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分别是千寻智能、逐际动力和众擎机器人。

文|编辑部

2025 年 7 月 21 日,京东在机器人赛道连投三家企业,分别是千寻智能、逐际动力众擎机器人
京东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目前公司高度重视包括具身智能、大模型在内的技术热点。未来将聚焦供应链场景,持续通过内部技术创新和外部投资等方式来构建技术创新生态。

千寻智能近6亿元PreA+轮融资

7月21日,千寻智能宣布完成近6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京东领投,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浙江省科创母基金、华泰紫金、复星锐正等知名机构跟投。
此外,Prosperity 7 Ventures(P7,沙特阿美旗下全球风险投资基金)、顺为资本、华控基金、华发集团、千乘资本、靖亚资本、弘晖基金等老股东超额追加投资。高鹄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千寻智能成立于2024年2月,至今已完成5轮融资。在3月份,该公司才宣布完成5.28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Prosperity7 Ventures领投。在产品方面,今年6月,千寻智能已发布搭载自研VLA模型的全力控人形机器人Moz1。
作为国内首款高性能全身力控人形机器人,Moz1全身配置26个自由度,搭载全球功率密度最高的一体化力控关节,配备国内顶尖的高精高速WBC算法,负载自重比达1:1。此外,该机器人可实现全身零延时遥操作,配合自研的多维度数采设备,能高效完成数据采集,支撑模型小时级迭代。
图片
在具身模型层面,千寻智能自研的VLA模型Spirit v1持续迭代升级,能够精准完成桌面整理、扔垃圾、座椅归位等办公室任务,不断提升模型在多场景中的落地能力。
千寻智能团队成员来自UC Berkeley、CMU、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以及字节、小米、腾讯等企业,是一支兼具前沿AI技术能力、机器人硬件工程化经验与商业化操盘视野的全栈团队。
千寻智能创始人兼CEO韩峰涛在机器人行业拥有十余年经验,曾任珞石机器人联合创始人&CTO,是国内高性能轻型工业机器人领军者和国内力控协作量产交付第一人,其带领团队成功交付数十款型号产品超20000台。同时,韩峰涛带领团队也曾落地二十多个行业、上百个场景,实现上千家客户的商业化成果转化,具有极强的机器人产品化和工程化能力。
千寻智能联合创始人高阳本科就读于清华计算机系,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计算机视觉博士学位,师从具身智能领域泰斗Pieter Abbeel,专注于机器人跨模态交互研究,其学术成果多次入选NeurIPS、ICRA等顶级会议。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视觉与具身智能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拥有十年的具身智能、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研究经验。
未来,千寻智能计划持续加大在VLA模型迭代和机器人硬件性能升级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与实用性能;同时,推进具身机器人的产业化交付体系建设,并加快向更多元场景拓展。

众擎机器人获近10亿元融资

7月21日,众擎机器人正式宣布,近期完成两轮融资,总额近10亿元。其中,Pre-A++轮由小鹏汽车作为基石出资人发起设立的星航资本投资。A1轮融资由京东领投,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银泰集团等产投,以及华控基金、达晨财智旗下国晨基金、黄浦江资本等财投参投。

同时,中东资本、国香资本、弘晖基金浔商创投、包河创投等老股东也积极参与了这两轮的连续增资。

自2023年10月成立以来,众擎机器人已经完成多轮融资。4月,众擎完成了由Stone Venture领投的近2亿元Pre-A轮融资。
图片

作为一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快速成长的企业,众擎始终将技术突破作为核心发展引擎,在硬件研发与算法创新领域持续深耕,致力于打造兼具高度智能与灵活运动性能的人形机器人产品。

在硬件本体层面,公司全自主研发的关节模块在爆发力、力矩、转速等核心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为机器人实现高度拟人化、柔顺丝滑的运动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图片

在算法体系构建中,运控团队攻克Sim2Real技术难关并形成独特技术壁垒,能够高效消除仿真环境与物理世界的映射差距,使机器人在高动态动作执行场景中展现卓越性能—无论是复杂舞蹈编排、空翻还是高速奔跑等高难度动作,均能实现毫米级精度的流畅控制。

目前,众擎已与海内外头部产业伙伴(包括英伟达、亚马逊、京东、腾讯、字节等)构建深度协同合作生态,覆盖商业服务、危险作业、文旅游乐等多元场景,全力推进人形机器人率先规模化落地应用。

