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速递




英国知识产权律所 Marks & Clerk 于2025年7月接连发布了两篇专栏文章,深入解析了神经技术(neurotech)在欧洲专利申请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文章围绕《欧洲专利公约》(EPC)中第53(c)条、54(4)与(5)条的适用边界,分别探讨了与治疗相关的技术方法是否可专利、神经设备的新颖性与创造性如何认定,以及脑机接口、神经调控装置在具体案例中的布局策略。

Marks & Clerk 明确指出,尽管欧洲对医疗方法的专利排除仍在执行,但只要神经技术设备具备明确的技术构造改进,仍可在欧专体系内获得稳定的保护,为全球神经科技企业提供清晰可行的授权路径。

01

行业进展

Marks & Clerk 强调,欧洲专利公约第53(c)条禁止对人体或动物身体施加的治疗、外科或诊断方法授予专利。然而,这一条款并不适用于具有技术效果的装置或系统,甚至包括通过软件实现技术结果的系统。

 Neuralink 为例,其于20249月获得一项关于手术机器人配置方法的欧洲专利。在审查过程中,欧专局审查员曾因其用于电极外科植入的机器人手术方法而提出排除性异议。Neuralink 最终通过将权利要求聚焦于术前准备过程中对机器人的配置而非手术操作本身,成功绕开该项排除,确保其核心技术获得保护。

这一案例说明,设备与方法之间边界的合理区分,是神经技术在欧洲专利体系中获得授权的关键。

文章也指出,尽管治疗方法不能获得专利,但若方法本身并不直接作用于人体,如用于检测药物输送装置是否正常工作的小流量液体测量方法,则可通过设备技术贡献获得专利授权。

这种方法虽然服务于医疗场景,但其核心技术贡献在于系统小型化和信号识别,与人体治疗无直接功能联系,因而不构成53(c)的适用范围。

Marks & Clerk 进一步探讨神经装置的可专利性判断。文章强调,医疗设备,特别是神经调控装置的用途不能赋予其专利的新颖性。只有当设备在结构特征上发生实际变化,才可能构成可被授权的新发明。

以神经电极为例,同一电极可能被用于帕金森病、癫痫或抑郁症的治疗,若这些用途对应的刺激参数存在重合,不能单凭新适应症主张新颖性。但如果设备为适配新适应症而做出物理结构上的修改,例如为癫痫设计的深脑电极需足够长、刚性强,或为运动皮层设计的表面电极具有柔性,那么这些差异便可能构成法律意义上的“结构创新

更进一步,文章引用T 1252/20案指出,判断发明是装置还是物质,不能仅基于其生物机制(如电刺激或化学反应),而应基于其用途及是否在使用中被消耗。

例如,即便某可吸收神经植入物采用了PLGA基底和镁电极,若其主要作用仍是神经电刺激,而非因材料降解而产生治疗效应,则应作为设备评估,而非药物。Marks & Clerk建议,此类判断必须结合具体案情逐一认定,而非仅靠分类标准判断。

02

未来展望

欧洲专利制度虽然在医疗相关领域实施排除条款,但仍为脑机接口和神经调控类技术提供了充足的制度空间。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深入、医疗技术产品复杂度提升,神经技术设备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结构创新”作为授权基础。

而欧专局对于功能性构造与适应症间的适配性判断,也正在逐步建立更具操作性的案例体系。对于设备制造商而言,构建清晰、可执行的权利要求,聚焦硬件或软件中的“结构性差异”将成为打通欧盟市场的关键策略。

Marks & Clerk 特别强调,对于神经调控领域的申请人而言,应避免将发明单纯描述为“用于某病治疗的装置”,而应聚焦于因适应症不同所需设计变更的技术特征。

例如电极长度、柔韧性、材质的改变,或神经刺激参数的调节逻辑如何由系统硬件决定。专利布局的重点应从“治疗效果”转向“实现路径”,以规避治疗方法排除风险,同时明确设备贡献。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欧洲专利局对神经技术设备的审查实践正不断成熟,这对于整个脑机接口产业来说是积极信号。

作为全球神经技术商业化的重要市场,欧盟的知识产权环境正在以更加明确的法律边界和更成熟的专利审查逻辑,为新兴企业提供了更清晰的路线图。谁能率先完成对技术与专利语言的精准转换,谁就能率先在脑机接口和神经调控的商业博弈中抢占高地。

文章内容来源于:“脑机接口未来产业” ,仅用于学术资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YiXilivy491wMf4x7nOzw

关于我们

脑机接口产业联盟作为脑机接口的合作与促进平台,着力聚集产业界各方资源,共同致力于推进脑机接口产业发展、需求与架构、标准、产品、解决方案及应用推广,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及协作机制,围绕产业链,协调组织关键问题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业生态繁荣,为中国及全球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提供必要支撑。

加入方式

关注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公众号,菜单栏获取联盟加入申请表格,材料齐全后发秘书处。

欢迎业界积极参与联络,联系邮箱:bcia@caict.ac.cn。

(扫码获取加入联盟的申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