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赞助谁都可以!除了国足!
- 2025-07-25 11:54:18
近日,比亚迪的两则赞助动态在舆论场引发截然不同的反响。
有消息称比亚迪计划赞助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下称“国足”),消息一出便遭遇全网反对,最终比亚迪暂停了这一合作计划。
几乎同一时间,比亚迪官宣成为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全球汽车合作伙伴,评论区却一片叫好。
这种舆论反差耐人寻味。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近年来在体育赞助领域动作频频,从乒乓球世界杯到F1车队,合作范围覆盖多个国际赛事与知名俱乐部。其选择赞助对象的逻辑,往往与品牌全球化布局、赛事影响力及受众匹配度紧密相关。
据内部人士透露,比亚迪与“中国之队”的合作计划本意在于支持中国足球青训,五年投入7500万元,核心用于年轻球员留洋培养,旨在通过“留洋计划”将有潜力的年轻球员送往足球发达国家接受青训锤炼。
这一举措直击中国足球青训体系的短板——本土青训环境的局限导致不少好苗子错失成长关键期,留洋成为弥补差距的重要途径。
然而,这一善意计划却因部分别有用心的势力动用水军,刻意煽动“抵制国足赞助商”的非理性声浪而陷入停滞。他们利用公众对足球专业领域的信息差,将对成年队成绩的失望转嫁到支持青训的企业身上,试图扼杀社会力量参与青训的积极性。最终,比亚迪无奈暂停了与国足的合作计划,成为这场舆论风暴中的无辜受害者。

国际米兰作为意甲传统豪门,在全球拥有庞大球迷基础,竞技成绩稳定且商业运营成熟。此次合作被业内视为比亚迪深耕欧洲市场的重要一步——通过足球这一全球通用语言,强化品牌在欧洲消费者心中的存在感。
而球迷对这一合作的认可,本质上是对“优质赛事IP+实力企业”组合的期待。

反观国足,近年来竞技成绩持续低迷,多次错失国际大赛资格,加之管理层面的争议不断,使其在公众心中的信任度跌至谷底。
消费者反对比亚迪赞助国足的核心逻辑在于:企业营销费用应投入到能产生正向价值的领域,而国足当前的形象与成绩,难以与赞助商品牌调性形成正向联动,甚至可能引发“资金错配”的质疑。
这种“赞助谁都可以,唯独国足不行”的舆论倾向,实则是公众对国足恨铁不成钢的情绪投射。
当企业基于市场逻辑做出赞助选择时,公众用脚投票的态度,恰恰反映出对国足成绩与职业形象的失望。
对于国足而言,若想重新获得市场认可,唯有以成绩为突破口,重塑公信力——毕竟,没有哪个品牌愿意长期绑定一个缺乏竞争力与正能量的IP。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