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后,FSD重走特斯拉老路!
- 2025-07-28 08:18:00
2018年签约、2019年上海超级工厂落地,特斯拉这条“鲶鱼”猛地扎进中国新能源市场。彼时国内车企依赖补贴度日,续航300公里就算“高端”,某车企一年拿12亿补贴却造不出像样的电池管理系统。
特斯拉用Model3把售价压到30万内,倒逼比亚迪加速刀片电池研发,蔚来建成换电站网络,小鹏死磕自动泊车算法。
当补贴退坡,曾靠政策红利存活的200多家车企陆续退场,剩下的玩家在技术竞赛中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份额从2019年的33%跃升至2024年的60%。
2025年7月,特斯拉FSD无意中重走了特斯拉超级“鲶鱼”的老路,不过这次倒逼的是中国车企的L2辅助驾驶:特斯拉FSD正以相似的“鲶鱼”姿态,搅动中国辅助驾驶市场的格局。
7月,懂车帝对36款热门车型的辅助驾驶系统展开实测,结果撕开了行业的“遮羞布”:近半数车型在高速事故场景模拟中通过率为0,甚至有车型连基础的自动避障都无法完成。
而特斯拉Model3凭借7个摄像头的硬件配置,在高速测试中以5/6的通过率拿下第一,其搭载的FSD系统即便缺乏本地数据支撑,仍展现出稳定的场景应对能力。

过去的2年时间,在智能驾驶宣传热潮中,诸多车企为抢占市场,肆意夸大智驾功能。将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高阶智驾”,鼓吹“全程零接管”。直至事故频发,引发公众关注,工信部紧急出手,4月明确禁止使用“自动驾驶”“高阶智驾”等表述。

7月23日,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明确划定红线:所有在售车的“智驾”均为辅助驾驶,驾驶员是责任主体,撒手不管出事将面临处罚甚至刑责。
政策收紧的背后,正是FSD引发的技术比拼与市场教育倒逼行业规范。
学界对此保持冷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鲁光泉教授指出:“过度宣传辅助驾驶安全性反而有害,应该清晰告知用户其局限性。”他强调,L2级辅助驾驶要求驾驶员全程“眼不离路、手不离盘”,事故责任默认由驾驶员承担,除非能证明是产品缺陷所致。
岚图汽车CBO、销售公司总经理邵明峰的观点颇具代表性:“测试照出了行业共性瓶颈,高速避险、非标障碍物识别能力亟待提升。”这或许正是FSD带来的最大价值——挤掉“自动驾驶”的宣传泡沫,让行业重新聚焦技术本质。
从新能源汽车普及到智能驾驶升级,特斯拉似乎总能精准踩中行业变革的节点。FSD这条“新鲶鱼”的游动,正在让中国辅助驾驶市场告别“PPT竞赛”,进入实打实的技术比拼阶段。而最终受益的,将是那些既能享受到技术进步,又能清晰认知安全边界的消费者。
有车圈知名人士说懂车帝的驾驶辅助系统测试,与“海量的媒体和用户测试结果不符,与公众的认知严重偏离”,是在“给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中国汽车工业泼脏水”。
和“泼脏水说”相比,电车Daily倒更认同知名汽车博主“三刀”老师的说法:懂车帝辅助驾驶测试成绩汇总,网友争议非常大,不太敢相信第一名是特斯拉。其实没什么好不信的,FSD在中国水土不服,不代表车辆避障能力不行啊。还有群里疯传的“消失的前车”,你可以拿出证据来说他不严谨,但我敢说这个测试造假的概率几乎为零。


此外,电车Daily认为,从系统测试结果来讲,如果动机来自于“搞钱”,那么从“第一名”特斯拉处获得“赞助”的几率可以说是所有参与测试车企品牌中最小的:如果说从某主打智驾车企品牌处获得“赞助”的难度是一张小学毕业的数学试卷,那么从特斯拉处获得“赞助”的难度不亚于高中奥赛竞赛题目!
懂车帝测试结果虽难撼动整体智驾布局,但特斯拉FSD的稳定表现,像一盆冷水浇灭了行业虚火。此前车企把智驾吹成“万能钥匙”,销售话术里“解放双手”成标配。
如今FSD用扎实数据证明,智驾核心是安全而非噱头。消费者开始较真,倒逼车企从浮夸宣传转向技术深耕。即便部分企业还在玩话术游戏,但市场已清醒——那些拿不出实测数据的“智驾黑科技”,正在被用户果断划进“智商税”清单。
在30多度高温持续烘烤大半个中国的这个七月,特斯拉FSD“让智驾降温”。相信这次也将像2019年上海引入特斯拉一样,FSD这条“鲶鱼”,终将催生出更强中国车企智能驾驶体系。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