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基本情况

银行业 IT 解决方案一般包括软件和 IT 服务,行业内的技术提供商主要向银行提供满足其渠道、业务和管理等需求的软件或软件开发服务。从功能上划分,银行 IT 解决方案主要分为业务类、渠道类和管理类解决方案

(1)业务类解决方案指对银行的正常业务运作提供服务的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强调交易的实时性和事务性,使用者是银行的柜员、后台处理人员、管理人员或者客户本身,银行的绝大多数生利业务都是通过业务系统处理的,核心系统、中间业务系统、支付与清算系统、信贷操作系统等均属于此类。

(2)渠道类解决方案指提供多种渠道的客户请求接入业务系统处理的一类系统,渠道管理、智慧网点、银行卡、网络银行、远程银行、移动银行、自助银行等均属此类。

(3)管理类解决方案建立在对业务数据和第三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的基础上,使用者主要是银行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或者决策者。后台资源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方案、商业智能、金融会计和稽核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均属于此类。

2、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

(1)银行业发展概况

过去几年,银行机构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和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银行机构体系。从法人数量来看,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银保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数量从 2012 年的 3,747 家增长到 2024 年的 4,295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呈现上涨趋势。

过去几年,国内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银保监会)的数据,银行业总资产、总负债规模分别由 2018 年的 268.24 万亿元和 246.58 万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444.57 万亿元和 408.11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8.79%和 8.76%。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持续稳健增长,税后利润由 2018 年的 1.83 万亿元上升至 2024 年的 2.32 万亿元。

现阶段下,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内资本市场环境逐渐成熟,行业内部竞争加剧,过去银行业凭借牌照优势稳定增收的态势将不复存在。一方面,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创新产品和业务使得商业银行传统的金融中介功能减弱,“金融脱媒”冲击加剧;

另一方面,自 2019 年 8 月以来,国内利率市场化进程随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而进入快车道,利率市场化减弱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倒逼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通过加大金融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投入来适应新形势下的经营环境,加强服务能力,推动盈利能力高质量发展。

未来,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加快。“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为银行业的深化改革指明了三条主线:一是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服务效率;二是要培养金融科技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建立规范有序的数据流通环境,防范数据风险。

(2)我国银行业 IT 投资情况

IT 投资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几年,随着银行业平稳发展,资本充足水平基本保持稳定,风险驾驭能力提高,为银行 IT 投资提供了便利稳定的投资环境。加之近几年银行业务整体增速放缓,为了获得新的增长机遇,大部分银行积极转变发展思维,由被动承压转为主动求变,加大了金融科技的投入比例。

以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例,根据已披露 2024 年年报数据,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 2024年度的金融科技投入约为 1,254.59 亿元,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以 285.18 亿元的规模位居榜首,占该行营收比重 3.63%。

在政策方面,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进金融业信息化核心安全可控,维护金融基础设施安全”。在上述背景下,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步伐加速,银行 IT 技术不断更新换代,IT 架构逐步升级,进而推动IT 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赛迪顾问分析,2023 年中国银行业继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资规模,在加快数字化转型与自主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强劲推动下,整体银行业 IT 投入保持相对稳健的增长态势,2023 年中国银行业整体 IT 投资规模达到 2,707.13 亿元,预计到 2028 年,中国银行业整体 IT投入将达到 3,533.06 亿元,2024 年到 2028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44%。

在具体投入方向上,2023 年度中国银行业 IT 投资在各类 IT 产品的花费情况来看,硬件方面的投资占到投资总量的 42.94%,与 2022 年相比呈现逐步下降趋势;软件和服务方面的投资占银行业IT 投资总量的 14.64%和 42.42%,服务与 2022 年相比呈现继续上升趋势。

(3)银行业 IT 解决方案市场情况

根据赛迪顾问相关数据,2023 年国内银行业 IT 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 604.71 亿元,2019 年以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8.45%,预计到 2028 年,中国银行业 IT 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 1,067.53亿元,2024 年到 2028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1.85%。

银行业 IT 解决方案细分市场中,基础业务类方案占比最高,其次是管理与监管类和渠道服务类,2020-2023 年各细分市场规模占比见下表所示:

(4)行业的发展趋势

1)数字化转型加速,“降本增效”进一步增加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

2024 年 5 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要求未来五年达到“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

2022 年 1 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在机制、方法等方面对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予以规范和指导,并要求到 2025 年时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该文件连同之前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共同推动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近年来,金融供给侧改革使得银行亟须通过整体的数字化转型来提升自己的差异化和精细化的经营能力,降低成本,发展自身竞争优势。与此同时,“降本增效”进一步增加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数字化转型如果真正实现,可以显著降低银行经营成本和费用,增加银行的利润空间,还可以显著提升银行的产品竞争力、银行和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以及银行风险管控的能力。

