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这片万亿级新蓝海已全面打开,哪些领域最值得入局?
- 2025-07-09 07:00:00
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共振,这片商业新蓝海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期。
2025年3月,中国民航局颁发全球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亿航智能的EH216-S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获准投入商业运营。这一刻,中国低空经济正式开启“载人时代”。

短短一年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低空经济”四个字,全国低空产业发展的序幕由此拉开。如今,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以惊人速度扩张:市场规模从2023年的5059.5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9702.5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国家发改委专门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2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深圳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中央空管委将600米以下空域管理权下放至6个试点城市……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低空经济这片万亿级新蓝海已全面打开,哪些领域最值得入局?
01 政策东风,低空经济的国家战略机遇
低空经济,指以500米以下空域为主的经济活动,涵盖无人机、低空旅行、空中物流等一级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政策的强力推动,这片空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蓝海。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三个月后,“积极打造低空经济新增长引擎”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其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4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 “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同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这是中国首次设立专门机构统筹低空经济发展。
地方竞赛同步开启。2024年,26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发展低空经济作出部署:深圳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安徽提出到2025年低空经济规模力争达600亿元;广东计划2026年带动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上海则剑指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500亿元以上。
最关键的突破在空域开放。中央空管委将600米以下适飞空域管理权下放至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六个试点城市。深圳市计划在2025年前开放75%的120米以下空域,释放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资源。
02 赛道分析,五大黄金投资方向全景图
eVTOL制造与载人服务:商业化元年开启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被视为低空经济皇冠上的明珠。2025年3月,亿航智能获得全球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证),其EH216-S获准在广州黄埔区穗港码头和合肥骆岗公园开展空中游览业务。
尽管目前航空器仅能在指定区域、120米以下空域、昼间目视条件下单机运行,但这一突破意味着低空载人商业化正式起航。
市场增长曲线陡峭:中国eVTOL产业规模从2023年的9.8亿元增至2024年的32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57.5亿元。到2026年,这一数字有望增长至95亿元。

技术路线呈现三足鼎立:
多旋翼构型(亿航智能、小鹏汇天、零重力飞机工业)
复合翼型(峰飞航空、沃兰特、御风未来)
倾转旋翼型(沃飞长空、时的科技)
适航取证进程加速。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计划2025年下半年取得型号合格证,已有订单超过3000台;零重力飞机工业的ZG-ONE预计2025年底取证,取证后将实现批量交付。
低空物流:规模化应用率先落地
在载人飞行谨慎推进的同时,低空物流已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这一场景被公认为最具商业化潜力的突破口,能有效解决城市货物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美团无人机已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开通53条航线,累计完成订单超40万单;顺丰丰翼物流无人机在大湾区实现常态化运营,日均起降800至2000架次,日均运输单量突破1.2万票。
在山坡、湖面等传统地面交通工具不易到达的地方,无人机配送的价值更加凸显。随着330余个城市启动5G-A网络部署,低空通信网建设加速,物流无人机运行效率将持续提升。
低空文旅:消费级市场的现实入口
“从低空文旅场景起步,逐步过渡到城市空中交通”已成为行业共识。零重力飞机工业联合创始人石红指出:“城市空中交通是eVTOL的远期目标,短期应该务实发展低空文旅场景。”

合肥骆岗公园正成为最佳示范窗口。在这片12.7平方公里的空间内,合肥市统筹部署无人系统,推动物流配送、应急救援、文化旅游等综合场景开放。所有系统基于统一数据平台建设,打破信息壁垒。
亿航智能副总裁蒋瑜涛描绘出清晰的商业化路径:“可先从城市内飞行体验开始,从单点空中游览逐步拓展到机场及高铁摆渡航线,最终在数字空运系统完善后实现全面应用。”
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万亿增量市场启动
“eVTOL商业化不仅需要‘造车’,更需要‘修路搭桥’。”随着商业运营落地,2025年已成为业内公认的 “低空基建年” ,释放出巨大增量建设需求。
各地建设规划令人震撼:
深圳:2025年建成1000个起降场
安徽:2025年建设十个左右通用机场和150个临时起降点
广西:到2026年建设300个以上起降场地
浙江绍兴:投资20.5亿元建设5个大型、10个中型、200个微型起降场
低空新基建不仅包含起降场等地面设施,还包括空中交通管理系统、通信导航系统以及安全保障体系等配套设施。预计到2035年,全国通用机场将从2024年的500个增至2500个,相关投资有望突破1万亿元。

核心零部件与关键技术:隐形冠军的崛起机遇
在整机制造光环背后,拥有核心技术的“隐形冠军”正迎来价值重估。中航证券指出,2025年固态电池、电机电控、无人机反制等细分领域企业有望取得超额收益。
电池技术是eVTOL商业化的关键瓶颈。航空级电池能量密度需达到400Wh/kg以上,而目前成熟产品仅有285Wh/kg,远低于航空燃油的比能量。航空主机厂正与新能源电池企业联合攻关,技术突破空间巨大。
在电机领域,航空级电机要求高功率密度、高效率、轻量化、低噪声和高可靠性。永磁电机、超导电机成为重点技术路线,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能是核心竞争力。

03 挑战与展望,低空经济的未来图景
低空经济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安全监管是首要难题,无人机“黑飞”等安全隐患亟待解决;适航认证过程仍采用 “一事一议”模式,缺乏统一标准;低空空域管理缺少总体规划和分类指导细则,各地规划呈现碎片化状态。
人才缺口同样制约行业发展。随着产业爆发式增长,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完善,尤其在适航审定、空域管理、飞行控制等交叉学科领域。
技术创新需持续突破。中国信息协会报告指出,2025年低空经济将在多个维度加速发展:新一代无人机、eVTOL等装备将取得突破性进展;通用机场、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场景更加丰富;国际合作更加深入。
从全球视野看,低空经济正成为国际竞争新高地。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已发布特别联邦航空监管法规,为eVTOL在美国正式运行铺平道路,力图保持其在清洁飞行领域的全球领军地位。
中国低空经济将经历“载物先行、载人跟进、融合发展”的演进路径。未来三年,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电力巡检等2B场景将率先规模化;低空文旅作为消费级入口加速普及;随着基础设施完善和法规标准健全,城市空中交通将从点对点摆渡向网络化发展。
随着首批eVTOL适航取证完成、千亿产业基金入局、全国数千个起降点规划落地,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现实。
技术、资本与政策的三重共振,将共同推动这片新蓝海在2025年迎来真正的商业化元年。对投资者而言,那些在核心零部件领域构筑技术壁垒的“隐形冠军”,可能成为低空经济万亿赛道中最具爆发力的投资标的。

低空经济盈利密码:无人机配送 + 文旅 + 数据变现,这 5 种模式正在颠覆传统
千亿基金入场,低空经济如何撬动万亿市场?——一场重塑城市未来的“天空革命”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