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特斯拉发布最新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总营业收入为418亿美元,同比下滑11%,其中第二季度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滑12%。这是特斯拉10年来季度营收最大跌幅。

净利润方面,上半年同比大跌30%,仅为23.27亿美元,去年同期为33.48亿美元。第二季度净利润为11.72亿美元,同比下滑20.7%。

资讯配图

截至2025年6月30日,特斯拉现金储备为368亿美元,但自由现金流仅为1亿美元,显示出公司运营压力加大。

财报显示,特斯拉汽车业务是主要拖累因素。上半年汽车营业收入306亿美元,同比下滑18%,其中第二季度166.61亿美元,同比下滑16%。上半年交付新车72.08万台,同比下滑13.2%,二季度交付38.4万辆,同比下滑13%。

资讯配图

特斯拉将业绩下滑归因于美国关税政策变化及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尤其是汽车交付量、平均售价和监管信贷收入下降。

特斯拉CEO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正处于“不寻常的转型期”,并指出美国电动汽车销售激励政策取消可能带来“好几个形势严峻的季度”。

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大而美”法案,决定自2025年9月30日起终止7500美元的新车购置税收抵免政策,这直接影响了特斯拉的需求。

马斯克还透露,8月底下的订单可能无法享受税收抵免,特朗普的政策和关税将损害需求。

中国市场作为特斯拉的重要市场,上半年销量也出现下滑,同比下滑5.4%,为26.34万辆,去年同期为27.83万辆。其中,Model Y销量17.15万辆,在国内车型中排名第三,被吉利星愿和比亚迪海鸥超越,但仍是畅销SUV;Model 3销量9.19万辆。

面对中国市场压力,特斯拉开始推进车型更新与优化,计划推出加长版Model Y,这是一款六座车型,预计秋季上市。此外,特斯拉还计划在美国工厂生产更实惠的车型,下半年量产全新紧凑型SUV,或为传说中的平价车型Model Q。

此次财报显示,特斯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净利润的大幅下滑及自由现金流的缩水,反映出公司在全球经济波动下的脆弱性。尤其是美国政策的突然变化,让特斯拉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市场策略。在中国市场,尽管特斯拉推出了新车型,但竞争加剧,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重视程度提高,特斯拉能否扭转颓势仍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