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配图


7月26日下午,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科学前沿全体会议现场,2024年诺贝尔奖得主、2018年图灵奖得主、“AI教父”Geoffrey Hinton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教授开展了一场浓缩高密度智慧的尖峰对话。


77岁的Geoffrey Hinton第一次飞越重洋来到中国。当他步入会场时,全场起立鼓掌、拥至台前,观众们高举手机长达数分钟,直播画面中一度无法看到台上的嘉宾。在短短17分钟的对话中,两位科学家从多模态大模型的“主观体验”、词汇与“意识”,谈到如何训练“善良”的超级智能、AI如何辅助科学发现,给年轻科学家留下宝贵的建议。


在对话前,周伯文代表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做了《无尽的前沿:AGI与科学的交叉口》主题演讲,介绍了“通专融合走向AGI路径”SAGE(智者,Synergistic Architecture for Generalized Expertise),并发布了全球领先的科学多模态大模型 Intern-S1。该模型兼具跨学科、多模态、深思考能力,多模态综合能力超越当前最优开源模型,多门学科超Grok4等前沿闭源模型。


资讯配图


以下为对话全文实录。

周伯文: 感谢Jeff,您能亲临现场,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份真切的荣幸。我想从一个咱们本周早些时候探讨的问题开始。这个问题是关于多模态和前沿模型的主观体验(Subjective Experiences)。您认为今天的多模态大模型也能衍生出主观体验吗?您能否就其可能性问题,展开谈谈您的看法?


Hinton:这严格来说与科学无关,这是一个关于你如何理解“主观经验”、“灵魂”或“意识”等概念的问题。我相信,大多数人持有的想法是深度错误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即便你能正确地运用词语(word),并且拥有一套关于词语该如何运作的理论,这套理论也可能完全是错的,哪怕是对于最常用的词。我举一个最常用词的例子,对于这些词,你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它们看起来不复杂,但你的看法却是错的。


你需要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对于“工作”“健康”等常用词语真正含义的解释可能都是错误的。让我们来看看“水平(horizontal)”和“垂直(vertical)”这两个词。大多数人认为他们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但他们的理解其实是不正确的。我会通过问一个人们很少答对的问题来印证这一点。


假设我把许多小的铝棒向空中抛散,它们在空中翻滚、碰撞。然后我突然让时间凝固,空中布满了这些朝向千差万别的铝棒。问题是:是与“垂直”方向夹角在1度以内的铝棒多,还是与“水平”方向夹角在1度以内的铝棒多,或者两者数量接近?几乎所有人都回答“差不多”,这是基于他们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资讯配图

Hinton以抛向空中的“小铝棒”为例,讲解“主观经验”有可能是错误的。


但他们大错特错,差距超过100倍。对于这些小铝棒来说,处于水平方向1度范围内的数量,大约是处于垂直方向一度范围内数量的114倍。原因在于,“垂直”的杆(rod)就是这样(指一个方向),这也是垂直,仅此一个方向。但“水平”是这样,这也是水平,凡围绕地平面的,都是水平。因此,水平的“杆状物”远比垂直的要多。(对铝棒而言)“垂直”是非常特殊的(手势)


现在换个问题。假设我手里有一把铝制的圆盘,我还是把它们撒向空中并凝固时间。那么,是与垂直方向夹角1度以内的圆盘多,还是与水平方向1度以内的多?这次情形逆转,与垂直方向1度以内的圆盘数量,是水平方向的大约114倍。因为对于圆盘或平面(plane)来说,“水平”就是这样,只能如此。而“垂直”是这样,这也是垂直,任何垂直于地面的面,都算垂直。


所以在三维空间里,垂直的“杆”(rod)很特殊,而水平的“杆”很普遍;但水平的“面”(plane)很特殊,而垂直的“面”却很普遍。你看,当你形成关于这些词的理解时,你常常取一个平均化的概念,认为水平和垂直差不多,但这完全是错的。它取决于你讨论的是线还是面。人们不了解这一点,因此会给出错误的答案。


乍一看这似乎与意识问题无关,但并非如此。它说明了我们对于词语如何运作的见解可能是完全错误的。我的观点是,几乎每个人对于像“主观经验”这类术语如何运作的认识,都是完全错误的。他们持有一个非常根深蒂固但完全错误的理论。所以这并非一个真正的科学问题,而是从一个错误的心理状态模型出发导致的问题。基于错误模型,你必会做出错误的预测。


故此,我的观点是:目前的多模态聊天机器人已经具备意识了。


周伯文:这个观点可能会让在座的许多研究者感到讶异。但让我想想,在早些时候,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理查德·萨顿(Richard Sutton)也进行了演讲,主题是“欢迎来到经验的时代”。我认为他的意思是,当人类数据耗尽时,模型可以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习。而您似乎从另一个角度阐明了这个问题:智能体或多模态大模型不仅能从经验中学习,还能发展出它们自己的主观经验。理查德今天似乎没怎么提及模型从主观经验中学习可能带来的风险。您能否就“智能体可以学习其主观经验”这一事实或假说,以及它可能隐藏的潜在风险,谈谈您的看法?


