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各业,但随之而来的算力瓶颈和日益高昂的芯片研发成本,正成为制约其进一步普及的关键因素。尤其在高端AI芯片领域,市场高度集中于少数几家巨头,不仅推高了应用门槛,也引发了关于供应链安全的担忧。在此背景下,开源开放、异构集成等理念正逐渐成为行业寻求突破的重要方向。

在2025 RISC-V中国峰会上,芯片设计公司Tenstorrent的两位核心领导者——首席执行官Jim Keller和首席架构师Wei-Han Lien(练维汉),深入阐述了Tenstorrent以开放计算为核心,推动AI芯片发展、实现AI民主化的具体技术路径和愿景。

开源驱动,降低AI门槛

开源对于推动AI发展和降低成本起着非常关键的关键作用。练维汉指出,当前AI市场对算力需求巨大,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正是市场对算力瓶颈的反映。他认为,要实现AI的广泛应用(即“民主化”),必须让AI架构更优化、更亲民,而开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手段。Tenstorrent正致力于将CPU、未来的AI加速器、软件系统乃至Chiplet(芯粒)都推向开源,以应对当前芯片设计天价的成本,并促进产业链合作。

OCA架构:开源芯粒系统的新范式

Tenstorrent自主研发的“开放式芯粒架构(OCA)”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完全开源,覆盖了从物理层、传输层、协议层、系统层到软件层的所有主要组件和抽象层,这是区别于其他芯粒开放架构的关键。练维汉强调,OCA将“芯粒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设计,这是跟所有的芯粒开放架构最不同的地方。

具体而言,OCA能够带来的好处包括:

  • 降低研发成本:企业或研究机构可以专注于自身核心价值的设计,无需重复投入基础架构的研发。

  • 提升互操作性:OCA确保了不同厂商设计的芯粒能够无缝互融,构建统一的生态系统。开发者无需担心兼容性问题,可以专注于创新。

  • 灵活组合:以车架系统为例,OCA允许轻松集成具有不同竞争优势的芯粒,实现产品优化和算力扩展,满足从L1到L4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等多元化AI需求。

练维汉还提到了Tenstorrent在CPU设计上的规划,未来几年将会让Ascalon系列CPU性能每年提升约10%,目标是在2027年推出性能全球领先的Callandor CPU。

拥抱RISC-V,构建开放生态

首席执行官Jim Keller则重点阐述了Tenstorrent选择RISC-V架构的战略考量。他认为RISC-V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其成为构建未来计算平台的理想选择,Tenstorrent致力于推动RISC-V成为计算机的主流架构。他提到,RISC-V的社区正在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学者、专家乃至大学生的参与,使得创新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让技术更加普惠。

Jim Keller还介绍了Tenstorrent在基于RISC-V架构上的软硬件协同工作,包括开发编译器PyTorch、性能优化工具等,并强调AI技术正在反哺硬件设计,例如利用AI进行代码生成、RTL硬件设计、测试认证等,这将加速RISC-V软硬件产品的开发进程。他特别指出,RISC-V不仅是软件层面的优势,其优秀的架构指令集本身就能解决现实问题,尤其是在技术尚未成熟、需要灵活定制的领域。Tenstorrent还计划推动低代码硬件设计,简化芯片开发流程,并提供相关的教育培训。

融算于开,慧启未来

Tenstorrent坚信,保持开放心态、勇于融合创新,是赢得未来算力世界的关键。Tenstorrent通过OCA架构和RISC-V战略,正努力构建一个开放、协作的生态,旨在让RISC-V技术更加普及,助力AI更快的实现人人可及。 

责编:Rica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