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米SU7 Ultra量产版以7分04秒957刷新纽博格林北环(以下简称“纽北”)“最速量产电动车”纪录的消息传遍全球时,赞誉之声不绝于耳,但不一样的声音同样此起彼伏。很多普通消费者心中难免疑惑:这风驰电掣的赛道成绩,与我每日送孩子上学、周末家庭出游的日常生活有何关联?

这份关联,深植于汽车工业百年发展的核心逻辑之中。赛道,从来不只是速度的竞技场,更是技术突破的锤炼与安全可靠的终极试金石。

01

赛道是严苛的终极实验室

被誉为“真理之环”的纽北赛道,长达20.8公里,落差达300米,囊括170多个形态各异的弯道,几乎复刻了全球各种复杂路况与极端气候。小米SU7 Ultra量产版在这里创下新记录,其意义更在于对车辆性能边界的探索,是车企科技实力的体现,是对产品的“最强质检”。

赛道的极限工况,能够驱动技术迭代。纽北变幻莫测的坡度、令人窒息的急弯和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迫使工程师不断挑战“三电”系统的瞬时响应极限、热管理系统的承受边界以及底盘在极端侧向G值下的稳定性。每一次圈速的提升,背后都是对动力输出逻辑、能量回收效率、车身动态控制算法无数次进行精密调校的成果。而比纽北单圈挑战更为残酷的,是24小时耐力赛的严酷考验。它要求车辆“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完马拉松”,是对电池循环寿命、电机持续高负荷下的散热能力、制动系统耐久性以及整车可靠性的“终极大考”。小米 YU7 Max测试车正是在这样的极限挑战中,创下了24小时行驶3944公里的惊人纪录,超越了保时捷Taycan和奔驰纯电CLA原型车的历史成绩。这背后是“24小时内连续快速充放电30次,一天的强度相当于日常使用30周”的严苛验证。

赛道磨炼所积累的海量数据,则能够推动量产车技术与性能的进一步精进。量产车的精细化调校需要大量行驶数据,特别是极限工况下行驶数据的支撑,包括电机扭矩输出、电池温度变化、悬挂受力状态、轮胎抓地极限等等一系列数据,都会被测试工程师收集、分析。这些诞生于极限场景的数据,最终转化为对小米SU7 Ultra电控逻辑优化、悬挂阻尼设定、转向反馈调校的直接依据。这种基于极限环境验证的工程实践,其深度和广度远超普通道路测试所能覆盖的范围,确保了量产车性能标定的精准性与冗余度。

02

以赛道王者姿态守护日常出行

赛道验证的顶尖技术,其终极价值在于无声地融入消费者的每一次出行,成为用户触手可及的安全保障。小米SU7 Ultra的量产技术,正是这种“技术下放”理念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生动演绎。

驾车人或许都遇到过这种场景:在暴雨倾盆的高速公路,视线模糊,前车因事故突然急刹。在这一刻,小米SU7 Ultra的赛道级制动能为用户瞬间搭建起“生命缓冲区”。在DPB+ESP10.0全解耦制动控制系统、碳陶瓷制动盘、Akebono前六后四活塞制动卡钳等的共同作用下,小米SU7 Ultra 100km/h-0的最短制动距离仅为30.8米。配合倍耐力P ZERO高性能轮胎在湿滑路面依然强悍的抓地力,这套系统能显著缩短制动距离,有效避免车轮抱死打滑,将追尾风险降至最低。即使是送孩子上学途中常见的市区“鬼探头”情况,这套灵敏强大的制动系统也能更快响应,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