未来两三年,仍然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期,也是数字化迈向数智化的关键期,银行数字化转型加速,这将进一步推动银行业 IT 解决方案市场需求的稳健增长,是推动银行 IT 解决方案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2)自主创新步入加速推进期,成为推动银行 IT 解决方案需求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的日益严峻,中国银行业越来越强调自主创新,自主创新的迫切性进一步增强,提升核心技术自主掌控能力的迫切性进一步增强。目前,中国银行业在自主创新领域有序推进,自主创新试点持续扩容。

未来三到五年,自主创新领域将步入加速推进期,并且逐步步入常态化,生态体系建设是自主创新的关键一环,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产业链是未来发展重点之一,共同打造安全稳定的金融数字底座。中国银行业将围绕自主创新为重点,全面展开从 IT 架构到应用解决方案的转型与升级,这将为中国银行业 IT 解决方案市场的持续增长注入新动力,银行 IT 解决方案将围绕自主创新持续展开全面的升级与重构。

3)大模型将推动银行 IT 解决方案市场步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2024 年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银行业应用的元年,各大银行都纷纷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各家银行对于 AIGC 和先进科技体验的投入热情较高,但总体而言,银行业对大模型的应用还处于将大模型技术与传统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初级阶段,多数银行正在进行技术储备和小规模试验。

大模型如何高效植入现有业务场景,大模型应用于金融业中所产生的安全合规和隐私保护等,是银行业十分关注以及未来仍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大模型在银行业规模化应用是一个体系性工程,除了模型和算力的合理部署,还需匹配数据治理、人才和管理机制等。未来三到五年,应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将逐步成为银行 IT 解决方案厂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人工智能的应用,首先将大幅提高开发效率,替代和减少部分开发人员;其次,人工智能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银行 IT 解决方案市场步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同时推动银行 IT 解决方案需求的进一步增长,新的业务场景、新的客户服务模式、新的软硬件的适配改造等,业务机会将大幅增加。

3、行业的技术特点及水平

(1)行业的技术特点

①安全性和高可用性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 IT 系统作为开展业务和运营管理的中枢,其基础架构和上层应用的安全性、高可用性是重中之重。根据相关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安全、可靠、高效、开放、弹性的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在架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安全可控。因此,金融 IT 建设的技术路线选择更加谨慎,技术的成熟度较高。

②技术综合性高银行

等金融机构的业务类型众多且流程复杂,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往往需要多种技术组合。以银行智慧网点改造为例,其需要综合应用物联网技术、影像和语音处理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才能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这要求 IT 解决方案提供商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和集成能力。

③实施过程复杂

部分银行运行的业务系统多达上百个,所涉及的业务部门广泛,在 IT 系统改造中,需要 IT 解决方案提供商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与不同业务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减少不必要的需求变更和技术路径变更等情况出现。此外,在架构转型过程中,遗留业务系统缺乏解耦能力,导致对其进行改造或者迁移时存在较大的实施难度。

(2)行业的技术水平

银行业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水平最高的行业之一,其 IT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若干阶段:80 年代国内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从网点的电子化开始,到 90 年代基本完成了分行集中的信息服务网络构建;2000 年以来,银行业开始实施数据大集中,也就是将分行级的数据中心的业务和数据集中到总行级的数据中心,所有业务在后台由数据中心统一支持,并通过集中式的软件架构运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和金融软件自主创新工作的深入,集中式软件架构在应对互联网金融应用场景和总拥有成本等方面的劣势越发明显,分布式架构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在发展初期,数据库、基础软件平台和应用几乎被 IBM、Oracle 等国际软件巨头垄断。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在应用软件方面,国内供应商与国外供应商已无明显技术差距,并且国内供应商从本土实践经验出发,能够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深入结合行业特点和业务流程,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在定制化开发、运维服务与系统集成等方面的优势日益明显;在数据库和基础软件平台产品方面,国内供应商在部分领域已取得突破,能接近甚至超过国际厂商水平。此外,相关开源技术日益丰富,也将不断提升国内供应商的整体技术水平。

此为摘取部分,完整版根据发改投资规【2023】304号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要求,可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

图片 关 于 我 们  图片
思瀚产业研究院
 Chinasihan.com
中国产业研究领导者
添柴鹏城  未来之城  创新之都  励精图治

报告订购定制化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4008087939    0755-28709360
· 客 服 微 信:g15361035605 
· 客 服 Q Q :454058156
· 邮箱:chinasihan@126.com

·官方网站: Chinasi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