随着这两轮融资相继圆满完成,众擎将在下半年全面加快发展节奏:在产品维度,已实现双足、全人形等不同性能特点梯度产品的全矩阵覆盖,目前正全力推进规模化试产与交付进程,将现有的生产交付团队规模和能力提升5倍,确保以高效响应速度满足市场需求。

际动力完成新一轮融资

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逐际动力LimX Dynamics新一轮融资获京东战略领投。逐际动力持续推进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和销售、具身大模型技术的研发及IDS生态平台建设,此次融资将深化逐际动力和京东在零售、物流和服务等领域的协同探索。


逐际动力专注于支持和加速科研、开发与应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通用平台,通过“IDS协同创新战略”,以创新者(Innovators)、开发者(Developers)和系统集成商(System Integrators)为核心客户和合作伙伴,推动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逐际动力通过提供高效、开放的平台型技术,帮助“IDS伙伴”快速实现技术落地,形成可商业化的解决方案。

作为通用平台的重要载体,逐际动力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完成量产准备工作,将于今年下半年公开销售。逐际动力旗下双足机器人TRON 1自去年10月发布以来,客户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智能设备企业和科技公司等, TRON 1双轮足更以其极简的形态和多地形移动能力,在巡检、安防、配送等场景与开发者一起开展了规模化应用的探索。近期,TRON 1也陆续推出了面向开发者的移动操作、感知拓展和语音交互套件,进一步释放其在行业应用的潜力

在大脑方面,逐际动力今年发布了LimX VGM,利用人类操作视频数据实现机器人操作的技术创新,全过程零真机样本数据,可实现多平台泛化。不同于传统的模型开发路径,逐际动力强调Data Recipe(多元数据配方),而不是依赖单一数据源,随着LimX VGM 的验证,可以支持真机、仿真、视频等多元数据。下半年,逐际动力将在VLA(Vision-Language-Action)领域带来更多重要进展,进一步推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决策与交互能力。

事实上,今日的“密集动作”并非京东首次在机器人领域“下注”。今年5月,京东就参与了智元机器人的新一轮融资。今年6月,京东零售已经成立了“智能机器人业务”部门,而早在2024年,京东科技就曾经发布过国内首个双臂移动机器人操作数据集。此外,在上半年的电商大促“6·18”期间,京东已经和三十多家具身智能品牌签署合同,推动产品上架销售。据了解,灵宝CASBOT、宇树、众擎、云深处、星海图、卓益得、灵童机器人等品牌已经实现销售订单。

除了硬核的人形机器人之外,京东也在抢占消费级机器人的赛道。据知情人士透露,在2025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京东将宣布旗下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与众多机器人企业的合作。

7月27日下午2点,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也将在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开启逛展直播,带你直击前沿科技、探馆明星展位、解锁人形机器人、AI大模型等重磅看点!敬请期待!



为了更好的解读当前全球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821日,在马来西亚·第七届国际移动机器人集成应用大会”上我们将发布2024-2025全球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敬请关注!

图片

往期精选

2024年度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2024年,36家移动机器人企业融了超60亿元
2024移动机器人市场:新玩家批量入场,搅局还是破局?

黯然退场-超10家机器人企业倒在了2024年

图片

点击关键词  获取相关资料

图片

产研资料:中国市场研究报告|全球市场研究报告|细分产品-细分行业-零部件蓝皮书|经典案例|团体标准
AGV/AMR:新松 | 机科 | 国自 | 华晓精密  仙工智能 捷螺智能 | 蓝芯科技 | 哈工库讯 |  浙江中力 | 海豚之星 | 法睿兰达 镭神智能 | 创智科技
核心供应链: 锂电池-昀迪新能源 控制器-格局 | 控制器-睿芯行 | 防撞条-沃美诺 舵轮-凤凰动力 语音播报-零动智能充电连接器-史陶比尔 | 无线充电-泰坦智能 | 减速机-行星传动 | 伺服电机
应用行业:锂电行业 光伏行业 储能行业 医药医疗 | 3C与半导体 家电与LED 汽车(新能源)| 工程机械
联盟活动:2025新战略移动机器人全年活动计划
关注我们更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