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动态
武汉协和医院帮助瘫痪病人重新自主“行走”
长江日报,7月17日

近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下简称“协和医院”)脑机接口医工融合病房外,瘫痪一年多的徐亮,在医生的鼓励下,通过大脑意念驱动外骨骼机器人,实现了自主“行走”

6月16日起,协和医院脑机接口门诊和病房同步开启,徐亮正是这一技术服务的受益者之一。目前,他已顺利出院,后续还将回到脑机接口病房接受康复训练。

协和医院脑机接口医工融合病房,患者正在进行康复训练。@长江日报

一年前,来自麻城的徐亮因车祸致大脑严重损伤、双下肢截瘫,虽坚持康复治疗但仍无法站立。今年5月,徐亮家人直奔协和医院脑机接口技术而来。

神经外科主任姜晓兵教授团队评估发现,脑外伤造成徐亮的运动神经通路受损,还同时出现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和肌力下降两方面问题。姜晓兵介绍说,由于患者的肌张力明显增高、关节僵硬,双腿强直,仅靠脑机接口技术无法完全解决这一难题。

团队充分讨论决定,首先通过脊髓电刺激术解决肌张力增高导致的双腿“动弹不得”;随后通过无创脑机接口技术解码大脑运动皮层信号,驱动外骨骼机器人,尝试自主行走。

一名四肢瘫痪患者通过运动想象驱动脑控神经康复训练机器人。@长江日报

一个月前,神经外科专家团队为徐亮实施了脊髓电刺激电极植入手术,术后第一周,徐亮原本僵硬的双腿可以弯曲,首次借助辅助设备实现了站立。紧接着,徐亮戴上脑机接口帽,经无创脑电设备采集脑运动区域脑电信号,进行运动想象训练,并配合以“脑控外骨骼”协同训练。

现在,徐亮已经能够通过大脑意念,驱动外骨骼机器人完成自主“行走”

术后,徐亮正在进行“脑控外骨骼机器人”协同训练。@长江日报

协和医院创新性地提出“脑—脊—机—复能”一体化诊疗技术,通过无创脑机接口驱动,结合脊髓电刺激,实现机器人辅助行走,可使患者最大程度实现功能恢复。据了解,目前这一研究位居全国领先水平,徐亮也是全国第一位接受该疗法的患者。

一位脑梗后偏瘫患者在脑机接口技术的辅助下进行康复训练。@长江日报

“我们的梦想是让瘫痪者重新站立、让失语者重新发声、让生命重拾尊严。”姜晓兵表示,该院脑机接口技术整合非侵入式、半侵入式、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将为脊髓损伤、瘫痪、帕金森病、癫痫、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搭建起“智能诊疗——精准康复”一体化平台。

目前,国内成立或即将成立脑机接口相关病房的医院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往期资讯中部分提供了官微等联系方式,也可通过网络搜索/AI工具了解对应医院的详细情况。

更多临床资讯可扫描底部二维码加入“脑机接口星球-临床动态专栏”了解

邯郸市第一医院脑机接口(BCI)评估门诊开诊

邯郸市第一医院订阅号,7月22日

脑机接口(BCI)评估门诊是近年来在神经医学领域兴起的一种创新诊疗模式,主要通过探索脑机接口技术,邯郸市第一医院为特定患者群体(如严重运动功能障碍、神经损伤、言语交流障碍患者)提供康复或辅助沟通新途径,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而设立的临床评估中心

运行模式及技术支撑

多学科协作: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组成的跨学科专家团队。如果您或您的亲人面临严重运动或沟通障碍,欢迎前来咨询评估。

出诊时间:周四全天

出诊地点:邯郸市第一医院总院区门诊三楼332室

技术支撑:通过先进的神经信号采集设备和专业的评估流程,系统地评估您的大脑活动模式及其与外部设备的潜在连接能力。

在评估过程中,专家团队将利用安全、非侵入性的特殊设备(如脑电图帽)记录和分析您的脑部信号,设计一系列简单任务(如想象动作、集中注意力等),观察您大脑信号的特定变化模式,评估您学习和控制这些信号以驱动外部设备(如电脑光标、虚拟键盘或辅助器具)的潜力并建立数据库追踪疗效。

诊疗范围

聚焦神经系统疾病,评估治疗新可能。

1. 脑卒中后功能障碍:如上肢运动障碍。

2. 意识障碍:如植物状态(VS)、微意识状态(MCS)的评估与促醒治疗评估。

3. 运动障碍疾病:如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

4. 癫痫:评估难治性癫痫的神经调控治疗可行性。

5.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与干预。

6. 脊髓损伤:评估神经功能重建与康复潜力。

7. 情绪障碍:如难治性抑郁症、焦虑状态等。

详情:【邯郸首家】邯郸市第一医院脑机接口(BCI)评估门诊开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顺利完成西部首例脊髓损伤患者脑机接口手术

新华社,7月21日

7月18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顺利完成中国西部地区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患者因车祸导致脊髓损伤,四肢瘫痪。该手术通过在患者大脑硬脑膜外植入脑机接口设备,借助无线供电技术实现脑电信号的实时传输,让患者实现脑控机械手,重新动起来。

@新华社

该项微创脑机接口技术此前做了多例临床试验,最长植入时间已超过21个月,目前正在开展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据了解,我国目前脊髓损伤患者已达300万至400万人,每年新增病例约8万至9万例。此次手术应用的脑机接口技术,通过高灵敏度电极阵列捕捉运动意图相关脑电信号,结合神经信号解码算法,为患者搭建起大脑与外部世界的“神经桥梁”,带来了康复治疗的新希望。(记者:刘潇、王君璐

