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据某二手车平台数据显示,在不足24小时的时间里,该平台上流通的二手小米YU7数量从90余辆迅速增至107辆,这一数字还不包括已经交易成功并下架的车辆。

资讯配图

到了7月26日晚21时30分,该平台“0公里二手”小米YU7的登记数量更是达到了155辆(不含已交易数量)。短短4天内,数量增加了44.86%,日均增加11.24%。

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在二手车市场实属罕见。

从价格方面来看,这些“0公里二手车”小米YU7均为Max版本,报价区间为35.7万到39.98万不等。小米汽车官网报价,小米YU起售价为32.99万元,“0公里二手车”小米YU7溢价明显。

资讯配图

在小米YU7“0公里二手车”流通热潮背后,隐藏着补贴套利的行业隐忧。

这些准新车虽为急于提车的消费者提供了捷径,但部分车源报价较官方补贴后价格存在隐性溢价。

按照现行政策,小米YU7作为合规新能源车享受国补与地方补贴,而二手准新车已透支补贴福利,购车者需支付包含补贴在内的转让价,实际成本反高于正常购车。这种模式为黄牛和车主创造了套利空间:以补贴后价格购车,再通过二手车渠道溢价转让,短短数日即可赚取差价。

业内关注的是,若传闻中“半年内转手新能源车收回补贴”的政策落地,将直接击中套利链条。

一旦补贴收回机制启动,二手车商需补缴此前享受的补贴款,利润空间将大幅压缩,或从根本上遏制这类异常流通现象。

目前,政策风向与市场反应的博弈,正成为新能源汽车流通领域的新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