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亿订单花落谁家?2025上半年人形机器人83项中标全解析
- 2025-07-23 17:37:41


文|编辑部
据新战略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国内公开披露的人形机器人中标项目数量已超过83个,披露的合同金额合计近3.3亿元人民币。(不包括面向K12教育的小型桌面设备机器人,不包括基地及实验室工程建设项目)

相较于去年同期,无论项目数量还是金额均有上升,显示出人形机器人正从“概念试水”逐步迈向“场景落地”。

2025上半年人形机器人中标项目盘点(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整理,如有未完善之处请指正)
谁在买?
三大买家包揽近七成金额
从采购主体来看,高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教育科研机构仍是人形机器人最大采购群体。
但从招标金额看,大额采购主要集中在少数单位。在74个已披露招标单位中,金额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2亿元)、驻马店示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7299.5万元)、苏州吴江苏州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1979.98万元),合计占比达到66%。这显示出头部买家的集中采购正主导市场走向。
从行业来看,这三家企业也分别代表了运营商系统、地方城市平台公司、以及高端商业地产运营方,恰好囊括了目前较具潜力的三类落地场景。
买来干啥?
教育科研仍是主力,政务商业紧随其后
从招标用途来看,教学演示、实验研究、跨学科课程建设等教育科研场景,仍然是当前行业的中标“主场景”,占比高达75%。这表明,尽管人形机器人频繁出现在产业、商业甚至社交媒体场景中,但其实际应用依然集中于“低风险、重探索”的环境中。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科研的占比已较往年有所下降。政务服务、商业服务、工业制造和系统测试等新兴需求场景开始浮现,部分政府单位、商业运营公司已将其纳入数字化升级计划。
其中,政务采购呈现出三个新特征:
融合运营场景:比如营业厅、办事大厅、机场等公共空间,用人形机器人承担接待、引导、问询任务,是运营商和地方政府展示“数字化转型成果”的重要载体。
打造样板工程:部分城市将机器人纳入“智慧城市”建设,体现地方新基建或智能制造升级成效,具有明显的政绩工程属性。
产业链带动效应:政务招标的落地往往伴随着本地园区建设或企业入驻,有带动相关机器人企业落地、形成局部产业链的倾向。
谁在中标?
老牌强企与新锐玩家同台竞技
从供应端看,72家中标企业中,智元机器人、优必选、宇树科技合计拿下60%的金额。
但从中标数量来看,宇树科技独占鳌头,以7次直接中标位居第一。并且,在很多由集成商中标的项目中,宇树的机器人也作为标准设备被集成入内,成为方案的一部分。显示其在高校、科研院所等主阵地中的品牌认知和交付能力已高度成熟。
优必选的优势则体现在大型政企项目中,延续其在展会、运营商营业厅等场景中的强交付能力和政务资源整合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乐聚机器人、逐际动力、众擎机器人等企业也表现活跃,他们多通过与地方政府或高校合作,深耕区域市场,形成“小而美”的生态布局。
价值几何?
订单碎片化背后的真实信号
从项目金额分布来看,中小型采购依然是主旋律。合同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项目占比达60%;100万~1000万元之间的项目占比33%;而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占6%。这说明大多数买家仍处于试点与验证阶段,采购数量有限,单价控制较为严格。

进一步来看,人形机器人在项目中的实际“单价”区间也可大致推算:
在教育和科研场景中,单个项目金额往往在20万~80万元之间,通常包含1~2台机器人,加上一些教学平台或开发套件,平均单价在10万~40万元/台之间;
在政务或商业项目中,由于涉及集成软件系统、定制语义模型、场地改造等,整包金额虽高,但机器人本体数量并不多,平均单价可达50万~80万元/台甚至更高;
个别头部项目(如运营商或城市级平台招标)可能采购多台设备,配置丰富的场景支持服务,但即便金额超千万,若包含配套系统、布展费用、运维合同等,机器人本体单价仍可能控制在30万~60万元/台之间。
综上,人形机器人当前仍处于“高价值、低体量”的阶段。虽然单价在逐步下降,但与服务型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品类相比,仍属高端设备。在价格未形成明确梯度、产品规格尚未标准化的阶段,大多数订单仍以“定制型报价”为主,缺乏市场统一定价体系。
结语:走出样板间,走向真正的交付时代
2025年上半年的人形机器人中标数据,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渐入实用期”的市场图景:教育科研仍是安全港,新场景开始渗透;订单高度集中,但项目金额普遍偏小;老玩家领跑,新势力突围。短期内,这一行业仍将保持“多点试水”的态势,但一旦关键场景打通、规模化交付成熟,市场格局将迅速演化。
谁能率先穿越“小订单陷阱”,谁就能真正进入“量产交付”的下一阶段。这将不仅是产品力的竞争,更是体系力、交付力与生态力的全面博弈。
为了更好的解读当前全球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8月21日,在“马来西亚·第七届国际移动机器人集成应用大会”上我们将发布《2024-2025全球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敬请关注!

往期精选
2024年度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2024年,36家移动机器人企业融了超60亿元 2024移动机器人市场:新玩家批量入场,搅局还是破局? 黯然退场-超10家机器人企业倒在了2024年

点击关键词 获取相关资料

产研资料:中国市场研究报告|全球市场研究报告|细分产品-细分行业-零部件蓝皮书|经典案例|团体标准 AGV/AMR:新松 | 机科 | 国自 | 华晓精密 | 仙工智能 | 捷螺智能 | 蓝芯科技 | 哈工库讯 | 浙江中力 | 海豚之星 | 法睿兰达 | 镭神智能 | 创智科技 核心供应链: 锂电池-昀迪新能源 | 控制器-格局 | 控制器-睿芯行 | 防撞条-沃美诺 | 舵轮-凤凰动力 | 语音播报-零动智能| 充电连接器-史陶比尔 | 无线充电-泰坦智能 | 减速机-行星传动 | 伺服电机 应用行业:锂电行业 | 光伏行业 | 储能行业 | 医药医疗 | 3C与半导体 | 家电与LED | 汽车(新能源)| 工程机械 联盟活动:2025新战略移动机器人全年活动计划 关注我们更多公众号
为了更好的解读当前全球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8月21日,在“马来西亚·第七届国际移动机器人集成应用大会”上我们将发布《2024-2025全球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敬请关注!

往期精选
黯然退场-超10家机器人企业倒在了2024年

点击关键词 获取相关资料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