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建筑垃圾处置行业的发展概况
- 2025-07-17 12:00:00
我国建筑垃圾处置行业尚处于发展早期,目前市场竞争呈现区域集中度高、全国集中度分散的特点。
在北京、上海、江苏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由于地方政府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推广和重视程度较高,逐步涌现出一些在建筑垃圾处置领域具有一定区域知名度的企业,如北京地区的北京格林雷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地区的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地区的鸿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地区的瑞泰环保装备有限公司,福建地区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区,二三线城市竞争格局较为分散,竞争对手规模较小,基本为当地工程建设、运输企业或建筑垃圾产生方。
1、建筑垃圾产生量大、旧建筑拆除是主要来源之一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2024 年建筑业总产值持续上升,2024 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 32.65 万亿元,同比增长 3.35%。根据思瀚数据,预计 2021-2026 年我国建筑拆除面积将保持 5%的速度增长,“十四五”末期建筑垃圾年产量有望突破 40 亿吨。
在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大背景下,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发力点。2024 年 11 月,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各地进一步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中明确指出“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从最初的 35 个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上的大城市,进一步扩大到了近 300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202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货币化安置,计划在新增 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改造规模。随着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的不断深入推进,未来建筑垃圾总量有望保持持续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测算,2015-2022 年我国建筑垃圾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1%,预计至 2025 年建筑垃圾产量将达到 37.6 亿吨。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建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随之产生的建筑垃圾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根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测算,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的建筑垃圾年产生量超过 20 亿吨,一直居高不下。处理量方面,目前建筑垃圾处理量在 17.5 亿吨左右,预计到 2026 年处理量将超过 20 亿吨。
2、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经济价值逐步体现
建筑垃圾可用资源多,再生产品丰富。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式,它可以将建筑垃圾转化为有用的产品。经专业设备破碎、筛分、剔除、除尘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旧建筑物拆除垃圾组成包括混凝土、灰尘、泥土、碎石、石块、竹、木材、砖块、金属、沥青、砂、其他有机物、塑料管、玻璃等材料。
建筑垃圾资源化可用于生产再生骨料、再生透水砖、再生标砖、再生砂浆、再生商混、再生水稳料、再生沥青料、垃圾衍生燃料(RDF)、PC 预制构件、3D 打印粉、再生水泥等再生产品。再生产品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房屋建筑、道路建设、水利工程等领域,且具有节能降耗、低排放和低成本等优势。
根据中国砂石网 2020 年数据,每 1 亿吨建筑垃圾,可生产混合料 3,600 万吨、或再生混凝土骨料 1,000 万吨、或 243 亿块标砖,可节约填埋用地 1 万亩,节约标准煤 270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130 万吨。
3、国家政策系统性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的顶层设计
2020 年 4 月颁布的新《固废法》,将“建筑垃圾”从固废法中的“生活垃圾”单独分出来,明确了政府责任,明确了源头减量的重要性,多措施利于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考核)。
2021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要达到 60%,要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建设 50 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城市。
2021 年 12 月生态环境部等 18 个部门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全国 11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在“十四五”期间开展“无废城市”的建设,伴随着无废城市的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成为持续支撑固废行业增长的细分领域之一,市场空间加速释放。
2022 年 6 月,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分级利用,到 2030 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55%。
2023 年 8 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住建部等部门印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 年)》提出优化布局建设建筑垃圾中转调配、消纳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设施,积极推进建筑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加快形成与城市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体系。
2025 年 6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筑垃圾治理的意见》的通知,总体要求到 2027 年,健全城市建筑垃圾治理体系,完善建筑垃圾管理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偷排乱倒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筑垃圾平均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50%以上,城市建筑垃圾有效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4、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较低大量的建筑垃圾
随意堆放或者简单处理后填埋,不仅对于水资源、空气、土壤质量造成污染,而且造成了安全隐患和大量可再生物资材料的浪费。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部分发达国家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率高达 90%,而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率不足 10%。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通过建筑垃圾的资源再生利用,节约大量资源、节省建筑材料再生产过程、保护生态环境和产生经济效益,成为建筑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随着建筑垃圾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相关法律、标准体系日益完善,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在处理设备、生产技术、标准规范、产品质量、使用示范等环节均已突破瓶颈,建筑垃圾资源化平台逐步完善,利用能力显著提升,特殊垃圾处理将进入针对性处理时代。提高回收利用率将是建筑垃圾主要的处理途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将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期。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官方网站: Chinasihan.com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