Hinton:是的。目前的情况是,像大语言模型主要是从我们输入的文档中学习。但一旦你拥有了像机器人这样存在于真实世界中的智能体,它们就能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我认为它们最终学到的会比我们格外多。我相信它们将拥有经验,但“经验”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经验不像一张照片,它是一种你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周伯文:此外,关于我们可能涉及的潜在风险,还有几件事。几天前(在IDAIS)和您交流时您提到,减少未来AI风险的一个可能解决方案,是设法将AI的不同能力分别处理。比如分开训练一个“聪明”的AI,和一个“善良” 的AI...


Hinton:我其实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你最终将会拥有一个既聪明又善良的AI,但如何训练它变得聪明和如何训练它变得善良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所以你可以有让它变得善良的法子和让它变得聪明的法子——这会是同一个AI,但使用了不同的技术。因此,各个国家可以分享使AI变得善良的技术,即使他们不想分享使AI变得聪明的技术。


周伯文:我对此也有些疑虑的。这个想法的初衷很好,我也很欣赏,但我不确定这条路能走多远。您认为会存在一种普适性的、可以应用于不同智能水平的让AI变“善良”的训练方法吗?


Hinton:这是我的希望。它可能无法实现,但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究的可能性。


周伯文:确实。但我还是想用一个类比来描述我的疑问,我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激发更多人对您提到的方向进行研究。我的类比来自物理学:当物体低速运动时,牛顿定律有效;但当物体接近光速时,牛顿定律就丧失效力,我们必须求助于爱因斯坦的理论。

额……顺便说一句,我真不敢相信自己正在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面前讲大学物理101!


Hinton:哦不(他们给我颁奖)原本就是个错误。其实他们(组委会)就是想颁一个给AI的诺贝尔奖,只好就把物理学奖拿出来用了。


周伯文:哈哈,您绝对值得这项殊荣。

不过这个类比或许说明,对于“善良”的要求,可能需要根据智能系统的不同层级进行调整和改变。我不知道这是否正确,但我希望在座或在线的聪明的年轻人们能找到实现它的方法。


Hinton:是的,很有可能随着决策系统变得越来越智能,我们让它保持善良的技术也需要相应改变。我现在还不知道答案,这也是我们需要立刻开始研究它的原因之一。


周伯文:您作为一位成就卓著的学者,却常常说“我不知道”,这让人深感佩服。我认为这非常坦诚,并保持了开放的态度,这是我们都应该向您学习的。

其实,今天我们这里有一半的参会者来自量子物理、细胞生物学等不同前沿科学领域。我们之所以聚集于此,正是因为我们相信无论是Science还是AI与科学的交叉领域,都正迎来“无尽的前沿”的大好机遇。所以,关于利用AI赋能科学进步,或者反过来用好科学来驱动AI技术发展,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Hinton:我认为AI将极大地助推科学发展,这一点非常明确。最令人瞩目的例子莫过于蛋白质折叠,Demis Hassabis和John Jumper等人通过明智地运用AI并投入巨大努力,极大地提升了蛋白质结构预测的准确性。我认为这是一个早期的信号,预示着AI将在众多科学领域带来巨大进步。(伯文)您也提到了智能预测台风登陆点和天气预报的例子,这说明AI的表现已经能比最好的传统物理系统高出一筹。


周伯文:在您卓越的学术生涯中,您不仅推动了AI技术的边界,也深刻地指引了下一代研究者,比如Yoshua Bengio和许多更年轻的后辈。在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我们的研究人员平均年龄仅30岁左右(欢迎青年英才加入),这清晰地表明AI的未来掌握在年轻一代手中。看着在座这些年轻的面孔,您有什么建议想与他们分享、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吗?

资讯配图

Hinton为年轻的科研人员寄语:寻找那些你认为“所有人都搞错了”的领域

Hinton:我只有一条建议:如果你想做真正原创性的研究,就应该去寻找那些你认为“所有人都搞错了”的领域。通常,当你抱持这种想法并开始研究自己的方法时,最终你可能会发现大家那样做是有原因的,而你的方法是错的。但关键是,在你亲身领悟到它为什么错之前,绝不要放弃。不要因为你的导师说“这个方法很蠢”就放弃它,忽略导师的建议,坚持你所笃信的,直到你自己弄懂它错在哪里。 偶尔,你会发现自己坚持的东西并没有错,而这正是重大突破性创新的起点。这些突破从不属于半途而废者。因此,即便别人都不同意你,你也要坚持下去。这背后有一个简单的逻辑:你要么直觉很好,要么直觉很差。如果你直觉很好,你显然应该坚持它;如果你直觉很差,那你做什么关系都不大,所以你同样应该坚持你的直觉。


周伯文: 咱们可以就此畅谈一整天,但我知道您需要休息了。最后,恳请在场所有人随我一同再次感谢Jeff付出的宝贵时间。非常感谢您!


(全场起立欢送Hinton,再次爆发热烈的掌声)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