直达患者手中,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武汉汉口北低空港作为全国批发市场首个低空物流基地,首期开通5条航线,装配快递盒的无人机从停机坪起飞,未来将逐步覆盖主城区

更宏大的布局正在展开。深圳市计划到2025年实现物流运输起降点规模突破420个,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随着山东、广东等多省份出台支持政策,低空物流正从试点走向规模化运营。

2、农业植保:麦田里的“空中卫士”

在广阔的农田上,无人机已从新奇工具转变为不可或缺的生产力。河南濮阳的实践展现了其惊人效率——无人机每天能完成近千亩的飞防任务,而传统人工一天仅能覆盖几十亩

无人机施药不仅高效,更实现了精准农业的革命。搭载高精度传感器的无人机,能根据麦田不同区域的病虫害情况,智能调整喷洒剂量与范围,避免农药浪费与过度使用。

当干旱来袭,多光谱无人机化身为“天空中的医生”。它们实时捕捉农作物冠层温度、叶绿素含量等关键指标,生成精准的“干旱热力图”,指导农户科学灌溉,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这种“数据+执行”一体化的服务模式,为农业无人机运营商创造了硬件销售与数据服务的双重收益。

3、环保与工业巡检:永不疲倦的“天眼”

无人机在环保执法领域展现出无可替代的价值。濮阳市生态环境部门配备专业无人机后,执法人员如虎添翼,对散乱污作坊、工地扬尘污染源以及隐蔽的河流入河排污口进行全方位空中巡查

高危工业领域,无人机成为保障安全的“守护神”。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打造“5G+智能终端+AI分析”的智能管控平台,在生产厂区设置专用无人机“机场”。这些空中巡检员通过高低飞行、角度转换及红外热成像技术,对30个关键点位进行定期“体检”

无人机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至AI平台,能及时发现温度异常、压力波动等安全隐患,为企业提前预警。这种“无人值守、永不疲倦”的巡检模式,正在电力、能源、交通等多个行业推开,形成按年订阅的稳定服务收入

4、低空旅游:云端上的“新视界”

搭乘“低空+文旅”的快车,传统旅游业正经历一场视角革命。濮阳示范区在“五一”假期上演的无人机灯光秀,每晚500余架无人机精准编队,以“华夏龙都”文化为主题,在龙湖上空呈现梦幻光影,累计吸引客流40万人次,强力拉动了周边消费

在清丰县冀鲁豫飞行营地,国际顶级特技飞机与国产轻型运动飞机实现高低空联动表演,开创了“低空经济+极限运动”的新模式。“五一”期间,该营地吸引游客1.3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20万元,还吸引了3家飞机制造企业前来考察投资

商业跳伞正成为年轻人追捧的体验项目。数据显示,国内商业跳伞从2018年的2万次激增至2023年的12万次,跳伞教练高峰期一天收入就超过7000元,年收入可达三四十万元。随着航空文化普及和消费升级,低空旅游正从“一次性体验”向复购型消费转变。

5、城市治理: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

在重庆,低空经济正深度融入城市治理体系。“空地一体化”城市巡检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公交场站等基础设施节点,构建覆盖全城的低空巡查网络

无人机的高空视角与地面巡查紧密配合,大幅提升了对交通拥堵、环境卫生、违法建设等问题的发现与响应效率。这种模式如同为城市安装了“智慧天眼”,让城市治理更加精准高效

潼南区实施的智慧农业无人机高精度监测与巡检项目,则展示了低空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价值。无人机穿梭于农田,收集作物生长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指导,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

6、数据增值:低空经济的“隐形金矿”

在硬件销售和运营服务之外,数据正成为低空经济最具潜力的变现渠道。空域管理数据、行业应用数据、智慧城市数据构成了低空数据的“金三角”

海宁市低空+经济城市综合数据资产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成功挂牌,价值突破2亿元。基于这笔数据资产的融资,将重点用于低空经济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场景应用拓展

