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北脑一号”脑机接口5例患者植入、深圳首家公立医院脑机接口临床转化中心在市二院成立、脑际医疗/Sinaptica新进展
- 2025-06-21 15:48:27
新京报报道,6月19日,记者从“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活动中获悉,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和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已完成国际首批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无线全植入脑机系统的人体植入,进入临床验证阶段,目前已完成5例患者植入,为脊髓损伤、脑卒中、渐冻症患者实现运动和言语功能的替代和康复。

“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
脑机接口是典型的跨多学科复杂集成系统。北京市依托优越的跨学科科研与临床资源生态,启动“智能脑机系统增强计划”,由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牵头,成立芯智达公司,聚焦高通量全植入脑机接口这一国际前沿领域,以工程化方式快速推进研发,成功推出“北脑一号”和“北脑二号”两套智能脑机系统,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今年2月27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为一位四肢截瘫患者完成首例 “北脑一号” 智能脑机系统手术植入,该系统含 128 通道柔性高密度薄膜电极,通过手术贴敷于患者颅骨内、硬脑膜外,可收集神经电信号并无线传输至体外机。如今距离手术完成已超过3个月,患者除了能够用“意念”控制机械臂、电脑光标外,上肢也逐步呈现康复进展,能够完成术前不能完成的一些手部动作,例如手指捏放玻璃弹珠等。
3月5日,渐冻症致言语障碍患者在宣武医院完成手术植入,为国际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中文言语解码临床试验。术后出院前可解码输出近百个常用语句,出院后开展开放集词句解码,有望重建交流能力。5月16日为胸椎段脊髓损伤致下肢瘫痪患者植入 “北脑一号” 及脊髓电刺激装置,经脑控康复训练,患者大小便功能改善,下肢近端肌肉肌力提升。
下一步,“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将完成正式注册临床试验。
和“北脑一号”半侵入式不同的是,“北脑二号”开发的是侵入式的入脑电极,其植入式电极采用柔性材料,极大降低对大脑产生的损伤,确保信号长期稳定采集。去年,“北脑二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非人灵长类对二维运动目标的脑控拦截;今年,这套设备也有望升级为“无线版”,制作原型机,并有望于明年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详情参见文末链接。
南方都市报报道,6月20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机接口临床评估与转化中心暨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 正式成立。作为深圳公立医院体系中首个聚焦脑机接口技术临床转化的专业平台,其将构建医研产融合高地,加速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病床边,助力神经疾病患者通过神经科技重塑功能,让 “大脑控制机器” 的科幻场景逐步成为治病救人的现实。

@深圳大件事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曾晖表示,此次中心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打造一个“临床牵引型”的科研平台。通过一体化手术室、癫痫病房和康复单元等基础设施,推动脑机接口从术前评估、术中应用到术后康复的全流程数据采集与标准化管理,为“科研型全数字化科室”建设探索新路径。“中心未来将主动牵头多中心临床研究、推动行业标准制定,为深圳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脑机接口转化的深圳模式。”
作为脑机接口临床评估与转化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任力杰详细介绍了中心规划与重点任务:设立BCI临床研究单元、搭建AI算法平台与脑信号采集系统、培育“医+工+研”复合型人才梯队、与企业共建联合试点项目,以及完善伦理审批和安全管理流程。同时,中心还部署了一体化病区及神经康复平台,构建“患者入院即采集、治疗过程可追踪、康复数据能反哺”的闭环式转化路径。他表示:“我们希望这里不仅是技术试验场,更是推动脑机接口走向规范化、普惠化应用的‘深圳样板’。”
市二院功能神经科主任蔡晓东指出,中心将重点推进临床试验、AI意图解码、产品验证与人才培养等工作,建设以数据驱动、转化导向为特色的临床科研平台。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王立平所长表示,中心的落成标志着深圳在脑机接口领域初步建立起“基础研究—临床验证—产业转化”的通路,有望成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在神经科技领域的实践范例。
微灵医疗首席科学家李骁健博士则现场分享了植入式脑机接口在运动功能重建方面的研究进展。国家神经调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专家袁媛指出,近年来国产脑深部电刺激(DBS)和脑机接口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部分设备已实现临床应用和国际认证,逐步形成闭环控制能力。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计划的重要承载平台,该中心的成立不仅标志着深圳脑机接口技术进入临床转化“深水区”,也将为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高地提供重要支撑。
企业进展
脑际医疗(柔性植入式BCI | 产品研发)
动脉网6月19日报道,在6月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成果大会上,重庆脑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脑际医疗)作为重庆市重点推荐的脑机接口创新企业,携自主研发的“高通量柔性电极阵列脑机信号采集分析设备(渝启星001)”惊艳登场。该创新产品不仅向全球展示了中国企业在神经科学和脑机接口领域的硬核技术实力,更展示出中国西部在脑科学未来产业中的创新活力。
脑际医疗作为一家专注于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高科技企业,其团队的核心成员均来自国内外顶尖院校。同时,公司也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德国莱布尼茨神经科学研究所、重庆大学、北京大学、广西大学以及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通过整合全球顶尖科研资源,加速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创新与成果转化。
基于医工交叉团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脑际医疗在本届科技盛会上展出的高通量、低功耗、柔性电极脑电采集分析系统——渝启星001系统,集三大核心技术于一体,重新定义神经信号采集与分析标准,即超细柔性电极技术、航天级芯片赋能和AI智能解码与调控。

