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配图

一、政策东风:解锁万亿级市场的密钥

低空经济,这个曾经隐匿于云端的 “未来产业”,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落地生根。2024 年《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的实施,首次将 120 米以下空域划设为适飞区,并赋予地方政府部分管理权。政策红利下,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从 2023 年的 5059.5 亿元飙升至 2025 年的 1.5 万亿元,预计 2035 年将突破 3.5 万亿元。


区域试点加速分化
中央空管委首批选定合肥、深圳、成都等 6 城开展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深圳更提出打造 “世界低空经济第一城”,计划建设 5 个垂直起降场并开通跨城物流航线。地方政府则八仙过海:浙江设立 11 个 “先飞区”,内蒙古打造呼包鄂低空经济圈,泉州南安通过 “一核双园三试点” 布局全域空域,获批 360 平方公里飞行权限。


资本密集涌入
全国已设立超千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广州、苏州等地百亿级基金重点投向飞行器制造、空管系统等核心领域。深圳宝安区 2024 年无人机物流飞行量达 25.84 万架次,占全市三分之一,丰翼宝安低空智慧物流运营中心实现 “空地协同” 配送,时效提升 4 倍。

二、技术攻坚:突破产业瓶颈的利刃

低空经济的竞争本质是技术实力的较量。从材料革命到智能控制,每一项突破都在重塑产业格局。


材料创新重构产业基础
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等高性能材料成为核心竞争力。2024 年中国铝合金产量达 1614.1 万吨,同比增长 9.6%,CR10 企业集中度超 50%。碳纤维产能突破 13.55 万吨,长三角、珠三角形成 “技术 + 应用” 双轮驱动格局,吉林碳谷原丝市占率超 50%,成本控制能力全球领先。


核心部件国产替代提速
激光雷达市场规模 2024 年达 139.6 亿元,同比增长 83.9%,预计 2025 年增至 240.7 亿元。电机领域,宗申动力、卧龙电驱等企业主导无人机动力系统,工业电机市场规模 2025 年将达 4074.3 亿元。亿航智能与清华大学共建联合研究院,聚焦中大型 eVTOL 的能源与推进、自动飞行控制等核心技术,其 EH216-S 机型已在西安完成载人试飞,计划 2025 年实现商业化运营。


空管系统智能化升级
深圳构建 “通感一体” 低空智联网,通过 5G、北斗、AI 实现全空域实时监控;上海 - 苏州城际航线引入夜间飞行技术,乘客可在空中俯瞰黄浦江夜景,20 分钟直达双城。西安航天基地启用全国首个 “低空飞行管控中心”,整合气象、导航、应急等数据,实现无人机巡检、医疗配送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资讯配图

三、场景落地:检验商业价值的试金石

技术的价值最终要在场景中兑现。从物流配送、城市交通到文旅融合,低空经济正重塑传统产业逻辑。


物流配送:效率革命的起点
湖北十堰试点无人机山区配送,33 公里路程从 2 小时压缩至 16 分钟,单票成本降至 0.37 元。深圳丰翼无人机开通深莞珠跨城航线,构建 “枢纽 + 网格 + 终端” 三级网络,航空件时效缩短半天,同城配送 2 小时达。行业预测,2030 年无人机配送将占快递市场 10%,规模超 2000 亿元。


城市交通:立体出行的未来
峰飞航空盛世龙 eVTOL 完成跨长江首飞,5 分钟直达两岸,较地面交通效率提升 80%。上海新空直升机开通 “昆山 - 杨浦 - 浦东” 航线,串联长三角低空网络,夜航服务将通勤时间转化为文旅体验。西安计划 2025 年开通航天基地至咸阳机场航线,10 分钟直达,票价 200-300 元,预计年客流量超 50 万人次。


应急救援:生命通道的守护者
泉州南安依托省级应急救援中心,部署 26 台无人机开展森林巡护、水域监测,2024 年累计巡护 200 万公里,电力巡检超 700 小时。深圳宝安中心血站开通 8 条无人机送血航线,2024 年运送血液 4412 公斤,为抢救争取黄金时间。

四、风险防控:穿越产业周期的盾牌

低空经济的高成长性伴随高风险,投资者需警惕三大陷阱。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尽管《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已实施,但空域开放细则、适航审定流程仍存在不确定性。eVTOL 适航取证周期长达 3-5 年,部分企业因技术标准不统一陷入研发停滞。


技术迭代风险
电池能量密度、飞控系统可靠性仍是瓶颈。某无人机企业因锂电池自燃事故导致项目终止,暴露技术验证不足的隐患。建议优先选择与科研机构合作紧密的企业,如光启技术通过超材料无人机实现全机身结构创新,获株洲国资战略投资。