数据变现方式正不断创新,包括数据订阅、AI分析服务、政府智慧城市项目合作。随着低空飞行器数量的爆发式增长,这些“空中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价值将呈几何级增长。

7、应急保障:生命救援的“空中通道”

在2025年上海MWC展上,中信科移动展示的“5G-A察打一体应急保障平台”代表了低空经济在安全领域的创新突破。该平台以应急通信车为载体,集成通感一体基站、低空管控平台与反制设备,形成“监测-决策-处置”全流程闭环

在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的实战中,该平台30分钟内完成部署,保障上万用户网络稳定,成功拦截多起非法无人机入侵。从监测到处置的全流程耗时不超过5分钟

广东清远北江游船项目则开创了“水空融合”新模式,实现安全防护、物资动态投送、双视角观景和融合监管四大功能。无人机突破固定接收点限制,实现游船移动中的应急物资精准投送。这种“一次投入、多方受益”的模式,为低空经济在应急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变现密码:三大模式与挑战破局

在这些应用场景背后,低空经济的商业模式主要围绕“硬件销售+运营服务+数据增值”三大支柱展开

硬件销售面向政府、企业和高端消费者,包括无人机、eVTOL、通航飞机及配套设备;运营服务通过按次收费(如物流配送)、包机服务(如低空旅游)和订阅制(如企业巡检年费)实现现金流;数据增值则通过数据订阅、AI分析服务和智慧城市项目合作创造持续价值

企业仍面临严峻挑战:eVTOL单机造价数百万元,前期投入巨大;空域开放仍处试点阶段,规模化受限;C端市场尚未爆发,B端依赖政府和大企业订单;资本谨慎导致融资难

破局之道已然清晰:短期(1-3年)聚焦B/G端刚需场景,争取政府补贴,采取轻资产运营模式;中长期(3-5年)则需技术降本、生态合作、培育C端市场


万亿蓝海:人才与技术的赛跑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低空经济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人才缺口也随之显现。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指出:“未来几年,民用无人机领域人才缺口会超过100万。无人机系统工程师、低空交通管制员、飞手培训师等新职业应运而生,无人机表演市场单场百万元的营收创造能力,凸显了产业对人才的渴求。

技术突破将决定产业天花板的高度。5G-A通感一体、北斗导航、数字孪生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正为低空经济构筑坚实底座。《支持低空智联网服务的5G网络规划建设技术规范》作为国内首部相关标准,已为全国低空智联网建设提供了“上海方案”。

低空经济已不再是悬浮在空中的概念,而是与物流、农业、环保、旅游、城市治理等行业深度耦合的现实生产力

随着空域逐步开放、技术持续突破、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一幅由无人机、eVTOL和通航飞机共同编织的立体经济图景正徐徐展开。那些率先找到技术与场景结合点的企业,将在这片万亿级蓝海中占据制高点。

低空经济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飞行器本身,更在于它如何重构传统产业的价值链——这场空中的产业革命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中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图片
精选推荐

低空产业圈|低空链招募

低空经济崛起:这五类人才,正在成为万亿赛道的“抢手货”

低空经济无人机这个六大商业盈利模式你了解吗?

一份低空经济项目商业计划书都需要包含哪些内容

低空经济热潮涌动,企业如何抓住机遇、避开陷阱?

低空经济盈利密码:无人机配送 + 文旅 + 数据变现,这 5 种模式正在颠覆传统

低空经济第一股争夺战:eVTOL企业的上市竞速赛开始了

普通企业入局低空经济都需要做哪些准备

低空经济投资模式全攻略,一文读懂

政策标准化VS产业集群化,2025低空经济五大趋势全解析

低空经济产业公司发展规划与组织架构体系方案

低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规划设计方案(仅供参考)

低空经济产业园规划指南:机巢铺路、空域报备、场景为王

普通人快速入门无人机领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