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蛇口港崛起!全国首个“无人机+直升机”跨境物流枢纽,15分钟直抵香港中环
- 2025-07-25 07:00:00

7月的深圳蛇口港,一片繁忙景象中透露出未来感。一艘货轮正在卸下来自东南亚的水果,而头顶上空,一架“丰舟90”无人机刚刚完成装货,准备飞往香港方向;不远处,几位商务人士正登上直升机,他们将在15分钟后出现在香港中环的会议室里。
这里是全国首个海空复合枢纽的日常图景。随着《深圳市2025年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正式实施,蛇口港完成了从传统平面口岸向三维物流超级枢纽的跃迁——跨境无人机物流与直升机服务协同,构建起全新的跨境物流通道。
01 从平面口岸到三维超级枢纽
蛇口港的战略位置得天独厚。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蛇口码头,连接香港、澳门及深圳国际机场,在华南物流和客运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个港口的转型建立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之上:1999年开通至香港夜航服务,2016年邮轮母港启用,2022年成为国内首个具有国际中转功能的海港客运口岸,2024年又增设跨境直升机出入境服务。
2025年新政明确“无人机+直升机”的低空协同模式,标志着蛇口港完成了从传统平面口岸向三维物流超级枢纽的跨越式跃迁。
与此同时,蛇口港的国际连接能力也在扩容。港口正在积极开辟深圳至欧洲的“中欧班列陆路+跨里海铁海联运”等多元化国际物流通道,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

02 无人机跨境首航,破局低空物流
2025年深圳口岸新政的最大突破,是首次明确支持跨境无人机试飞,为低空物流发展注入强劲政策动力。
这一政策并非凭空而来。2024年4月,“丰舟90”无人机完成了从深圳蛇口至中山小榄71.7公里的跨海运输首航,仅耗时45分钟且成本较传统陆运降低30%。
武汉综保区的实践同样令人瞩目,实现了跨境电商进口商品“19分钟直达消费者”的突破性时效,较传统1-2天的配送效率提升高达97%。
跨境场景的规则构建仍是关键障碍。深港两地尚未形成统一的空域协同监管框架,现有试飞活动被严格限制在口岸限定区域内。要真正实现常态化跨境运营,必须尽快建立跨境无人机清关特殊通道。
技术赋能成为解决方案的关键。新政提出“AI+口岸”通用平台建设,通过智能监管实现跨境包裹全链路追踪;“北斗三号”系统与AI算法协同,动态规划无人机航线避开禁飞区,提升低空资源利用率。

03 低空物流赋能跨境电商新生态
无人机配送正快速崛起为跨境电商提质增效的关键变量。2024年1月至8月,武汉综保区跨境电商清单量同比激增73.32%,传统陆运网络已难以承载海量且日益追求即时性的订单。
高附加值场景率先突破:医疗试剂、高端芯片等时效敏感货物正优先采用“跨城闪送”模式,大幅压缩交付周期。在南山区,空中“飞行”的物品品种日益丰富——已开通5条空中血液运输航线,实现辖区主要医院全覆盖。
这一趋势与深圳打造全球集散中心的战略深度契合。随着深圳深盐跨境电商运营中心重启运营,以及2025年开通超100条国际货运航线的目标推进,低空物流网络成为补位“最后一公里” 的核心基础设施。
南山区低空经济已形成规模效应。作为深圳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南山区低空经济链上企业超500家,形成集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完备产业链。2025年上半年无人机飞行超10万架次,覆盖深圳人才公园、世界之窗等多个场景。
04 深港制度协同,打通规则创新通道
蛇口枢纽的战略前景深度绑定于深港制度协同的突破性进展。这一协同已通过直升机跨境实践积累初步经验——自2019年东部通航获颁全国首张跨境飞行许可,到2024年南头机场至香港航线实现15分钟极速通达。
在规则衔接层面,深圳率先发布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服务质量要求》地方标准,未来可向低空物流服务认证体系延伸。更具示范意义的是河套合作区的制度试验——科研货物“白名单”通关机制的成功实践,为无人机跨境潜在采用的“海关10条”快速查验模式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组合港(一港通)”模式已证明制度创新的价值。7月16日开通的“江门高沙-深圳蛇口”组合港航线,解决了传统水转水模式下两次申报的繁琐流程,大幅简化通关手续。与传统模式相比,该模式为企业降低20%以上综合物流成本,平均每个标箱可节约300元运费。
蛇口港的高效物流早有成功案例。2020年,该港为泰国榴莲进口开辟“直卸直提”绿色通道,采用“船边直提+分层查验”组合模式,实现全流程不超两小时提柜离港。当年一季度,蛇口港进口水果货柜总量近17,000标箱,较去年同期增长46%。

05 商业前景与规模化挑战
全球无人机物流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29年达116.8亿美元。中国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民用无人机专利占全球70%)和先发经验面临出海机遇。
然而,规模化挑战依然严峻。高昂的单次飞行成本(大型无人机跨海补贴约400元)需通过提升航线密度摊薄。支撑2027年“干-支-末”配送网络目标所需的庞大基础设施,当前覆盖率严重不足。
香港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地位为蛇口提供了协同发展机遇。DHL已投资395亿美元建设中亚枢纽,计划升级物料处理系统,将吞吐量从每小时75,000件提升至125,000件。这一投资反映出国际物流巨头对亚太地区特别是大湾区增长潜力的认可。
现代化物流空间需求激增。随着新冠疫情推动电子商务广泛应用,到2025年,香港现代化物流空间总需求将达到310万方米,比现有的230万方米增加80万方米缺口。这一趋势同样适用于深圳及整个大湾区。
蛇口港的三维跨境物流模式正在改写区域经济地理。当无人机与直升机在蛇口港上空交织飞行,它们不仅承载货物与乘客,更肩负着探索跨境贸易新规则的使命——每一次起飞都在为“低空丝路”铺设新的轨道。
当政策的东风与技术的成熟在深圳湾交汇,一条改写跨境贸易速度规则的“低空丝路”正从蓝图变为现实——从蛇口到中环,15分钟不仅是一个时间刻度,更是一个经济新时代的开启。

低空经济盈利密码:无人机配送 + 文旅 + 数据变现,这 5 种模式正在颠覆传统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