成本控制挑战
无人机物流单票成本虽降至 0.8 元,但初期基建投入巨大。湖北十堰试点项目设备采购、起降点建设等成本达 150 万元,需规模化运营摊薄费用。投资者应关注 “1+N” 商业模式,如丰翼科技在深圳探索 “物流 + 智慧城市服务”,提升边际收益。

资讯配图

五、投资策略:精准布局的指南针

产业链纵向深耕


  • 上游材料
    :聚焦铝合金、碳纤维龙头企业,如闽发铝业、吉林碳谷,受益于航空材料需求爆发。
  • 中游制造
    :锁定 eVTOL 主机厂及核心部件供应商,亿航智能、小鹏汇天订单饱满,宗申动力、卧龙电驱主导电机市场。
  • 下游运营
    :优先选择政策支持明确、场景成熟的领域,深圳无人机物流、西安低空文旅已形成盈利闭环。

区域选择四象限法则


维度
高政策支持
低政策支持
高技术密度
深圳、上海
西安、成都
低技术密度
泉州、十堰
谨慎进入

资本运作路径
早期项目可通过产业基金参与,如西安设立专项基金对无人机采购最高补贴 5000 万元 / 架;成熟期企业则关注并购重组机会,光启技术引入株洲国资后,超材料基地建设加速,市值突破千亿元。

结语:御风而行,决胜低空新蓝海

站在产业爆发前夜,低空经济正从 “概念炒作” 走向 “价值兑现”。投资者需把握政策红利窗口,在技术攻坚、场景落地、风险防控间找到平衡点。当无人机穿梭于城市天际,eVTOL 搭载乘客翱翔云端,这场低空革命不仅是商业机遇,更是人类对空间利用的重新定义。

资讯配图

作为全球低空经济规模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用五年时间将市场规模从 2019 年的不足千亿元推升至 2023 年的 5059.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33.8%。政策东风下,这片万亿级市场正从政策红利期迈向技术深耕与场景爆发的关键阶段。

一、政策破局:从 “限制飞行” 到 “有序开放”

1. 顶层设计重塑空域规则

2024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首次将无人机纳入法治化管理框架。这一被业内称为 “低空宪法” 的文件,明确划分管制空域与适飞空域,将 70% 以上的低空空域开放给通用航空。以深圳为例,其划定的 2100 平方公里适飞空域中,企业可通过 “优翼汇” APP 实现 “一键申请、线上审批”,将传统需要 72 小时的飞行审批压缩至 2 小时。

2. 地方试点打造先行样本

济南作为全国低空经济改革先锋,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将低空经济写入施政纲领。其打造的 “鲲鹏智飞系统” 实现了飞行计划协调、空域管理、应急处置的全流程数字化,使无人机医疗样本运输航线日均运行量突破 20 架次,累计运输试剂超 3000 架次。这种 “政策试验田” 模式正被复制到广东、安徽等 15 个省份,形成 “中央统筹 + 地方创新” 的双轮驱动格局。

二、技术攻坚:突破 “飞起来” 的核心瓶颈

1. 飞行器性能迭代升级

资讯配图

亿航智能 EH216-S 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的出现,重新定义了低空交通标准。这款通过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的机型,采用全备份安全设计,电池能量密度达 400Wh/kg,可搭载 2 名乘客以 130km/h 的速度飞行 35 公里。2024 年 11 月,其在泰国曼谷完成首次载人飞行,标志着中国技术开始主导东南亚市场。而零重力飞机工业研发的 ZG-T6 倾转旋翼飞行器,通过材料优化将自重降低 15%,航程突破 200 公里,为城际物流提供了新可能。

2. 基础设施构建智慧网络

在深圳,美团无人机构建的 “三维物流网络” 已覆盖 53 条航线,累计完成 45 万单配送。其自主研发的 “蜂鸟系统” 可实现千架无人机同时调度,配送误差控制在 0.5 米以内。济南则通过 “数字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将全市划分为 12 个飞行网格,实时监控超 200 架无人机动态,实现 “一图统管”。这种 “天上有云(云端管理)、地上有网(通信基站)、空中有眼(监测设备)” 的立体网络,正在重塑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格局。

三、场景落地:从 “试验田” 到 “聚宝盆”

1. 医疗急救:与死神争夺黄金时间

2025 年 4 月,中船海神公司研制的全球首款 “急救(转运)无人机” 在浙沪完成实战演练。当海上渔民突发心梗时,这架无人机可在 10 分钟内抵达现场,机载急救舱能同步实施除颤、呼吸支持等 12 项生命维持措施,将救治响应时间缩短 60%。济南航空勤务飞行队更构建了 “15 分钟响应、30 分钟就位” 的救援圈,通过直升机与无人机协同,使全市创伤患者死亡率下降 22%。

