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眼中的哪吒汽车
- 2025-07-17 17:26:45


曾被誉为造车新势力“黑马”的哪吒汽车,如今正遭遇创立以来的最大危机。其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近日发布投资人预招募公告,正式开启破产重整程序,将这家一度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车企推向了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与其他黯然退场的新势力车企不同,哪吒汽车手中仍握有工业用地、造车资质和现存产品线等“复活筹码”。然而,在技术迭代加速、资本理性回归的背景下,哪吒汽车正处于“暴风眼”中,左右飘摇。
绝境求生的“黑马”
2024年哪吒汽车的形势急转直下。相关数据显示,其全年销量骤降63%,资产负债率已突破85%的红线。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上发布的公告显示,合众新能源正紧急寻求战略投资人,并要求意向方提供包括投资计划、复工复产方案、职工安置计划及重整后运营规划在内的完整方案。这份被业内人士称为“病危通知书”的公告,揭示了这家曾估值百亿元的新势力企业已濒临存亡边缘。
哪吒汽车的危机并非一日之疾。2022年,其曾以15.2万辆的年销量跻身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但此后便显露疲态。2023年销量下滑至12万辆,2024年仅交付6.5万辆。这种断崖式下跌的背后,是企业战略的严重失误。哪吒汽车创始人方运舟曾坦言:“我们在从低端市场向高端突破的过程中,低估了品牌升级的难度。”哪吒S、哪吒GT等高端车型未能获得市场认可,而原本走量的哪吒V和哪吒U系列又遭遇同类型产品的挤压,导致公司陷入“高端上不去、低端守不住”的双重困境。
哪吒汽车的财务状况尤为窘迫。天眼查显示,公司拖欠宁德时代等核心供应商的款项已形成连锁债务危机。一位不愿具名的供应商透露:“目前哪吒采用‘债转股’方案,70%供应商债务转为母公司股权,30%分期无息偿还。我们接受这个方案是因为企业存活才能保障债权。”这种债务重组机制虽然暂时缓解了压力,但也折射出哪吒现金流濒临枯竭的严峻现实。
产能布局的失衡进一步加剧了危机。哪吒汽车曾在全国布局三大工厂,总规划产能达35万辆,但实际利用率不足30%。位于浙江桐乡的总部工厂目前处于停工状态,员工数量从高峰期的3000余人缩减至不足800人。一位留守高管透露:“管理层已集体降薪超50%,但若不能在7月30日前锁定战略投资人,全面停产将不可避免。”
时间、资本与市场的博弈
哪吒汽车的自救本质上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时速。根据破产重整程序,公司必须在7月30日前锁定战略投资人,在四季度前恢复生产,并在2026年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技术代际产品,才能完成“止血-复苏-发展”的逆袭“三步走”。尽管嘉兴法院的监督能加速债务纠纷的解决,但哪吒汽车如何吸引长期资本仍是待解的难题。
资本博弈的复杂性在重整过程中显露无遗。目前,潜在投资方均要求哪吒汽车必须先降低负债,否则拒绝注资。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太过拥挤,很多企业都生存艰难,要找到合适的投资人并不容易。”与蔚来“用中东资本换技术时间”的策略相比,哪吒汽车依赖政府主导重整的模式显得较为被动。行业分析师普遍认为,哪吒汽车的前景恐不容乐观。
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让复活赛变得更加艰难。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直言:“哪吒汽车想要借此机会盘活自身比较难。”年销10万辆曾是哪吒的高光时刻,如今已经成了“生死线”。若复工后无法快速重回这一规模,二次暴雷将直接摧毁供应链信心。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进入寡头竞争阶段,二线品牌面临“上有豪华、下有性价比”的夹击,生存空间日益逼仄。
数据显示,哪吒汽车研发投入长期不足营收的5%,远低于行业15%的平均水平,导致其智能化水平明显落后。一位从哪吒汽车技术部门离职的员工透露:“公司2+级辅助驾驶系统的OTA更新已停滞半年,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研发因资金问题搁浅。”在消费者对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等功能已成为基本预期的2025年,哪吒若不能在2026年前推出技术代际产品,即使存活也将逐渐边缘化。
效率与韧性的终极考验
哪吒汽车的困境并非孤例,而是反映了新能源汽车行业集体面临的转型阵痛。威马汽车破产、高合汽车停产、爱驰汽车欠薪等一系列事件接连发生,标志着行业已从“规模扩张”阶段迈入“效率与韧性”比拼的新周期。在这场淘汰赛中,年销20万辆正成为新能源车企的“生死线”,随着政策红利的退潮,资金储备、技术迭代和供应链韧性缺一不可。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数据显示,哪吒经销商体系已缩减40%,约300家经销商正在联合维权。渠道信心的崩塌往往比财务危机更具破坏性,直接影响到终端销售和服务体系。供应链安全与用户信任的双重挑战同样严峻。40万哪吒车主正面临“修车无门”的风险,已有140余位车主组建维权群,考虑发起集体诉讼。在售后服务方面,部分车主开始自发组织“互助维修”,通过第三方渠道获取配件。法律专家建议,车主可通过协商延期还款、集体诉讼和保险兜底等方式降低风险。支付宝数据显示,哪吒车主的延保服务购买率在破产消息传出后激增300%,反映出消费者对品牌可持续性的深度担忧。
行业格局的重塑已然加速。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挑战55%,但市场增长的红利将主要向头部企业集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指出:“未来3年,新能源车企将减少至20家左右,90%的新势力会被淘汰。”在这个大背景下,哪吒的自救已不仅是企业个体的存亡问题,更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压力测试。其重整成功与否,将验证那些具备一定规模但缺乏绝对优势的企业是否还有转型空间。
哪吒汽车的命运将在未来3个月内逐渐明朗。若能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其拥有的完整生产资质、15万辆年产能基础和东南亚市场布局仍具一定价值。这场自救赛跑的本质,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野蛮生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缩影。过去依靠资本催熟、营销驱动的模式已经失效,取而代之的是技术引领、效率至上的新逻辑。站在这个转折点上,哪吒汽车的案例警示后来者:单靠规模扩张无法建立持久竞争力,必须在核心技术、品牌价值和运营效率上形成闭环。
无论哪吒汽车最终能否完成“凤凰涅槃”,其兴衰历程都已为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了宝贵的镜鉴。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不仅需要几个明星企业的引领,更需要整个产业生态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哪吒的自救赛跑,或许正是这场产业深度调整中最具代表性的注脚。
文:韩冬 编辑:郭晨 版式:王琨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