政策发布

四川脑机接口中试及公共服务平台落地温江

温江发改,7月23日

四川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四川锦弘中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将共建西部首个贯通“技术研发-中试验证-注册生产-场景落地”全链条的专业平台,推动脑机接口产品在智慧医疗、养老助残、特殊教育等领域的落地应用,填补省内脑机接口产业链关键空白。

@温江发改

脑机接口作为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融合的前沿技术,在医疗康复、智慧养老等领域前景广阔,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焦点。近期,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也将脑机接口列入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

行动快源于布局早。早在2020年,温江就建成了全省首个脑科学新型研发机构——四川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培育出全省唯一脑科学规上企业及一批创新型企业,全球首发MCI早期辅助诊断产品——大脑生理与认知功能辅助评估系统。此外,温江还聚集了华西医院温江院区等多家三甲医院,在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康复训练等方面优势明显,产业链的上下游基础较为完善,为平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验证场景。

@温江发改

该平台以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国家级平台-中古脑器交互实验室主任、四川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院长尧德中教授团队为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撑,四川锦弘中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软硬件和运营经验为建设支撑,设立设计服务中心、中试熟化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服务中心等七大功能中心,建构全链条服务体系。

南京聚力打造脑机接口产业高地

南京日报,7月23日

7月22日,脑机接口产业培育大会在南京召开。会上发布《南京市推进脑机接口产业创新突破行动方案(2025—2030)(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江苏省脑机接口共性创新和产业服务平台”等政策和平台,南京大学脑机接口研究院江苏脑机接口研究院揭牌,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联合体授牌,江苏省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启动,一批重要成果问世,一批产业项目签约落地,传递出南京竞逐脑机接口产业的强烈信号和决心。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27年和2030年发展目标,即打造脑机接口领域科研和转化高地、产业创新高地。具体来看,在技术突破、平台打造、企业培育、临床研究、场景建设、生态构建等六个方面部署了15项重点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开放合作、强化安全监管4项保障措施。鼓楼区同步出台《关于发展脑机接口产业的若干举措》,从项目落地、企业成长、技术创新等十个方面,给出真金白银的支持措施。

目前,南京正通过打造技术研发、共性服务、成果转化3类平台和两大研究院,大力激发源头创新活力。其中,南京大学脑机接口研究院聚焦高校资源端,由南京大学牵头共建,将整合校内资源,开展校地联动,加快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脑机接口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临床资源端,江苏脑机接口研究院由江苏省人民医院牵头共建,聚焦临床研究、检验检测、成果转化,推动脑机接口技术临床转化与产业化。

大会还发布了南京在脑机接口产业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包括中国电科首席专家尹奎英团队,开发出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干预的经颅磁治疗脑导航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东南大学宋爱国教授团队,开展人机交互遥操作机器人与多维力感知技术研究,攻克了空间六维力传感器等“卡脖子”难题;南京山海医疗自主研发的“电生理记录和刺激设备”即将获批,成功实现DBS(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神经电生理系统的国产化替代等。

在签约环节,鼓楼区、中国电科十四所共建江苏(南京)脑机智能科技创新园签约;中国远大集团、中国电科十四所、鼓楼区、新工集团同步就脑机接口成果转化备忘录签约;6家在宁医疗机构签约建立全国首个地区性伦理协同机制。7个产业项目现场签约落地。

企业进展

Neuralink(植入式BCI | 临床试验)

7月22日,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在其公司官方社交媒体X账号上发布最新临床试验消息,即在当天完成了第8、9两例患者的脑机接口植入手术,并表示患者都恢复良好、精神状态也不错。接下来会继续支持他们在Neuralink的“旅途”。

6月底,马斯克在2025夏季更新中全面地介绍了Neuralink的技术进展,以及7名已经植入脑机接口的用户也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示了他们使用脑机接口完成了很多不可思议的项目,包括脑控玩电子游戏、脑控猜拳、还有一位瘫痪的工程师通过脑控CAD软件继续之前工作的。在大半个月后,Neuralink进一步扩大了临床试验的人数,为植入式脑机接口的临床应用继续巩固基础。

Paradromics(植入式BCI | 临床试验)

和Neuralink类似,Paradromics公司是一家开发最高数据速率脑机接口(BCI)平台的神经技术公司,近日宣布在密歇根大学增设第三个Connexus®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点医学博士Matthew Willsey选定为该临床研究项目“Connect-One”新的研究员。

Paradromics临床研究将评估Connexus BCI这种新型设备的安全性,以及它为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脑卒中或脊髓损伤而丧失沟通能力的人恢复沟通的能力。而高性能的Connexus BCI旨在以尽可能高的分辨率记录大脑活动,即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大脑活动将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进行解码,以支持将思想无缝转化为语音或控制计算机。

Connect-One研究将在美国的三个站点招募因进行性神经肌肉疾病或导致四肢严重瘫痪的神经系统损伤而出现语言障碍的患者,预计在获得监管批准后于2025年底启动。 

*资讯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限于篇幅有对原资讯内容进行了精简。了解更多脑机接口/神经技术相关资讯,欢迎扫描底部二维码加入“脑机接口”知识星球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tO3v7_5DB93UBtDrYwbnIg

https://www.news.cn/tech/20250721/3491fe7906944d5eb3fc06a6c53f1869/c.html

https://mp.weixin.qq.com/s/rkaa3cJdxQG9a_f37G8C3w

https://x.com/neuralink/status/1947342767887167768

https://www.paradromics.com/news/paradromics-adds-third-site-for-the-connexus-r-brain-computer-interface-clinical-study-at-the-university-of-michigan

图片
科普神经科学知识,推广脑机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