纽北严苛调校出的双腔空气弹簧、高性能连续阻尼可变减振器以及三电机扭矩矢量控制系统,在用户日常驾驶中同样提供着无形却强大的守护。面对前方卡车突然掉落货物,需在车流中高速紧急变线避让时,这套系统能强有力地支撑车身,有效抑制剧烈侧倾。ESP系统如同最警觉的副驾,精确控制各车轮动力与制动力,配合扭矩矢量控制系统每秒高达500次的动态扭矩独立分配,确保车辆在紧急变线时轨迹稳定可控,避免因慌乱操作导致的转向不足或过度而失控。在蜿蜒湿滑的山路突遇急弯,或是地库湿滑环氧地坪上的谨慎转向时,经受赛道极限考验的电控系统与高效热管理,能确保动力输出线性平顺,散热稳定可靠,ESP系统主动干预打滑车轮,赋予驾驶者更充足的操控信心。

可靠的三电与续航,则是用户长途旅行的“耐力担当”。小米YU7 24小时耐力赛的极限验证,直接转化为日常使用的持久可靠与续航信心。小米SU7 Ultra和小米YU7采用的高功率电池包与先进的热管理系统,在连续高速行驶、夏季高温或冬季严寒环境下,依然能保持稳定的性能输出和充电效率。小米YU7标准版高达835km的CLTC续驶里程,配合5.2C超高充电倍率,能够在15分钟内补能620km,让周末跨省自驾或假期长途旅行彻底告别里程焦虑。第三方充电桩兼容性成功率超99%的设计,更确保了用户在全国各地都能便捷、稳定地补充能量。

赛道基因不仅赋予小米SU7 Ultra卓越的动态性能,提升了产品的被动安全设计。小米SU7 Ultra的电池底部设置了“防弹涂层”,其耐刮擦穿刺性能超传统PVC涂层10倍,小米YU7则新增了1500MPa防刮底横梁,这些都为日常行驶中可能遇到的坑洼托底、飞溅碎石提供了额外的电池防护铠甲。小米YU7在四门防撞梁、A/B柱“内嵌式防滚架”等关键部位应用的“2200MPa小米超强钢”,将车身钢材强度推至行业顶峰,大幅提升了在侧碰、翻滚等极端事故中的乘员生存空间。

源自赛道的对卓越性能和“可靠性”的极致追求,最终化作用户日常出行的全方位守护。

03

时代需要不断攀登的挑战精神

小米汽车投身纽北赛场、挑战24小时耐力极限,其深远意义远超几款车的成功,映射着中国汽车工业从奋力追赶到自信引领的攀登之路,更呼应着时代所呼唤的挑战精神。挑战精神是驱动创新的永恒内核。

回溯汽车工业百年,保时捷、法拉利、丰田等全球汽车巨头无不通过在赛道上淬炼技术、证明实力,来奠定行业地位。也正因如此,纽北长期被视为汽车性能与技术的“圣殿”。小米旗下产品在赛道上的突破性成就宣告,中国品牌不仅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引领潮流,更在汽车工业的“皇冠”——高性能与极致可靠性领域,拥有了定义世界级水准的技术实力与产品自信。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完成了从“追着跑”到“并肩跑”乃至在某些领域“领着跑”的关键跃升,达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综合实力的新高度。

“去赛道练就技术,不断突破世界纪录,是一个企业应该有的精气神”。小米将自身定位为“中国企业中最具挑战精神”的代表。这与人类探索浩瀚宇宙、潜入万米深海、征服地球极地的壮举一脉相承,将在未知与极限中验证技术、拓展认知边界、实现自我超越作为企业的一贯追求。它并非仅为营销噱头,而是驱动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打磨顶尖品质、引领行业发展的核心内驱力。人类的发展史,不就是不断探索、不断在极限环境验证的历史吗?

更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对高性能的执着追求,归根结底落脚于用户的日常需求。它不是在打造仅供仰望的赛道机器,而是将最严苛环境验证过的顶尖科技,转化为普通用户日常驾驶中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驾驶信心、持久可靠和无忧续航。它让消费者明白,选择一辆历经纽北或耐力赛严酷考验的车,意味着选择了极致的安全与可靠,这是高性能之于普通消费者最根本的价值。

推荐阅读

立讯精密收购德国百年线束巨头莱尼

比亚迪大幅攀升!全球分化加剧 | 6月车企市值

文:冯英杰 编辑/版式:王琨


喜欢请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给小编加个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