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不错过任何一篇干货文章!


2025 年 4 月,美国政府以 “国家安全” 为由叫停英伟达 H20 芯片对华销售。这一禁令对英伟达造成重创,据《市场观察》数据,公司因此减记 55 亿美元资产,毛利率骤降至 58%,直接损失约150 亿美元营收,美国税收也可能减少 30 亿美元。重压之下,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 5 月公开坦言 “额外禁令非常痛苦”,道出了企业在政治博弈中的无奈。

短短三个月后,政策风向骤变。7 月 15 日,黄仁勋在北京高调宣布,H20 芯片已获美国政府批准重启对华出口,同步推出面向中国市场的 RTX Pro 新显卡。这场看似突兀的 “全面松绑”,实则是多重因素交织的必然结果。

美国白宫 AI 主管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表示:“不能把整个中国市场拱手让给华为。” 他的表态揭示了禁令松绑的战略本质——通过允许性能受限的 H20 进入中国,维持英伟达的市场存在感,挤压华为等中国企业的生存空间。

这一策略的出台,源于 H20 芯片已丧失技术优势的现实。作为 2022 年 9 月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 “特供版”,H20 基于与 H100 相同的 Hopper 架构,但性能被大幅阉割:其 FP16 算力仅 148 Tflops,仅为 H100(989 Tflops)的六分之一,甚至落后于华为昇腾 910B(560 Tflops)、寒武纪思元 590 等国产芯片。萨克斯坦言:“我们不会出售最先进的芯片,但英伟达能凭借这款性能稍逊的产品争夺大部分市场份额。”

在萨克斯看来,全球 AI 芯片市场正进入 “非此即彼” 的决战阶段:“五年后,如果 80% 市场由英伟达等美国企业占据,说明我们赢得了 AI 竞赛;反之,则是我们输了。” 他多次警告,华为 CloudMatrix 机架级解决方案已具备与英伟达抗衡的能力,中国本土替代方案正威胁美国技术霸权;若美国对盟友过度限制 AI 芯片出口,反而会倒逼全球转向中国技术。这一判断与黄仁勋的观点不谋而合,即如果美国芯片不向全球市场供应,中国最终将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国产芯片虽在性能上超越 H20,但受制于 CUDA 生态的高迁移成本,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英伟达产品。美国此时解禁 H20,正是试图以 “性能妥协” 换取 “生态壁垒” 的延续,通过维持市场份额延缓中国本土替代进程。这场从禁令到松绑的转折,本质上是美国在技术优势减弱背景下,对全球 AI 芯片主导权的战略再布局。

诚邀汽车电子工程师

微信添加“helloeeworld2”管理员为好友,备注:TI汽车,即可加入TI汽车技术交流群,和汽车行业圈内工程师,或者对汽车行业感兴趣的网友交流。

图片

扫码添加,备注:TI汽车,入群交流。


· END ·


欢迎将我们设为“星标”,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消息。

关注EEWorld旗下订阅号:“汽车开发圈”

回复“DS”领取《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完整版资料


扫码添加小助手回复“进群”

和电子工程师们面对面交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