@脑际医疗
脑际医疗目前已形成从脑电分析到神经调控的全链条产品矩阵,研发的高导联数字脑电图机即将推向市场,癫痫侵入式精准调控设备正在开展临床测试,阿尔茨海默病脑电早期筛选设备将于近期落地推广应用。
Sinaptica Therapeutics(rTMS、神经调控、阿尔茨海默病 | 临床数据)
Businesswire 6月18日报道,Sinaptica Therapeutics公司是一家临床阶段的公司,致力于开发一类新型个性化神经调控疗法,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原发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该公司今日宣布,发表于一篇综合评论文章,对相关证据进行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总结,将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定位为一种基于科学、非侵入性的阿尔茨海默病(AD)治疗策略。文章借鉴了基础模型以及最新的临床和动物实验数据,阐述了rTMS如何在分子、细胞、突触和全网络等多个层面调节生物系统,以应对神经退行性变的核心机制。

无创rTMS神经刺激和EEG记录 @Sinaptica
该出版物回顾了支持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基本作用机制的证据。rTMS从微观分子层面到宏观网络层面都发挥着深远的影响。通过激活受刺激神经网络内不同的突触前和突触后结构,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各种细胞和分子成分。这些影响通过以下方式共同作用,以稳定和改善大脑功能:
• 强化神经元结构 - 上调神经营养因子,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从而导致神经元结构变化,例如通过树突棘的重塑。
• 强化突触 - 通过增加多巴胺能、谷氨酸能和γ-氨基丁酸(GABA)能通路的产生和敏感性,调节神经递质回路。
• 神经炎症 - 通过减少小胶质细胞激活和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来减轻神经炎症,例如通过促进谷氨酸的重摄取。
• 淀粉样蛋白 - 可能通过中断过度兴奋的恶性循环来对抗β-淀粉样蛋白的过度产生和毒性聚集。
• tau蛋白 - 可能通过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通路减少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和积累。
• 清除 - 可能增加类淋巴系统对毒性蛋白的清除。
随着该领域朝着更加个性化和机制独特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方法发展,Sinaptica的研究人员认为这篇综述为研究人员、临床医生和创新者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参考点,也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提供新范式,推动从 “神经刺激” 向 “网络调节” 转变,强调了系统层面干预AD的重要性。
*图文来自网络侵删;限于篇幅对于脑机接口和神经技术领域的资讯有所筛选和概括,如需了解更多更及时相关领域资讯,请扫码底部二维码加入“脑机接口”知识星球了解。
近期临床招募信息:
参考:
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50343724129836.html
http://u5a.cn/YTY9n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617870206/en/Publication-in-Alzheimers-Dementia-Elucidates-Multimodal-Mechanism-of-Action-Underpinning-Promising-New-Neuromodulation-Therapy-for-Alzheimers
https://sinapticatx.com/science/
获取最新脑机接口行业资讯/详细资料,欢迎加入: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