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链”巨头,进军具身机器人!
- 2025-06-28 12:40:37
加入高工人形机器人行业群,加微信:13692257554,出示名片,仅限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

深圳福田总部一场发布会上,精密制造龙头领益智造悄然完善其商业叙事。
这家常年隐身于苹果、华为供应链背后的隐形冠军,在以“三位一体”战略为核心的机器人战略发布会上,不仅展出了覆盖工业、医疗、家庭等场景的九款机器人应用落地场景,更在16家机器人产业链龙头的见证下,宣告其从消费电子赛道向万亿级具身机器人市场强势跨界。
从“精密制造”
到“具身智能硬件标准定义者”
All in具身智能硬件——领益智造的选择堪称“激进”。
公司目标直指全球TOP3制造商,其对机器人业务的定位是“三位一体”的具身智能,即专注核心零部件、总成研发设计;打造全方位硬件服务;以及,为机器人提供完备的工业应用场景落地开发。
作为苹果供应链老将,领益智造已从最初的模切小厂成长为精密制造巨头。如今,它正试图将消费电子领域的精密制造能力复刻到人形机器人领域。这一底气来自四大核心优势:全面的工艺制程、深厚的自动化积累、丰富的应用场景、领先的全球化布局。这些能力在过去近二十年的消费电子制造中已得到充分验证。
在核心零部件、总成研发设计方面,领益智造对具身智能硬件业务做出了清晰的规划。
公司表示,将打造全球化、全工艺的零部件加工、组装超级工厂,可提供丝杠、减速器、关节、整机硬件ODM等一站式服务的核心零部件、模组服务,产品矩阵形成“百货市场”,并实现综合降本可达50%以上的系统性、全链路的“瘦身中心”。
“瘦身中心”的计划可谓极具野心,这恰恰击中行业痛点——过高的成本正是限制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一大障碍。“我们想把成本至少降一半。”领益智造董事长兼ceo曾芳勤透露。作为苹果供应商积累的精密零部件大规模量产与成本控制能力,正是破解机器人核心部件高成本难题的关键。
基于领益智造多年来在产业链垂直整合的积累,其掌握了从材料开发到多种工艺制程复合的能力,可提供涵盖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碳纤维、陶瓷纤维、玻璃纤维、Peek、磁材、电池屏蔽、散热、防水等多种材料开发服务;同时可提供模切、冲压、CNC、阳极、电镀、注塑、压铸、锻造、3D打印、MIM、Softgoods加工、组装等工艺加工及开发服务。
在工业应用场景落地开发方面,领益智造拥有全球58个制造基地,覆盖消费电子、汽车、医疗等多个领域,为其机器人业务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发布会上,官方表示,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搭建五大真实训练场景,完成数种应用落地开发的数据采集,目标是在未来实现100+工艺真实训练场,集成多本体、多任务、高价值数据。
通过构建"核心零部件研发+硬件总成服务+工业场景落地"的铁三角模式,领益智造正试图将过去近20年积累的精密加工经验,转化为机器人时代的底层竞争力。归根结底,“All in”的终极目标,是领益智造立志要做机器人硬件制造标准的定义者。
“(具身智能硬件)现在远还没有到标品化的阶段,这就是领益智造的价值所在。”领益智造副总裁、机器人业务负责人杨新宇指出,基于过往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基础,领益智造拥有完善的加工标准、产品标准、质量标准、检测标准,如今也正思考如何把这些标准引导去机器人行业。
“如何把这些标准嫁接在机器人行业,制定出一套行而有效的标准,然后引导这个行业按照这个标准一起来往前推进,这是我们要做的。”杨新宇说。
机器人家族首次亮相,野心远不止于硬件
这一波人形机器人爆发的热潮始于2023年底,与之不同的是,领益智造早在2009年就已经布局机器人市场,最初以工控机器人为起点进行技术迭代。
截至目前,领益智造已经拥有伺服电机、减速器、驱动器、运动控制器等人形机器人执行层的核心技术,并为人形机器人客户提供头部总成、灵巧手总成、四肢总成、高功率充电和散热解决方案等核心硬件。
2024年业绩显示,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实现442.11亿元,同比增长29.56%;其中在AI终端制造领域,领益智造去年全年营收407.31亿元,同比增长32.75%。
