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安全部今日发布的公告,公众需提高警觉,注意防范那些可能隐藏在智能设备和信息系统中的“隐形窃密通道”。这些通道通常表现为恶意设计或植入的技术后门,一旦被利用,将对个人隐私乃至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技术后门指的是绕过常规安全机制,从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的未授权访问权限的方法。尽管其初衷是为了便于开发者的调试与漏洞修复,但若未能及时移除,便可能成为恶意攻击者入侵的突破口,导致敏感信息泄露。

恶意自带:内置的“内鬼”

某些境外生产的芯片、智能设备或软件,在设计制造阶段就可能预埋了“后门”,使得厂商能够通过特定信号远程操控设备,如自动激活摄像头或麦克风,甚至秘密收集并回传数据。

后期破解:隐蔽的“眼睛”

为了便于后期维修维护,一些厂家会在出厂时设置允许远程访问的“后门”。虽然这原本是售后服务的一部分,但如果管理不当或被第三方非法破解,该功能就可能沦为窃取用户敏感信息的工具。

暗中植入:供应链中的“毒药”

不法分子还可能利用软件更新渠道或污染开源代码库等手段,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植入“后门”,实现对设备的非法控制及信息窃取。

鉴于此,国家安全部呼吁社会各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涉及关键机密岗位的单位和个人,应优先选用自主可控的国产软硬件,减少对外部来源的依赖。同时,建议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比如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审查设备日志、监控异常流量等,以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

国家安全机关强调,每一位公民都有责任参与到网络安全防护中来。如果发现任何可疑行为,请立即通过 12339 国家安全机关举报热线、官方网站(www.12339.gov.cn)或微信公众号进行报告,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全环境。


出海交流群
图片
电子特气交流群
图片
卡脖子材料交流群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