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近期,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承建的100万千瓦/ 600万千瓦时电源侧电化学储能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这一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电源侧电化学储能工程,不仅是我国新能源储能领域的里程碑事件,更彰显了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应用上的领先实力。

察右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平均海拔 1700 米的高原地形赋予了这里独特的能源禀赋,即年日照时数高达3014小时,常年盛行的季风更是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然而,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一直是制约其大规模并网的瓶颈,大量风电、光伏电力因无法及时消纳而被迫弃风弃光。此次开工的储能项目,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举措。

此次项目的核心为1200台容量为5.016兆瓦时的磷酸铁锂储能电池舱配合4台220千伏主变压器及新建的220千伏输电线路,形成一个巨型电力缓冲池。

这些电池舱如同一个个标准化的能源集装箱,通过系统化布局,构建起总容量达600万千瓦时的储能体系。这意味着在满负荷状态下,该项目每小时可输出100万千瓦电力,足以满足一座中等城市的基础用电需求。

技术上,该项目也实现了多项突破。其采用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不仅具有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的特点,更通过创新设计将变流升压系统与能量管理系统深度融合,形成了一套智能高效的能源调控体系。

这套系统既能独立参与电网调频调峰,在用电高峰时释放储备电力,在低谷时储存富余电量,实现电网负荷的削峰填谷;又能主动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通过精准的能量管理为新能源电站创造额外收益;同时,其容量补偿功能还能为电网稳定提供可靠支撑。

项目建成后的效益将辐射整个华北能源网络。据测算,其年调峰能力将达到21.6亿千瓦时,相当于2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这意味着,原本可能被浪费的风电、光伏电力将被充分利用,乌兰察布新能源基地的弃风弃光率有望大幅下降,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将显著提升。

对区域发展而言,这个超级储能站将为内蒙古电网注入强大的灵活性调节能力。随着我国双碳目标推进,华北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持续增长,电网对调峰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该项目的投运,将与当地的风电、光伏基地形成协同效应,构建起风光储一体化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为华北负荷中心提供稳定的绿色电力。

从行业视角看,这个全球最大电源侧储能项目的落地,将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标准化、产业化提供宝贵经验。其采用的模块化设计、智能化管理模式,有望成为未来储能工程的范本,推动我国储能产业从技术领先迈向标准引领。

随着内蒙古项目蓝图落地,我国新型储能产业迎来爆发拐点。据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新型储能装机同比增长超210%,电力系统正加速构建新能源+储能生态链。在乌兰察布项目引领下,张家口、哈密等新能源基地的吉瓦级储能项目已进入规划阶段,一个以储能为核心纽带的清洁能源新时代正在开启。

资讯配图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更多热点文章阅读


点击关注 星标我们



将我们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更新!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喜欢就奖励一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