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配图资讯配图

讲讲国产GPU幕后秘闻。
说一下这背后的一些故事吧。这家公司团队核心成员来源于S3 Graphics,S3 Graphics当初被Via威盛电子收购,2013年Via和上海市政府成立了兆芯,S3的部分人员合入兆芯。
2018年兆芯一系列骚操作下,部分中高层管理层在2018年率领员工出走、成立了GPU企业中天恒星。这里面就包括S3的几个元老,比如黄永、宣以方、牛一心(I-sing Roger Niu)、孔德海(DEHAI KONG)等人。
宣以方、牛一心(I-sing Roger Niu)、孔德海(DEHAI KONG)等人去了中天恒星,中天恒星的创始人正是黄永。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中天恒星爆发资金问题,发生了欠薪、裁员事件。宣以方、牛一心(I-sing Roger Niu)、孔德海(DEHAI KONG)等人带领部分员工,成立了砺算科技。然后就有了今天的故事。
当然这个故事也不是一帆风顺,和中天恒星一样,砺算科技科技也多次爆发了欠薪等一系列问题。
最后S3的这个故事里面还隐藏着另外一个故事,兆芯2018年离职的中高层领导层里面除了上面几个,还有一个人,叫洪洲,这个人加入了华为海思在2018年搭建的GPU笛卡尔团队。然后出现了海思著名的AI卡路线之争,应该走GPGPU路线还是NPU路线。2019年5月美国制裁华为,美籍/绿卡员工后续相继离开,然后就出现了洪洲出走,创立壁仞科技的事情。
再后来2020-2021年笛卡尔团队再次爆发大规模离职,出现了杨建等人离职,加入沐曦创业团队的事情。海思笛卡尔团队经历着两次大规模离职后,高层技术人员全部出走,虽然团队后来得以重建,但也直接导致了马良GPU研发过程中断,导致目前马良GPU性能拉垮。
如果当初GPGPU团队赢了,现在可能是另外一方风景了,可能麒麟X90的DX12、DX11驱动研发会更顺利一点,也可能菊厂会有对标4080、4090的游戏显卡。更可能在AI卡市场上,会比现在更加顺利。时也命也!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关键总结
1、技术同源: 砺算、壁仞、沐曦、格兰菲均直接或间接继承S3 Graphics的GPU技术积累,但分化后路线各异:
    • 砺算/格兰菲:专注图形渲染(DirectX 生态);
    • 壁仞/沐曦:转向GPGPU(AI 计算优先)。
    2、人才流动驱动创新:2018–2021年的多次分裂与重组,客观上扩散了S3的技术能力,但也因路线分歧导致资源分散。
    3、生态挑战:图形GPU需兼容DirectX/OpenGL标准,壁垒较高(砺算优势);而GPGPU依赖软件生态构建(壁仞/沐曦的突破口)。
    另外转发一个网友贴,写得很真实。
    作为半个一级投资从业人员,也谈谈砺算GPU,就像发布会所说,用另一个角度看世界,这里就试着从多个角度来谈谈砺算,每一点都讲到一个矛盾。可能不够专业准确,但只是个人理解,提供一些视角,仅提供参考。
    1、砺算的团队的稀缺性。别家都是几百号人,为何砺算100号人几年就做好显卡?包括宣总等几位领头的人,是90年代末硅谷高端GPU S3的核心成员。
    发布会宣总自己提到是S3的第六位员工,S3与英伟达同期,甚至第一款产品更早一点。后来在国内的发展招募培养了很多人,发布会上提到目前员工平均从业18年。
    这是完全自研架构的原因,也是成立几年就能一次流片成功的原因。
    在现在短板的GPU行业,居然始终有一完整团队,全球来看,也不过三四家之一的完全自研的团队,极为难得稀缺。
    2、砺算曾经只募集到了两三个亿融资,流片的钱也没有,同时期政府几百上千亿的投资补短板,形成巨大的反差。
    除了国家资金多数要看到流片结果,那为何有的企业就能获得资本投入?原因就是硅谷的几位工程师们不会如何在国内融资,国内资本圈以政府为核心,如何打入这个圈子,如何说服不懂的但掌握资金的金主。
    反观别家,央企互相介绍,你投我也投,最后形成资本优势地位,而砺算硅谷工程师文化只相信产品要好,在融资上反而是短板,一度决定公司生死,真是感慨国内资本市场的效率。
    3、三个亿就把显卡做出来,其他企业都是几十亿打下去也就是水花。这是政府之外,其他很多企业对此望而却步的原因,认为GPU不知道要砸多少钱。
    如前面所述,这个团队实际上是具有长期经验积累的,但没人敢完全相信,估计即使东芯也如此,若这次流片不成,东芯估计也不敢再投入,好在一切顺顺利利,东芯也捡了个大漏。
    4、砺算只是游戏显卡,国家需要的是AI芯片。这是包括好多二级人的想法,因为大家都不太懂,就不明白这件事的意义,更何况多数基金经理研究员从不玩大型游戏,估计有些人认为独立显卡都没意义,手机就够了。
    游资也同样如此,炒作主题需要简单明了,游资更喜欢雅江水电站一样好懂的东西谁知道各种GPU算力卡是咋回事呢?这个问题太专业我也说不好,就说两点:
    GPU渲染加速恰恰是算力的基础,算力是通过指令集对GPU内部的调用,内核不好,里面的数据流就缺乏效率,只靠堆指标不能解决问题,内核不好就会不断所谓更新驱动,搞适配。
    资讯配图
    另一点,最近龙芯中科的胡董事长接受采访时提到,以难度计,CPU若是1,GPU显卡是0.4,AI算力芯片最多0.1。
    5、砺算为何不搞算力,能做那就大搞算力好了。能不能做,肯定能,但很遗憾,短期是不可能的,这里卡点主要是国内的fab厂,如果中芯国际能够跨越式追上去还行,现在还早,这个都懂吧。砺算为了生存,还是会定位做好显卡,当然在云渲染,AI PC,端侧,数字孪生等都能用,市场空间也足够,毕竟是全球三四家独立渲染芯片之一。
    发布会上砺算展示了用G100来玩黑猴,不仅有1080p的跑分,4k下也能流畅运行。宣总提到黑神话悟空用了数年默默的打造一款游戏大作,如同砺算团队四年克服困难打造这款真正的GPU。试想几次欠薪,捉襟见肘,团队如果不是有这个信仰信心,只是吹牛的团队,员工早就跑了,而砺算成立以来,核心技术人员几乎无一离职。


    资讯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