资讯配图

2. 物流配送:重构城市效率基因

在香港马鞍山,美团无人机穿越维多利亚港,将原本 40 分钟的骑行配送压缩至 8 分钟。这种 “跨海 + 公园” 的复杂场景突破,让香港科学园的白领们首次体验到 “咖啡还冒着热气” 的即时配送。而在阳澄湖大闸蟹产区,顺丰无人机每天往返 20 余次,将刚捕捞的螃蟹 4 分钟内运至中转场,配合冷链航空网络实现 “从湖区到餐桌” 的 24 小时极速保鲜。

3. 城市治理:开启空中监管新时代

济南低空经济发展集团的无人机队,每年完成 3775 公里热力燃气管线巡检,发现隐患数量较传统人工方式提升 3 倍。在深圳,警用无人机搭载 AI 识别系统,可在 10 秒内完成车牌识别与人员追踪,使重点区域犯罪率下降 40%。这些空中 “眼睛” 正成为智慧城市的核心基础设施。

资讯配图

四、实战突围:企业的三大生存法则

1. 构建场景闭环能力

零重力飞机工业的突围路径极具代表性:其 RX1E-A 电动固定翼飞机主攻通航培训市场,ZG-ONE 多旋翼飞行器聚焦低空文旅,而倾转旋翼的 ZG-T6 则瞄准未来城际物流。这种 “产品矩阵 + 场景渗透” 策略,使其在 2024 年实现营收增长 210%。济南低空集团更通过 “无人机 + 医疗 + 巡检 + 教育” 的多场景协同,形成可复制的 “济南模式”。

2. 破解适航与成本困局

亿航智能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其 EH216-S 通过 “模块化设计 + 冗余系统”,将适航认证周期缩短至 18 个月,成本较传统直升机降低 70%。而顺丰丰翼科技则通过 “电池租赁 + 航线分包” 模式,使单架无人机日均运营成本降至 300 元,较传统物流车降低 55%。

3. 抢占基础设施制高点

美团无人机在深圳部署的 200 余个起降点,已形成覆盖核心城区的 “低空配送网络”。这种 “先建网络后拓场景” 的策略,使其在 2025 年获得香港首批低空经济沙盒资质时,能迅速开通跨海湾航线。济南 “优翼汇” APP 则整合飞行审批、设备租赁、培训服务等 12 项功能,成为企业进入山东市场的 “入口级工具”。

资讯配图

五、未来战场:万亿市场的终极对决

1. 技术革命催生新物种

2025 年,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将在深圳试飞,续航时间突破 5 小时;2026 年,亿航智能 VT-30 复合翼飞行器将投入运营,航程达 300 公里,彻底改写城际物流规则。这些技术突破正在孕育千亿级细分市场。

2. 跨界融合重构产业生态

当无人机配送遇见新能源汽车,顺丰在深圳试点的 “无人机 + 换电站” 模式,使每单配送碳排放量下降 82%;当载人飞行器遇见智慧城市,亿航智能与合肥合作的 “空中交通指挥中心”,可实时调度 200 架飞行器,缓解地面 30% 的交通拥堵。这种 “航空 + X” 的化学反应,正在创造无限可能。

结语:飞向天空的新动能

站在 2025 年的节点回望,低空经济已从政策文件中的概念演变为改变城市肌理的现实。当顺丰无人机穿越城市天际线,当亿航飞行器载着乘客掠过珠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一个产业从 0 到 1 的蜕变。对于企业而言,这既是机遇的蓝海,也是实力的试金石。唯有那些真正理解政策逻辑、深耕技术细节、洞察场景需求的先行者,才能在这场天空争夺战中笑到最后。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中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公开数据、资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以上仅供参考学习交流,不做投资建议)

精选推荐

掘金千亿蓝海:低空经济三大盈利模式全解析
低空经济创富指南:普通人抢占万亿风口的实战策略
低空经济产业公司发展规划与组织架构体系方案
低空经济产业链全拆解:千亿市场如何从“图纸”飞入现实?
深度解读低空经济:万亿级新蓝海,如何重构城市天空与产业未来?
百万人才缺口下的机遇:低空经济公司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低空经济:国家为何全力布局这一战略新赛道?
无人机培训机构与院校合作培训飞手整体运营方案

低空创业避坑指南:政策红线、资金链与供应链生死局

无人机青少年研学整体运营服务方案

无人机培训机构与院校合作培训飞手整体运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