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PAREKH

2025年7月20日


本周,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中美持续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冷战中精准破局

他成功说服双方在一些小问题上妥协,以此为两国换取了更大的长期灵活性与发展机遇。

我一直认为,在当前这波人工智能科技浪潮中,无论是「AI冷战」还是「AI太空竞赛」的既有框架,一个全新的相互确保依赖(MAD)理念,或许能指引我们走向最终的胜利


人才的流动:无法忽视的中国力量

例证一,中国是美国科技公司在本土之外最大的人工智能市场。

同时,正如黄仁勋反复强调的,中国拥有全球半数顶尖的人工智能研究人才。

例证二,我们只需看看Meta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在过去几周的动作。

他耗资数十亿美元,正在为自己组建一支星光熠熠的人工智能梦之队

正如Menlo Ventures的投资人Deedy Das所指出的:

这是Meta超级智能团队所有44名成员的详细名单:

  • 50% 来自中国
  • 75% 拥有博士学位
  • 70% 是研究人员
  • 40% 来自OpenAI,20% 来自DeepMind
  • 75% 是第一代移民
  • 每个人的年薪可能在1000万至1亿美元之间。

这份名单似乎还未包含Meta从苹果公司挖来的最新AI人才,而他们同样是美籍华人。

因此,这个团队的实际人数可能正在接近甚至超过50人,无论他们之前来自OpenAI、谷歌还是苹果。


开源的浪潮:中国引领全球AI新范式

本周宏大图景例证三是,中国正引领着全球开源大语言模型的发展。

这一浪潮由DeepSeek、阿里巴巴以及众多中国的“六小虎”企业共同推动。

《南华早报》在一篇报道中详细阐述了中国的开源力量如何挑战硅谷,并特别提到了黄仁勋的观点。

文章写道:“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高度赞扬了中国在开源AI领域的进步,并表达了与中国公司合作的坚定意愿。”

黄仁勋形容,由DeepSeek、阿里巴巴、腾讯、MiniMax和百度等中国公司开发的模型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全球AI的进步至关重要。

他更表示,中国的开源AI运动是全球进步的催化剂,它为每个国家和行业提供了投身人工智能革命的机会

开源竞争的巨大影响力,从Meta的紧迫感中可见一斑。它正急于巩固并超越其通过Llama模型建立的开源领导地位。

同时,OpenAI也已表态,计划很快发布自己的开放权重模型。

《南华早报》继续指出:“与中国公司快速迭代开源模型的节奏相反,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上周末宣布,由于安全考量和需要额外测试,将推迟其开源模型的发布。”

中国的AI公司则全身心地拥抱开源战略。

科技投资人Kevin Xu认为:“对于DeepSeek这类中国初创公司而言,开源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策略,让他们能够借助广大开发者社区的力量。”

他说:“绝大多数来自中国的开源模型,其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前沿水平,足以和美国顶级玩家的闭源系统相抗衡。”

“近期一系列开放权重模型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对开源模式的采纳和贡献日趋成熟。”

在专业AI评测机构Artificial Analysis的排行榜上,DeepSeek的最新模型是排名最高的开源模型,综合性能仅次于xAI、OpenAI和谷歌的旗舰模型。

阿里巴巴、MiniMax和月之暗面等其他中国公司,在测试中同样表现优异。

事实上,业界普遍预计,DeepSeek将在数日内追平OpenAI的最新成就——其模型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摘得金牌。

顺便一提,谷歌DeepMind也朝着同样的目标迈进,当然,它的模型是闭源的。


依赖的价值:走向共赢的未来

中国的开源大语言模型,也已成为Perplexity这类AI原生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

其创始人Aravind Srinivas在最近的一次深度访谈中,详细阐述了Perplexity如何借助DeepSeek和阿里巴巴的模型,来与谷歌、OpenAI等巨头竞争。

这篇《南华早报》的深度报道,清晰地勾勒出了当前这幅宏大图景

它揭示了Meta为何如此激进地投入人才争夺战,也解释了为何将开源融入核心战略已成为美国AI公司的当务之急。

而英伟达在其中所做的,正是为了平衡中美AI的竞合关系,并努力创造一个相互确保依赖的共赢机会。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