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空-天-地”三维数据采集体系,国内首部“低空航线安全标准”启动起草!
- 2025-07-09 07:00:00
来源 | 智合标准化建设
作者 | 智合标准中心
基于此,智合标准中心(北京之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组织起草单位,发起《低空航线运行安全动态评估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起草工作。
《低空航线运行安全动态评估技术规范》作为国内首个聚焦低空航线安全的团体标准,用来动态预警低空飞行中可能遇到的突发天气、飞行冲突、设备故障等风险,帮助更安全、更高效地开展低空物流、巡检、应急救援等业务。
区别于传统静态评估的局限,本标准在与现有低空管理系统对接的基础上,引入了实时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等先进技术方法,整合“空-天-地”数据,并提供了从危险监测、风险评估到预警处置的全流程指导,有效填补了空域动态安全管理标准体系缺失。
【扫码了解更多信息】

本标准的实施将促进安全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推动低空安全服务产业规模大力发展,助力我国在低空智能管控领域实现“换道超车”,为全球低空经济安全评估提供“中国方案”。

1. 全场景适应性评估体系:
本标准首次构建了覆盖城市、郊区、山区、水域等多类地理环境的全场景低空安全动态评估体系。针对不同地形和应用场景下的特殊风险因子(如城市微气候、山区气流扰动、水域气象突变等),开发了具备差异化参数配置的评估模型与预警算法。
该体系通过“场景-模型-策略”三级适配机制,实现对平原物流、山区救援、水域巡逻、城市空中交通(UAM)等典型低空运行模式的精准风险识别与动态响应,显著提升复杂环境下的飞行安全保障能力。
2. 首创“空-天-地”三维数据采集体系:
本标准在国内外首次构建了覆盖空中平台、天基平台和地面平台的立体化信息获取网络。与传统基于单一数据源的安全评估方法不同,该体系实现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实时数据采集,为动态安全评估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撑。该创新突破了传统低空安全监管中数据来源单一、覆盖范围有限的技术瓶颈,建立了空域安全监测的立体化感知网络。
3. 动态评估技术范式转变:
传统低空安全评估方法主要依赖历史统计数据与静态阈值判断,难以应对突发性强、变化快的动态风险因素(如雷暴、风切变、临时禁飞区等)。本标准通过引入实时监测-动态建模-智能决策的技术路径,推动低空安全评估从“事后分析”向“事前预警”转变。
4. AI智能评估与层次分析法融合:
本标准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算法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构建了混合型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兼具结构化分析与智能化学习双重优势:

5. 四级动态风险预警机制:
本标准建立了“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四级风险预警体系,采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等级,形成完整的风险分级管控机制。该机制不仅提供了清晰的风险等级划分标准,还配套了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形成了完整的闭环管理体系。

6. 多源异构数据智能融合:
本标准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通过集成雷达、气象卫星、地面传感器等异构数据源,采用先进的数据清洗、特征提取和信息融合算法,解决了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格式差异、时间同步和空间配准等技术难题。
为提升标准的科学性与实践指导性,推动动态评估技术切实解决低空航线运行中的安全管理难题,现诚邀低空空域监管及规划单位、低空飞行器运营商、低空装备制造商、空管技术服务商、气象数据供应商等行业机构以及关注低空安全评估、数据安全与操作合规的专业机构以及律所律师扫码填写信息,共同发起标准起草。

END

低空经济盈利密码:无人机配送 + 文旅 + 数据变现,这 5 种模式正在颠覆传统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