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SU7官方交付周期长达39-42周的背景下,郑州一家二手车行却陈列着30余台“零公里”小米SU7,行驶里程仅4-5公里,且宣称“两小时内完成过户”。

这一反常现象揭开了新能源汽车市场供需失衡下的灰色产业链,更将“零公里二手车”这一隐秘操作推向台前。

据懂车帝实地调查,该二手车行展厅内整齐停放着小米SU7标准版、Pro版及Max版全系车型,表显里程大都未超过5公里,部分车辆甚至未撕除车身保护膜。

销售人员直言:“这些车都是近期交付的订单,我们加价从等不及的消费者手中收购,再原价或微幅溢价转卖,客户省去40周等待时间,我们赚个‘辛苦费’。”

这一模式精准切中市场痛点。小米SU7自上市以来,订单积压严重,交付周期一再延长,部分配置车型甚至排至2026年。而二手车商通过收购近期交付订单,将官方渠道的“期货”变为“现车”,形成了一条游离于官方体系之外的交付链条。

“零公里二手车”并非新生事物,但其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结合正衍生出新变种。根据行业惯例,此类车辆通常源于三类渠道:

经销商冲量车:为完成厂商考核任务,4S店提前上牌虚增销量,后续作为二手车出售;

消费者转单:购车者因等待周期过长或资金问题,将已匹配订单转卖;

政策套利车:利用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地方补贴等政策,通过二手车交易规避限购或获取额外补贴。

在小米SU7案例中,二手车商更倾向于第二种渠道。销售人员透露,其收购的订单多为“1-4周”“3-5周”即将交付的短期订单,车辆从交付中心直接运至展厅,全程未进入消费端使用环节。

面对这一现象,小米汽车直营店售后明确否认与二手车商存在合作,并警示消费者:“此类交易存在法律风险,若原车主中途反悔,买家可能面临钱车两空,且无法享受官方质保服务。”

法律人士指出,根据《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车辆过户需完成交付手续,而“转单”行为实质是合同权益转让,若未告知车企,可能被视为违规操作。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二手车商可能通过伪造交付手续、套取地方补贴等方式牟利,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

然而,这种“现车代购”模式正冲击正常市场秩序。一方面,其加剧了官方订单的囤积居奇;另一方面,若二手车商大规模套取地方补贴,可能引发政策套利风险。

目前,商务部已联合多地主管部门召开闭门会议,研讨规范零公里二手车交易,防范补贴资金被滥用。

对于急于提车的消费者而言,零公里二手车或许能解燃眉之急,但背后的法律风险与权益隐患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