此次发布会上,领益智造首次完整展示了其在具身智能应用落地开发层面的最新成果,这些机器人覆盖工业、商业、服务等多元场景,部分为领益智造基于合作伙伴的通用机器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其中:
通用人形机器人“行者”,双足采用拟人设计,全身拥有40+主动自由度,适用于工业生产、商业场景及家庭服务等多场景;
工业重载标杆“磐石”机器人,机身重230kg,单臂负载10kg,重复定位精度达0.05mm,适用于金属折弯、重型组装;
精密制造机器人“领珑”,采用轻量化设计,重复定位精度达0.03mm,主要应用于精密电子组装与AOI光学检测;
柔性运动典范“领跃”,搭载3D视觉引导+七轴双臂,支持15°以内坡度通行,适用于智能巡逻与物流打包;
社交能手“Aimas”, 基于智元的A2机器人进行二次开发,其采用类人交互设计,高噪拾音准确率达96%,主打展厅接待与企业服务;
聚焦家庭陪伴的“灵识”,是基于智元灵犀X1开发的一款机器人,采用33kg轻量化结构,能实现多模态交互;
多面手“灵溯”,则是基于智元的A2D机器人开发,采用身高可升降、双臂六维力传感的特殊设计,在数据采集方面优势突出,主打工、商两用。
物流搬运的高效行家轮式机器人,同样基于智元的A2W机器人,搭载单臂7自由度的双臂协同,适用于高精密、大负载的抓取/放置/搬运、插接。
区别于单纯的硬件供应商,领益智造正悄然布局“硬件+数据”双轮驱动。据介绍,现场展示的机器人大多装配了由领益智造开发的减速器、七轴仿生手臂、关节模组等核心零部件,同时还搭载了领益智造开发的落地应用场景数据库、多模态感知系统。
领益智造高级工程师袁强强调,在生产技术与硬件制造之外,数据资产正成为机器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领益智造将通过丰富的机器人应用场景,打通具身智能数据采集、沉淀、应用全流程,为人形机器人公司赋能。
三足鼎立,必有具身机器人
当前机器人本体公司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领益智造作为核心硬件供应商,在选择机器人本体企业进行合作方面的考量,同样引发关注。
这场发布会的参会名单也“暗藏玄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优必选、智元新创、众擎机器人、越疆机器人、傅利叶、汇川技术、强脑科技、灵初智能、绿的谐波、仙工智能、睿尔曼智能、腾讯云等16家产业链企业集体站台,其中既有国家队科研机构,也有估值百亿的独角兽,更有核心零部件头部供应商。
此次亮相的机器人家族中,部分正是基于其中几家企业的机器人进行二次开发。这种跨界的联盟形态,似乎也说明领益智造正编织一张覆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网络。
领益智造高级副总裁蒋萍琴表示,和各家的合作基于各方的优势出发。比如,和智元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材料和本体的结构件方面,领益智造的优势,正是做零部件的配件。
据了解,领益智造也与创新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领益智造将为创新中心提供硬件服务,并为其开放机器人应用场景,供机器人开展场景化训练与测试、通用数据集建立等用途,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发展。
近期,双方已进一步加强合作,同时,领益智造正在为创新中心的机器人提供关键零部件。
此外,领益智造还向多家具身智能头部企业开放了全球58个制造基地的工业制造场景应用,有搬运、装配、上下料、质检、巡检、包装及特殊领域和前台服务、接待讲解等上千个细分场景落地。
按照领益智造的规划,具身机器人将与其消费电子、汽车业务构成“三足鼎立”。
对于盈利预期,管理层展现出战略定力。曾芳勤认为,人形机器人现阶段的发展相当于早期大哥大通信的时代,而大哥大到智能手机阶段的进化横跨了十多年。“所以我们是抱着长跑的想法去做的。”
这种底气来自其主营业务的持续造血能力——公司计划用消费电子业务的利润支撑机器人研发,领益智造正持续对该业务的设备、产线进行大幅投入,今年以来,光是研发人员就新增了1000多名。
“对于机器人,我们打算长期投资,就用现有的业务,去养未来要高度增长的业务。”曾芳勤说。
这场发布会更像是领益智造的二次创业宣言,看似跨界冒险的战略,实则是中国制造基因的又一次进化,某个真正属于国产智能制造的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