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的政策红利喷涌而出,只有吃透规则、精准落子的企业才能拿到通往万亿市场的金钥匙。

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到2026年,这一数字将突破1万亿元大关。与此同时,30个省份已将低空经济纳入政府重点工作,专项扶持资金与试点项目在全国各地密集涌现。

政策红利喷涌而出,但申报成功率却不足20%。企业如何突破重围,成功拿下政府试点项目?

01 市场爆发,政策红利窗口期开启

低空经济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5万亿元,企业数量超过8.9万家,投融资事件同比增长50%。

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三大区域集群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深圳立法突破,上海开通跨省低空航线,北京打造“AI+低空巡检”标杆场景。

地方政府纷纷押注未来:苏州对低空物流航线按飞行架次补贴;合肥对载人eVTOL航线每人补贴100-200元/架次;龙岗区对先进技术平台每年最高补贴4000万元。

低空经济已从概念验证阶段迈向规模化商业落地。成功申报政府试点项目,成为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战役。

02 精准匹配,吃透政策核心诉求

申报技巧一:精准匹配政策靶心

低空经济政策体系庞杂,各地侧重点迥异。长宁区政策明确列出17个支持方向,从开办设立、贷款融资到研发投入、新业态新模式。企业需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精准定位:

制造类企业应关注适航取证奖励:合肥对取得载人eVTOL型号合格证的企业资助1500万元

运营类企业需聚焦航线补贴:苏州要求市内航线起降点直线距离不低于20公里,城际航线至少一端在市域范围内

服务类企业可瞄准基础设施补贴:合肥对智能起降柜机按建设投入10% 补贴

申报成功的核心在于读懂政策“潜台词”。龙岗区明确要求申报载人航线的企业“在区内开设不少于5条航线”且需提前获得“试点企业”资质。未达此硬性标准的企业应提前布局,避免临时抱佛脚。

苏州的政策设计极具代表性:要求企业飞行活动信息及时在监管平台报备,通过公开渠道售票,委托物流项目需提供规范合同。这些细节正是政策制定者的核心诉求——可监管、可追溯、规范化运营。

03 场景构建,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申报技巧二:构建不可替代的场景竞争力

在试点项目评审中,场景创新度占评分权重的40%以上。企业需从三个维度构建壁垒:

基础设施创新是根基。合肥蜀山区联合安徽斯帕斯科技打造全国首个“无人机共享机场”示范场景,计划建设100个点位,构建“空中交通管廊”系统。该平台可控制6000架无人机,实现航线生成、避障执行、充电反馈全自动闭环作业。

多场景融合是破局点。三明市探索“低空+应急”模式,在沙县区、宁化县部署36套智能机场,打造全域应急救援“5分钟时效圈”。其经验被福建省应急厅全省推广,为后续政策支持铺平道路。

降本增效数据是铁证。广西里洞镇引入无人机吊运技术,将青梅运输效率提升5倍,损耗率从15%降至3%。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养殖基地用专业无人机投喂饲料,成本降低40%。这些量化成果成为申报材料的“金矿”。

企业必须建立完整的数据记录体系。苏州市明确要求企业提供飞行记录清单,包括航线执行时间、起降点、航空器型号、年度飞行架次等。日常运营中的数字化沉淀,将成为申报时的决胜筹码。

04 申报策略,专业流程拆解

申报技巧三:掌握高效申报方法论

材料准备是成功基石。龙岗区申报指南揭示完整框架:除基础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外,还需提供信用中国报告、知识产权证明、运营经费专项审计等。材料装订要求严格——A4纸双面打印,胶装成册并加盖骑缝章。

时间管理关乎生死。龙岗区2025年第一批申报窗口仅开放15天(3月20日-4月3日),且要求线上审核通过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纸质材料。企业需建立申报倒计时机制,预留材料修改缓冲期。

政企联动创造先机。三明市组建低空应急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下设多个小组协同推进。企业应主动参与政策研讨会、加入产业联盟,在政策制定阶段发出声音。龙岗区2025年2月提前征集载人航线试点企业,为正式申报铺路。

申报流程需专业拆解:

前期:完成信用修复、知识产权布局

中期:接入政府监管平台,积累运营数据

冲刺期:聘请第三方审计,组织材料攻坚

避免踏入雷区:苏州市明确警示,列入失信名单、就同一项目重复申报、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企业将取消资格。龙岗区更规定“以同一事项重复申报区级专项资金”的企业不予受理。

05 未来布局,多维生态构建

低空经济政策正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重构。成功企业已开始构建三维生态体系:

技术生态上,航天宏图在青岛、双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平台,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数据融合,将作物产量预测误差控制在3%以内。

资本生态上,三明生态工贸区与中关村资本、中关村信息谷联合设立1亿元产业投资基金,同步建立融资租赁中心。无锡、苏州、杭州等地母基金规模超70亿元,专门扶持低空经济。

人才生态上,三明市6家培训机构已培养400多名合格无人机操控员,通过“定向培训+场景落地”实现人才与产业精准对接。

未来五年,5G+AI将推动三大变革:种植端AI模型实现作物生长动态预测,流通端“区块链+物联网”将农产品损耗率降低50%,消费端C2M模式提升库存周转率40%。

低空经济与智慧农业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更将为全球农业科技竞争提供“中国方案”。

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养殖基地的专业无人机饲料投喂系统将成本降低40%,广西里洞镇的无人机吊运技术将青梅运输效率提升5倍。

这些企业都拿到了政府试点项目的支持。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精准的政策匹配、创新的场景设计、专业的申报策略。

万亿市场的大门已经开启。那些将政策语言转化为业务逻辑,用飞行数据讲述商业故事的企业,终将成为低空经济的领航者。


备注:本文数据及政策案例来源于苏州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龙岗区工信局、低空经济行业报告及地方政府公开文件,数据截止2025年7月。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中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公开数据、资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精选推荐

掘金千亿蓝海:低空经济三大盈利模式全解析
低空经济创富指南:普通人抢占万亿风口的实战策略
低空经济产业公司发展规划与组织架构体系方案
低空经济产业链全拆解:千亿市场如何从“图纸”飞入现实?
深度解读低空经济:万亿级新蓝海,如何重构城市天空与产业未来?
百万人才缺口下的机遇:低空经济公司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低空经济:国家为何全力布局这一战略新赛道?
无人机培训机构与院校合作培训飞手整体运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