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个特色产业:福建莆田秀屿银饰产业
- 2025-06-24 20:25:00
产业集聚:已形成原料供应、电镀加工、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批发零售、电商直播、文化旅游等完整产业链,并带动文创、模具、包装、物流、人才培训等13个关联行业蓬勃发展,产业生态持续完善。 产业规模:日均白银交易量5-6吨,年工业产值达70亿元,已成为全国第二大银饰交易市场、海峡西岸最大的金银珠宝集散地。

企业数量:珠宝城入驻了149家生产企业,以及200多家商贸企业,形成“前店后厂”格局。 产品类型:产品品类从最初的简单银饰扩展至黄金、白银、玉器、宝石、寿山石雕、首饰包装等10多个种类3000多个品种,形成了“精、细、全”的产品特色,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品牌建设:拥有12个福建省著名商标,培育了“七度银匠世家”“金师傅珠宝”“银好银饰”等知名品牌。其中,“黄金码头”是中国黄金的指定供货商,“六桂福”已跻身央视《大国品牌》荣誉企业,并与故宫、敦煌两大IP合作推出国潮首饰产品。 就业带动:直接从业人员2万人,辐射全国相关从业者超5万人。

1990年代:从模具销售转向金银加工,形成“珠宝一条街”雏形。 2006年:政府开发废转盐田建设上塘珠宝城,引导200多个家庭作坊集群化发展。 2008年:获首个“中国银饰之乡”称号,实现从地摊经济到产业基地的跨越。 2016年:入选福建省首批28个特色小镇,定位为产城融合示范区。 2023年:获“中国银饰之都”授牌,确立全国行业领导地位。
智能化改造:2026年前完成50%生产企业的数字化升级,如引入AI质检、智能铸造设备等,目标是将生产效率提升40%,不良率降低至1%以下; 标准化建设:制定《银饰工艺标准》《银饰质量检测规范》等行业标准,推动“秀屿标准”成为国家标准; 品牌培育:重点打造“上塘银饰”区域品牌,培育3-5个“中国驰名商标”。
直播电商2.0:建设“珠宝直播基地”,引入更多的主播,推动直播销售额实现新的突破; 元宇宙布局:探索“虚拟银饰”设计,如NFT数字藏品,积极谋划推出首款元宇宙银饰产品; 数据驱动:搭建“银饰产业大脑”,整合生产、销售、消费数据,为企业提供“精准营销+柔性生产”支持。
银饰文化IP:建设“银饰文化艺术中心”,展示银饰历史、工艺传承与现代设计文化内涵; 工业旅游线路:开发“上塘银饰一日游”,含工厂参观、DIY体验、夜市购物等,目标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 节庆经济:举办“中国(秀屿)银饰文化节”,融合非遗展演、设计大赛、直播带货,打造全国性产业盛会。
环保升级:2027年前完成电镀集控中心二期建设,日处理能力1万吨,实现产业废水“零直排”; 循环经济:推动银饰边角料回收再利用,开发“再生银”系列产品,如环保银饰等; 节能改造:推广太阳能供电、余热回收等技术,推动单位产值能耗下降20%。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科技区角网立场。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点击这里
扫码添加微信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